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明文化论坛

7月13日开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史专家、知名演员、驻华使节齐聚一堂畅谈明文化,10余家文博机构100余件精品文物亮相明十三陵展现国之重宝,新增空中旅游观光、明代服饰走秀、“梦回大明宫宴”探案等多个公众沉浸体验项目......

6月13日,记者从2024明文化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文物局和昌平区委区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明文化论坛将于7月13日在北京昌平明十三陵景区开幕,本届论坛将以更加鲜活的方式走向大众,活动贯穿全年,在推动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的同时,打造永不落幕的明文化论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会议精神,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关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部署要求,做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助力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昌平区充分发挥明文化资源富集优势,连续举办明文化论坛,并以此为载体,进一步促进明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推广,积极构建全球明文化和“明粉”聚集地。

2024年明文化论坛以“多彩大明•盛世华章”为主题,将围绕明代社会各方面的突出成就,以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深入研究分析,传承借鉴优秀文化,汲取历史智慧。本届论坛由1场主论坛、6场主题论坛、1场国际学术研讨会、5场文物展览和4个模块系列文化活动组成,时间贯穿全年,整体呈现规模层级创新高、文化视野更开阔、明代重器齐聚一堂、系列活动精彩纷呈等特色特点。

30余项活动轮番登场

时间将贯穿全年

主论坛作为论坛开幕式,将通过明史专家主旨演讲、知名演员发表观点、驻华使节中外对话等环节,共话发展与合作。同时,还将对明十三陵全域开放计划、明文化文博旅综合体建设项目以及明代遗址遗存文旅研学线路进行集中发布,推动明文化多元化发展、多形式传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场主题论坛分别为“美美与共”“百家话明”“皇都营建”“世出阳明”“高文雅典”“明韵新生”,将围绕明文化的历史成就和当代价值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1场国际学术研讨会将邀请12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明文化研究最新成果进行研讨交流;系列文化活动分为“明之礼”“明之悦”“明之彩”“明之韵”四个模块,共30余项文化活动,广大市民可共同参与体验。

此外,论坛还将通过5场文物展览加强文物活化利用,目前已在广东深圳、湖北武汉等地相继举办多场主题文物展,主题论坛举办期间,将举办“明韵风华 国之重宝——明代文物珍品特展”和“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专题展”,国内10余家文博机构共100余件精品文物将齐聚明十三陵,实现文物“走出去”和“请进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融入“亲民”元素

提高群众体验感

今年明文化论坛的“明之礼”“明之悦”“明之彩”“明之韵”4个版块是专门针对大众推出的活动,在原有大明书场讲座、明代礼仪展演、明文化体验等延续活动的基础上,将新增“大V讲大明、空中旅游观光、明代《出警入跸图》展演、明代大射礼、先蚕礼、大明宴宾礼、祭祀展演、明代服饰走秀、明十六帝情景短剧”等多项亮点活动,让明文化以更加鲜活的方式贴近生活、走向大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论坛期间还专门设置了“百家话明”主题论坛,招募网红大V、明文化爱好者参与主题演讲。同时,还将举办“梦回大明宫宴”探案、明文化记忆大赛、优秀礼乐节目选拔等30余项形式新颖、体验感强、贯穿全年的明文化活动,公众均可报名参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论坛还融入了“亲民”元素,打破了传统文化以往的刻板印象,作为主论坛压轴戏,昌平区文联特别创作了朗诵剧《浓缩的大明》,以话剧的形式将明代重大历史事件呈现在大众面前。除了邀请众多专家学者外,论坛还将邀请到多位参与明代电视剧表演的知名艺术家莅临,参与艺术家观点环节,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向社会大众宣传推广明文化。

讲好中国故事,更要加强海外传播。今年论坛特别推出了“国际友人聊大明活动”,同时邀请30余名国际友人参与中外对话、主旨演讲等环节,推动明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以论坛为抓手

推动明文化活态传承

昌平区将持续举办明文化论坛,推动学术交流、文旅融合,推动明文化活态传承。同时提升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动集明文化博物馆区、会展会议区、酒店度假区、商业街区、民间美食区、非遗文创区于一体的明文化文博旅综合体建设,将十三陵地区乃至整个昌平区打造为集遗产保护、文物展览、文化研究、学术交流、文化体验、文创研发为一体的全球明文化研究交流体验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了解到,年初,昌平区开通了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首条空中游览航线,解锁了市民打卡明文化遗产的新视角。另外,还将逐步扩大文化遗产开放的范围,明十三陵兆域面积广阔,文物古迹数量多,未来将重点贯通十三陵7.3公里主神道、保护十三陵兆域边墙,打造世界文化遗产旅游路径,开放未开放陵寝,建设十三陵大遗址保护区,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文化旅游资源,实现全域旅游发展。此外,还将加快数字化和智慧景区建设,提升定陵博物馆、居庸关长城博物馆等展陈水平,建设万娘坟石刻博物馆,加强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展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加强明文化的保护活化利用,昌平聚焦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串联明十三陵、永安城、巩华城等明文化地标,通过城市更新和举办“居庸山月”中秋诗歌晚会、明文化节、长城夜游、服饰展演等“明文化+”系列活动,焕发明文化新时代风采。同时,推动明十三陵景区5A级提升、居庸关活化提升项目落地,发挥国家版本馆辐射带动效应,打造集文化交流、旅游观光、餐饮民宿于一体的市民出行线路,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活”起来、“亮”起来、“潮”起来。

文/本报实习记者 乔艺

图/昌平区委宣传部 北京昌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