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文浩/摄

“带兵练兵,必须向战而行、为战育人,才能带出能打仗的部队、能打仗的兵。”曾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被陆军表彰为“四有”优秀军官、集团军表彰为“强军先锋”的张冬旭说,每一项荣誉都是在战斗中赢得,每一块奖牌都有着浓浓的硝烟味。

为战育人,矢志打赢砺精兵

训练场上,张冬旭正在组织班组连贯战斗考核。“遭敌袭击,班长阵亡。”面对临机导调情况,副班长王江江接过指挥权,一边组织火力反击,一边操作某型数字化侦察装备发送坐标,请求火力支援。这一幕,是张冬旭推开“多面手”单兵训练模式的成效体现。

要锻钢,首先得有一把好锤子。作为一名基层带兵人,张冬旭一次次突破自我练就过硬本领,用实际行动树起好样子,先后培养79名训练尖子在各级比武中摘金夺银,3人荣立二等功,19人考学提干。

2013年,张冬旭走上连主官岗位,恰逢连队列装无人机、夜视仪等装备。面对理念更新、装备升级、专业转换等一系列挑战,张冬旭的履新之路一开始走得并不顺畅。

一次,上级组织战备拉动演练。连队到达预定地域后,马上进行疏散、隐蔽伪装……可不一会儿,张冬旭就召集所有班排长集合。通过无人机传回的画面,大家发现,各排都是集中部署,班与班之间挨得很近,有的干脆以车辆为依托进行伪装。张冬旭质问道:“如此自欺欺人的伪装,对手难道会被轻易蒙蔽?

为了在官兵心中种下“实战化”的种子,张冬旭结合上级试点任