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读

血压异常不仅是心力衰竭(心衰)的危险标志物,也是心衰在一定阶段发展的危险因素。心衰患者的血压会动态变化,血压偏高和偏低均与心衰病程进展及严重心血管事件和(或)死亡相关。因此,在心衰的治疗过程中,积极的血压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大量药理及临床研究发现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不仅对心衰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还能调节血压,助力心衰合并血压异常患者的临床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衰与血压存在复杂交织的关系,心衰患者的血压管理势在必行

心衰作为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患者预后往往不容乐观。据统计,我国心衰患者5年全因病死率高达55.4%[1],远高于多种恶性肿瘤,堪称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心衰患者合并血压异常比例极高,据统计,在我国住院的心衰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的比例达到57.2%[2]。另有研究表明,心衰患者合并低血压的比例达15%~25%。同时,心衰合并血压异常的患者临床结局更差,死亡率显著增加[3]。因此,心衰患者应更加积极地进行血压管理。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双向调节血压,助力心衰合并血压异常患者临床管理

近年来,大量临床循证研究发现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不仅对心衰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还具有双向调节血压的作用。

一项观察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衰疗效的研究[4],纳入76例伴原发性高血压的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应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采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高峰充盈率(LVPFR)、6min步行距离升高(p<0.05);更为重要的是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能够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显著降低,使其更接近理想血压水平(如图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项观察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治疗慢性心衰伴低血压疗效的研究[5],纳入120例伴低血压的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根据病情给予ACEI/ARB类、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利尿剂等);观察组在上述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9%(P<0.05);且观察组LVEF、心率、NT-proBNP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更为重要的是治疗后两组血压水平均有明显升高(对照组在低血压持续不能改善情况下通过减少ACEI/ARB类药物改善血压),且观察组的血压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能在不减少ACEI用量的情况下,使低血压的患者血压回升,使其更接近理想血压水平(如图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述研究深入探究了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对心衰患者血压调节的影响,发现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不仅能有效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减轻临床症状,而且能进一步调节患者的血压水平。

聚焦机制、追根溯源,带你探寻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平衡血压的奥秘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的双向血压调节作用是中药治病的特点之一,指通过调节机体的阴阳,调和气血,调和脏腑等使机体保持相对平衡,从而纠正异常的病理状态。“心主身之血脉”血液在脉管内不断流动全赖于“心气”的推动。此“心气”相当于我们常说的泵血功能;而脉搏重新变得充实有力,即可称之为“复脉”[6]。

现代药理学发现,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通过改善心脏功能、保护心肌细胞等作用,而达到间接调节血压的效果。

1.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升高血压机制探索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能抑制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调节Na+-K+和Na+-Ca2+交换,使心肌细胞Ca2+内流增加,从而增强心肌纤维的收缩力,可以提高充血性心衰患者的左室内压,使心输出量和血压升高[7-1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还可以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心肌细胞自噬,减少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射血分数,进而升高血压[1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降低血压机制探索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的主成分五味子醇甲能够减少HUVECs的缺氧/复氧损伤,增加细胞活力和一氧化氮(NO)水平,降低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含量,减少活性氧(ROS)的生成,降低血管内细胞的氧化损伤,进而降低血压[1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可显著降低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损伤肌酸激酶(CK)、LDH、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清除ABTS+氧自由基的活性,减少心肌组织的氧化损伤,改善心肌病理状况,推测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通过降低心肌氧化损伤而达到间接降压的效果[1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还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的心肌H9C2细胞表面积增大,降低Ang II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模型中心房钠尿肽(ANP)含量,影响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的心肌凋亡,进而发挥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最终使血压趋于正常[1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可通过调节TGF-β1/Smad信号通路相关mRNA的表达,延缓或逆转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功能,对高血压性心衰发挥有益作用[1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上,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调节血压的作用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总的来说,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是通过改善患者心功能,而达到间接调节血压的效果。

总结

随着现代科研技术的发展,关于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对心衰及血压双向调节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多,临床对其机制的理解也日益深入,这些研究为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的现代药理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随着对其成分的进一步解析和作用机制的深入探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在心衰治疗及血压管理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精准。

参考文献

1. Li Y, et, al. Chin Med J (Engl), 2021, 134(15): 1803-1811.

2.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电与心功能分会,等.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4,23(1):7-18.

3. 王晓宏.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4):113-115.

4. 李博,等.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3):385-388.

5. 陶继阳,等.药物评价研究,2020,43(8):1602-1605,1642.

6. 陈威,等.河北医学,2002,8(11):1032-1035.

7. 吴海娟.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2, 12(3): 396-397.

8. Zhong G, et, al. Chin Med J,1997, 110(1): 28-29.

9. Lee C H, et, al. J Ginseng Res, 2014, 38(3): 161-166.

10. 连宝涛,等.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6, 22(8): 215-220.

11. Wan M X, et al.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85(2022)114835.

12. Li F, et al.J Ethnopharmacol, 2014, 1(1): 9.

13. Wang Y Q, et al.J Pharmacol Sci, 2013, 122(1): 17.

14. Zhao Y, et al. Front Physiol, 2018,9: 48.

15. Hu SY,et,al. Chin J Integr Med. 2023 Feb;29(2):119-126.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