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一部叫做《甄嬛传》的电视剧大火,其中讲述了雍正后宫的妃嫔们争宠,斗得你死我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历史恰恰相反,雍正的后宫是前所未有的和谐,而且作风优良。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康熙给雍正留下的阴影,以及他变态的自制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雍正对女人扎堆心里有阴影

康熙本人是位体力,脑力都超乎常人的天生猛男。他不仅妃嫔多,还经常在避暑山庄招幸数十位汉女歌姬,乾隆这点其实就是跟他爷爷学的。

他虽然纵欲,心智却不受影响,武能上马打仗,文能自学过西方的几何演算,会写数学算式,解方程,还健康长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雍正清楚的知道,继承了父亲的皇位不意味着他就能继承父亲的好身体。因为老爹花钱太多,他一辈子都在拼命攒钱。

他一上位看着父亲留下来庞大的后宫就发愁,为了省钱,他放有孩子的太妃去跟自己的儿子团聚。让王爷,贝勒把自己的老娘接回家养,他不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雍正是清朝最为勤政的皇帝,一生有三十多位妃子,但是却界限分明。凡是陪着自己从王府出来的,统统封妃,其余人全是答应,格格,贵人都很少。

跟妃位挨着的嫔位更是根本不封。他的这种自制力,让所有后宫女眷统统老实了。

因为她们知道除了几位娘娘,所有人都不可能上位,即使生了儿子,也不加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多少皇帝能忍住不加封自己宠爱的女人,有几个人老来得子能不欢喜宠爱,雍正却做到了。

他的皇后是出身显赫的乌拉那拉氏,经过康熙皇帝的挑选和亲自点拨,嫁入了雍正王府,成为了雍正王胤禛的嫡福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俩的儿子弘晖的早夭,乌那拉氏从此无法生育。按照她的家世,如果能有儿子,继位的可能就不是乾隆了。

而乾隆的母亲就是另一位皇后,这个职位的竞争其实一点也不激烈。

很简单的原因,雍正的几个侧妃里面,只有她是正经满人贵族出身,选太子,舍她其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雍正最宠爱的,就是敦肃皇贵妃,也就是年羹尧的妹妹,年羹尧的事情不仅对她毫无影响,雍正还怕她伤心,特意加封赏赐。

不过好景不长,年氏所生四子均早逝,加之年羹尧的锒铛入狱导致年氏亲友阵营遭到重创,年氏自己也黯然离世,年纪不过39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临终前雍正对她依然怀有厚望,将她和亲友从轻发落,并在死后将其安葬于自己的陵园。可见尽管遭遇不幸,但年氏一直是雍正上心挂念的宠妃。

年氏虽红颜薄命,但在雍正帝宠眷之下过着锦绣人生,在她去世之前的十一年里,雍正根本不和别人生孩子,可以说是垄断了后宫的所有恩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除了年妃,雍正最喜欢的就是知府的女儿齐妃。可见雍正明显更喜欢汉族那些读书识字的闺秀。

而在雍正自己在世时,年妃和齐妃的待遇都比钮祜禄高,弘历和母亲没有得到太多的特殊宠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乾隆继位以后为了补偿母亲,狠狠加封,为了抵消年妃唯一皇贵妃的特殊性,把母亲的好闺蜜也加封成了皇贵妃。

生育弘曕的刘氏虽仅封为谦嫔,但死后乾隆仍加封为"皇考谦妃"。但是雍正把自己最喜爱的原配和年妃陪葬在了泰陵,钮祜禄只能被儿子葬在了泰东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雍正其他后妃虽无子嗣,但都活到老年才相继离世,可见雍正后宫确实平和安宁,在乾隆治世都得到了优待。直到晚年,她们多入住恭园、佛香阁等宫中僧舍,安享天年。

乾隆继位后对母族旁系都极尽人情,皆使她们终老有所依靠,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盛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究其原因,大抵是雍正自身廉洁自律、后宫矩矩有位,乾隆秉承雍正家训、宠爱有加,造就了这般别样的局面。

透过大量的档案记载,我们可以看到雍正王朝时期后宫的独特之处。供养成本最低,雍正皇帝在册封后妃时极为吝啬,低阶妃嫔占比高达八成,大幅减轻了内务府的财政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高阶妃嫔如年贵妃背景并不显赫,无力左右朝政,加之雍正自身也鲜少纵恩于后宫,因此外戚干政的现象基本不存在。

雍正既无嫡长子弘晖去世后的焦虑,也无其他皇子生母"母凭子贵"的担忧,再加上低阶后妃分散了生子风险,消弭了储嗣隐患,整个朝代便得以顺利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摆布后宫、私自宠臣形成鲜明对比,雍正时期的和谐稳定局面在很大程度上为其"克勤俭德"的一朝政绩奠定了基础。

从这个角度看,雍正后宫的配置不仅影响深远,且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堪称是中国封建王朝史上一段独特的佳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