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绘画的语言

The Parlance of Painting

文/海因茨·利斯布洛克(Heinz Liesbrock)

翻译/李亚玲

四十多年来,翟柳客,(Jerry Zeniuk 又译作:杰瑞·翟纽克)创作了一批有鲜明特色的作品。他在创作中,始终聚焦于色彩。色彩定义着绘画的各个方面:图像空间、形体、动感,尤其是光。色彩于他是不折不扣的现实情绪,其起伏不定的情绪最终通过画面结构和形体得到平衡,使得观者能够看懂一幅画。值得一提的是,翟柳客在他的绘画生涯中也经历了几次艺术上的转变。每一次转身,他都会调整自己的视觉风格,却始终忠实于不变的价值观。他是个勤奋、聪慧的画家,出发时是这样,现在也一直没有改变。他笃信艺术真实的判定标准在于绘画具体、感性的呈现 , 绝不允许自己被预设的概念所束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艺术家Jerry Zeniuk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Jerry Zeniuk 展览现场

讲诉自己作为画家都做了什么,是翟柳客认识自己的一部分。创作一幅出色的作品需要瞬间的直觉和绘画过程中无法预见的逻辑。尽管如此,这种直觉滋生于反思,尤其是在与历史及其主角对话过程中的反思。“艺术家来源于艺术家,艺术形态来源于艺术形态,绘画来源于绘画。”爱德 · 莱因哈特(Ad Reinhaedt)的这句话描述了翟柳客的哲学。他指出,视觉艺术有其独特的逻辑,形式遵循自身的规则发展,自成一体,本自具足。归根结底,他们独立于任何外在的、历史语境的参照。基于这种内在的艺术底气,每一幅当代绘画作品都在——无论以怎样间接的方式——回应着前面出现的作品。如果他想斩断这种联系,则显得武断。翟柳客在这个语境下提到自己“学习怎样看画”,如何邂逅绘画史,从最初的着迷到对图像结构深入理解时获得的满足感,窥探其中的奥秘。

“艺术家来源于艺术家,艺术形态来源于艺术形态,绘画来源于绘画。”

——爱德 · 莱因哈特(Ad Reinhaedt)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Jerry Zeniuk作品

Untitled (Number 92)

布面油画

161 x 153 cm

198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Jerry Zeniuk作品

Untitled

亚克力 画布

57.2 x 75.6 cm

1987

这些价值观深植于翟柳客的艺术观。多年来,他通过讲课、讨论和写作分享着自己的艺术视野,以及他作为一名画家在创作中的基本要素和目标。是什么使一幅画成为一幅画,图像怎样来自色彩的应用?它与其他图像形式,例如摄影、动漫、视频与装置有什么区别呢?绘画中,到底是什么使得色彩从材料转化成一种感觉现象?

绘画在翟柳客看来有着独特的艺术地位。它代表着我们文化中的一个常量,其精心的视觉策划中,蕴含着自己的话语力量。它的独特,在于一种重要的、不能穷尽语言表达逻辑的视角。尽管如此,这种独特性在今天的绘画中已经不显而易见。绘画的根基历经几世纪,经受了历史的转折,一直保持得很稳固,却在过去几十年变得脆弱。在这个时代,新的艺术观念涌现,与绘画并驾齐驱,其概念开放到重视论述超过重视视觉。同时,社会需求站到前沿,将社会解放的责任加诸绘画与艺术。而根植于传统的、没有特定主题和主张、主要根植于感官表达逻辑的绘画,今天却要明确地为自己的存在辩护。同样,大部分观众已经失去了鉴别力。艺术不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它似乎招之即来,必须满足林林总总的需求。在此之上,它还必须讲个有趣的故事,用讽刺或激辩来娱乐大众。现在,很多人跃跃欲试想判断艺术的品质,而评价的标准却很含糊。在这种情况下,回答绘画到底是何物,如何用独特视角看待它,成了一种迫切需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Jerry Zeniuk作品

NEW MEXICO SUMMER

水彩

24.5 x 31.5 cm

199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Jerry Zeniuk作品

Dachau Bilder

水彩

53.5 x 76 cm

1994

对这个话题进行了概括性的反思,此书是翟柳客 2010 年辞去慕尼黑美术学院的教职后所写的,是翟柳客作为画家和老师视觉观的澄清和整理。而这些观念被放到了一个更大的、历史的语境里。翟柳客运用简单的语言、清晰的观察,以及这个课题常用的象征语言,探讨了这个话题和它的核心问题。他的出发点是谦逊的。他不想做个标新立异的思想家,而是从一个画家、艺术馆爱好者和读者的角度,概括自己的体验。在他的叙述过程中,援引了几个对他影响深远的作者,如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阿德里安·斯杜克斯(Adrian Stokes)、汉娜 · 艾因哈特(Hanna Einhard)和莫顿 · 菲尔德曼(Morton Feldma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画画这件事》中文版首发 点击图片购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画画这件事》内页 点击图片购买

虽然他的文字今天知名度还不高,但是已经很有影响力了,他强调绘画的独立自主,对构成绘画的视觉语言与有别于其他形式的艺术表达进行了反思。虽然他的手稿起初想写得篇幅更长,最终形成了现在这 37 篇短而精的章节。这些篇章表达与论述非常精练,让人想起禅修的心得,每一个字句都是思想过程恰如其分的凝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里贝卡朱利安·普雷托阁楼前的【极端画派】,约1980年。左至右:埃里克·萨克森、菲尔·西姆斯、美林、戴尔·亨利、道格·桑德森、苏珊娜·坦格、安德斯·克努森、玛西娅·哈菲夫、杰瑞·翟纽克、弗雷德·瑟兹。不在场:约瑟夫·马里奥尼和奥利维尔·莫塞特。

文中几次间接提及了翟柳客作为画家走过的路程。他和家人 1950 年移民科罗拉多,在那里他学习艺术。1969 年,他从科罗拉多搬到纽约,在那个优秀艺术家云集的时代,他以自己的单色画有了小小名气。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他成为一个非正式艺术团体的重要角色,后来这个团体被称为“极端绘画”派(Radical painting),而这一名称正是翟柳客提出的。这一团体的精神领袖是玛西亚 · 哈费夫(Marcia Hafif),他们与其说是因为共同的视觉概念不如说是因为对于绘画理论的共同兴趣而聚集在一起。不同的艺术风格在这里融合。他们发起一系列讨论的出发点,是对于时下的绘画处境深感忧虑。绘画经过漫长的历史,在 20 世纪经过了越来越快的不同范式的迭代,当时似乎无路可走。无论具象还是抽象似乎都没有前景;有希望的形式创新似乎很难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Jerry Zeniuk作品

Untitled n°64

布面油画 蜡

160 x 152 cm

197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Jerry Zeniuk作品

Untitled n°65

布面油画 蜡

160 x 152 cm

1977

这种忧虑被当时盛行的一种致命的理论火上浇油,这种理论认为绘画因为它的幻觉主义本质已经终结了自己的历史。这一观念在极简主义艺术圈子里广为传播,广受关注。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一群艺术家聚集在“极端绘画”的旗帜下,试图重新思考绘画。如果熟悉的绘画接受了当时盛行的极度简约的形式,禁止表达,却还不愿意完全噤声,它会是个什么样子呢?绘画还有哪些有意义的表达方式呢?

这个团体对此的回答是请求作一次彻底的研究。在对绘画的寻根过程中,材料和过程重见天日。作为绘画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色彩及其运用受到了特别关注。绘画成为可预见的 :重点是过程,完成后的画面效果是次要的。然而,翟柳客在早期就和这些观念保持了距离。他不满足于通过观察绘画过程来解码绘画的产生机制。色彩和画布对他来说并非仅仅是材料。在他眼中,它们应该是一场基于一种特定绘画文化的视觉革命的起点。单色画作为一个色彩构成的延续的平面,不能满足他。它缺少了超越材料性的维度。他的画试图创造色彩的变化,在这种尝试中,他们探讨了一个神秘空间,而这一神秘空间呈现了一个超越的维度,这在当时是不被同时代的画家所关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Jerry Zeniuk作品

Untitled

水彩

57 x 78 cm

199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Jerry Zeniuk作品

Untitled number 199

布面油画

171 x 193 cm

1996

在探寻更大的构图自由的路上,翟柳客找到了一种用大量细碎色块覆盖整个画面的方式,由此构成一块开放场域,可以用不同方式解读。在这块场域上,色彩的精神不带任何预设地生起并达到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元素越来越多地占据了图像表面。

20 世纪 90 年代, 这种画面策略逐渐演变成一种翟柳客标志性的绘画风格,其最接近抽象表现主义。通常是大片色块,富有性格的动感,相互撞击、交融。但是,这些画的感染力并不首要来自画刷的笔触。笔触的运用只是服务于、衬托出色彩的情感力量。让人惊奇的是翟柳客怎样在色彩的动感表达中,通过精准的平衡维持一种平静。他的画面色彩是一个有凝聚力的整体,所有的颜色都有生命力,没有哪个色彩会凸显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Jerry Zeniuk作品

Italia

布面油画

30 x 42 cm

200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Jerry Zeniuk作品

Untitled

亚克力 画布

76 x 68.5 cm

2003

到 2000 年前后,翟柳客运用色彩细腻地表达情感、引导观者目光的技巧愈臻成熟,他回归到不知名也不表达任何意义的小色块。这些色块铺满了整个画面空间,彼此孤立,允许原色的或亮色打底的画布成为视觉对谈中的另一角色。这些形状不规则或由原色或由调和色构成的色点显现出色彩的空间价值,从而在图像的场域展开一场复杂的对话。继而,翟柳客的画越来越倾向于让视觉游戏沉静下来,这也成了翟柳客发展到今天的主要特色。过去十年,他的画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努力让形状简单化,同时让整个画面复杂化。寻求简单化的一个重要要素就是将色彩圈在圆形里,进一步强调色彩的光。我们把圆圈当作自然呈现的形状,不是作者刻意制作的,由此它们逐渐消隐于我们的认知背景里。色彩因此看起来是自足的,不需要特定的形式,所以我们在观看的时候可以着意于它的内在效果而不分神。翟柳客的做法有点像约瑟夫 · 阿尔伯斯(Josef Albers)在创作他的“向方块致敬”组画中对方块的选择和使用。在这里,因为方块到处都是,所以人们已经对方块失去了外在感知,而它们允许我们不受干扰地追随色彩的对话。阿尔伯斯优雅地形容他喜欢色彩胜过喜欢方块:“色彩是我的语言工具,它是本自具足的。我不向方块致敬,方块只是盛放我对色块疯狂热情的一个容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Jerry Zeniuk作品

Untitled

布面油画

76 x 68 cm

200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Jerry Zeniuk作品

Untitled

水彩

57 x 76 cm

2005

对翟柳客而言,圆形并不是一个匿名元素,而是一个预先设定的几何形状。通过艺术手法,圆圈也个性化了,成为他视觉语言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一幅画都从一个最初的形状出发,色彩、大小、形态各不一致:这里交织着直觉和有意识的选择。然后,第二个元素回应第一笔;第三个元素回应前两笔。第三维度开始在画布上呈现:我们可以识别一个图像空间。画在色彩的对话间逐渐应运而生。每一次新元素对前面创作步骤的回应,就是对色彩的处理和圆圈的排布。画家的艺术冲动正是在这个艺术表达过程中得以满足。没有一个元素与另一个雷同。首先指的是色彩。一幅画通常只有几个颜色,让图像叙事保持集中。翟柳客常常用第二种色彩去回应第一种,再用一个呼应的色调加强反差的表达强度。我们也从形状的表达中观察到同样的倾向:圆圈可以是很圆的,也可以是压扁的;边缘时而是磨糙的、透光的。没有明显的边线和轮廓,我们所见的都是渐变中的过渡色。有时,一圈浅灰的月晕围绕着圆圈,为画平面的底色带来变化,同时让反差色之间展开互动:反差色常与灰交相映衬。第一眼看上去很简单的视觉结构——浅色平面上彩色的圆圈,其实从整体上看是精心构思的。这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每一个元素都做出自己的贡献。色彩的不同特性(红色突出,蓝色退隐到背景,黄色占据中间)将画的平面向空间深度延展开来。在他文章的一处,翟柳客提到开始一幅画的窘境:“我知道它应该是什么样子,却不知怎么画出来。”作为观者,我们可以欣赏画家是如何耐心地挣扎着,为头脑里的画面赋予可见的形式。每一笔色彩都代表着自己,同时也在整体视觉概念中有着自己的位置。这是一个开放的观看过程,一种全向的读法,每一次从不同角度切入,都有焕然一新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Jerry Zeniuk作品

Wuyi - China

水彩

20.5 x 20.5 cm

200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Jerry Zeniuk作品

Untitled

布面油画

40 x 40 cm

2007

我们跟随画家的足迹,他犹豫不决的探索,以及这个过程中所做、所见、所思的交相缠绕。翟柳客似乎依赖着绘画自身的独立自主性。在他看来,他不是这些画的作者,不是这个审美过程的每一步的主宰者。他并非凭自己的意愿发展这些形状。反之,在打开色彩彼此之间的对话里,他更多是个观察者而不是个设计者——他的开放态度是形状向空间展开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Jerry Zeniuk作品

Untitled

布面油画

60 x 60 cm

200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Jerry Zeniuk作品

Untitled

布面油画

60 x 60 cm

2011

随着对翟柳客艺术发展轨迹的介绍,我们也逐渐理清了他的文章的推理脉络。他的目标既简单亦根本,即如何去定义绘画内在的本质。当色彩运用到平面上时,是什么赋予一幅画特性,让它独立于创作的时间、体裁、手法,甚至无关具象和抽象?这里讨论的点是对艺术独特手段的探讨,关于视觉概念和它们的实现;而关于图像学、艺术的功能和社会意义的问题暂时被忽略。 当艺术家投入绘画时,有哪些美学和知性的标准是一定要考虑到的?翟柳客最感兴趣的问题是:是什么让一幅画值得关注?我们如何对绘画的艺术品质提供一个具体的答案 ? 如何识别一幅了不起的作品 ? 是什么让一幅杰作超越它的时代、它产生的历史环境,升华而成为经典?

翟柳客从一开始就为他的绘画随笔定了基调:“我一直搜寻着能够揭示一个画家看和想的方式的词汇。”这是一个艺术家的声音,他的观点首先从自己的实践经验而来。这不仅包括他在工作室创作的辛苦过程,也包括为自己的绘画探索建立标准和标杆的学术研究。不断直面绘画史上巅峰期的作品,那些因为自身价值而成为经典的作品。在他最后的分析中,绘画不是个渐进的过程。绘画的标准是永久有效的。所以,“如果你在当下看不到过去,你看得还不够深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画画这件事》内页 点击图片购买

然后,我们该如何讨论绘画呢 ? 在这个场域里,对词语的探索是充满陷阱的。我们如何能够讨论一样究其本质在语言和语言结构之外的事物呢?语言有着自身的规律,是延续展开的。一幅由色彩和形状构成的画如何与人沟通呢?第一眼看去,色彩与形状本身没有语义,只有感官能触到的表层。但是,在我们整体感知一幅画的那个瞬间,色彩与形状的确在展开它们的讯息。随着深入观察,画面上个体的元素开始重新组合,这是个没有穷尽的过程。我们如何去描述这种视觉语言,我们又需要借助什么去理解“画面静默的言语”呢?

翟柳客作为一名画家的着眼点是引入一些深植于绘画过程简单而清晰的术语。这些术语交织在他的文字里,在叙事中阐明它们彼此的关系与关联。一个一个的,这些术语的意义在一个复杂的图像概念里被厘清,而这个图像概念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很多死胡同,死胡同归根结底也是探寻之旅中改变方向的路标。我们应该记住,当我们面对一幅久经推敲的画,扑面而来的第一印象,并非那么理所当然,它是画家多年探索的结晶,早在他进入工作室拿起画笔以前很久就在酝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作中的 Jerry Zeniuk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Jerry Zeniuk 在库艺术“色彩绘画”创研工作坊

我们快速罗列一下翟柳客关于图像概念的主要观点。他的论述围绕着“时间”“空间”“表 层”“色彩”“光”这些术语 , 从不同视角去理解这些术语。 而把它们内在关联到一起的, 是一种特殊的看画的理念,这种理念把绘画的过程看作一个整体。 绘画教我们全面地去 “看”它。“看”不仅是一种视觉活动,究其本质,“看”也是一种脑力活动。“如果你学画画,你会看到更多东西……你如何思考决定了你如何看。然而纯粹基于视觉的绘画是最难懂的。”尤其在 20 世纪,画家和评论家一再讨论过这个“看”的方式。我们的着眼点不是日常的认知层面的看,把所见的与我们所认识的事物认同起来。我们更多是谈论一种真正“带着洞察地看”:全然打开视角,带着初心去除习见地去看,允许色彩和形状作为独立自主的存在,如其所是地理解它们间的关系,允许它们只代表自己,并不指代什么其他事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Jerry Zeniuk作品

Untitled Number 323

布面油画

170 x 170 cm

201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Jerry Zeniuk作品

Untitled

布面油画

60 x 60 cm

2013

这种“看”是绘画的根基,它也应该成为我们看画时的导向。它不能带着预设;它与我们的感知习性相冲突,必须刻意地去学习。特别是在这个时代 , 这种细腻的视觉观察已经不那么常见。但是当我们投入地去看一幅画时,必须拥有这项重要的能力。“带着洞察地看”这一理念常常和抽象艺术关联在一起,是从塞尚时代演变而来的。塞尚(Paul Cézanne)以前,没有人这样大力强调把无拘无束地“看”作为绘画的基础。对他而言,“看”就是一切。它的重要性远远超出艺术的王国。它其实是我们通往世界的门户。塞尚以后,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这样描写塞尚“看”的方式 :“他坐在一个事物前,如同一只狗那样单纯地观看,没有一丝紧张,没有不可告人的动机。”对翟柳客而言,这种观看方式不仅适用于抽象绘画,而且适用于所有的绘画。即使是前几个世纪以模仿为主的画、理想主义或现实主义风格的画,取材于日常生活经验、历史事件或神话故事,归根结底也是基于真正绘画的、形式的要素,也应该用同样的方式去解读。所以,翟柳客认为抽象和具象绘画间并没有一条绝对的鸿沟。他的兴趣是找到一个共同的分母,把几世纪以来的伟大作品串接起来。在艺术史的语境下,关于时间的线性、演化、渐进这些普及观念,不能够达到这个高度。 他关注的是那些横空出世的杰出作品。所以他的文章里提到了不同时期的绘画,那些多年来让他爱不释手并始终给他指路的作品,从提香、委拉斯开兹,到塞尚、蒙德里安。“一件杰作似乎不是被画出来的,而是早就一直在那里了。”这些作品本自具足,散发出永恒的魅力,因为它们可以回答很多代人提出的问题。它们源源不绝地供人们发现和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Jerry Zeniuk作品

Untitled Number 330

布面油画

170 x 170 cm

201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Jerry Zeniuk作品

Untitled

布面油画

60 x 60 cm

2017

翟柳客认为,每一幅画都和时间有着双重关系。而这两重关系又在绘画中相互关联、彼此交融。首先,艺术品是置身于一个历史时代的。无论抽象、具象,一幅画是它产生的那个时代的一种表达 ; 它回应着那个时代主要的文化和社会问题,试图提供答案,无论表达方式多么间接。同时,绘画也力图超越那个时代和它的关怀。艺术的本质是寻求超越。它努力超越时代的变迁,获得永久的魅力。它通过遵循绘画不变的信条获得永恒。当我们观看一幅画,觉知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之所见时,我们遇到了时间的第二维度。在一幅画面前,可见的概念、画中各要素精巧的呼应和协调,本自具足。我们需要花时间去理解这种效果,以及领会各要素的特性和相互关系。 但是,我们一瞬间就看到了这幅画。当我们长时间凝视一幅画,我们看到了它自己的空间。我们穿透表层的色彩的痕迹,深入到空间里。在这里,绘画向我们展开它的第三个维度。人们需要时间去探索空间,但是画自身不会因这种探索而改变。画是静态的,超越时间的。

“当我画画的时候,我必须专注于画面,我既不考虑自己,也不考虑自己在世界的位置。我考虑怎样去创造一个空间,既能穿越它看到永恒,又能表达出我的想法。此时,我是开放的、没有评判的,与宇宙合为一体。”

——杰瑞·翟纽克 Jerry Zeniuk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Jerry Zeniuk作品

Untitled

布面油画

70 x 70 cm

201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Jerry Zeniuk作品

Untitled n. 356

布面油画

160 x 160 cm

2019

翟柳客认为,绘画表层平面和深层空间之间的张力构成了一切绘画的实质。它们之间的和谐决定了一幅画的品质。我们看到三维视觉空间的物体和画表面的色彩,我们理解它们其实是一回事。色彩同时存在于两个地方。画面图像同时也是绘画过程在画面的显现。想法与材料合二为一。可见的图像越贴近材料,画越显得真实,它的意义越永恒。这就是绘画的超越维度。

翟柳客的文章一再回归到这个表层平面和深层空间的张力,从不同的角度探寻它。这是他对绘画理解的核心。色彩是表层和空间之间的沟通媒介。色彩作为可见的材料出现在画的表层平面,同时也是光的源头,充满深层空间,创造氛围。色彩创造空间时,放下了和具象事物的一切关联,给情绪插上翅膀,让它们自由地舒展。

图像空间的观点也包含对另一个问题的答案,即绘画领域还是否有独创性的问题。翟柳客坚信独创性不来自新的主题或素材,主题或素材的吸引力会以越来越快的节奏消退。今天我们可以确信地说,艺术中基于题材的源泉早已枯竭。这个语境下没有什么新鲜材料了。而另一方面,艺术家在将图像与深层视觉空间统一的过程中,却可以不断实现独创性。他毫不费力地找到了独创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画画这件事》中文版首发 签售会现场

翟柳客的绘画观最终超出美学范围,变身为一个伦理主张,认为绘画是人类生存状态的写照,我们永远面对着身体与精神之间的张力。我们的身体与超越身体的想象力之间有割不断的联系,正对应了表层与图像空间的联系与张力。一个三维空间从二维平面上浮现出来。我们看着一个平面,却看到了深度。翟柳客认为这一悖论正是人类状态的一部分:我们活着,也知道生命有尽头。绘画正隐喻了生与死之间的矛盾。

翟柳客的《画画这件事》是他对真相迫切的探索。他的绘画观“直击世界深处”,正如

库尔特 · 巴特(Kurt Badt)借用尼采之言对塞尚曾做出的评论。翟柳客自己得出这样的结论 :“当我画画的时候,我必须专注于画面,我既不考虑自己,也不考虑自己在世界的位置。我考虑怎样去创造一个空间,既能穿越它看到永恒,又能表达出我的想法。此时,我是开放的、没有评判的,与宇宙合为一体。”

文章作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因茨·利斯布洛克

Heinz Liesbrock

批评家

德国博特罗普阿尔伯斯博物馆馆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书特别推出

典藏纪念版

1、限量发售100册,溢价销售。

2、作者杰瑞·翟纽克教授亲笔签名。

3、赠送:杰瑞·翟纽克教授独家内部讲座“画画这件事”实录视频。

预售早鸟价:129元

(6月30日预售结束,7月1日恢复纪念版售价)

售价:136元(溢价销售)

通行版

售价:68元

点击以上图片即可下单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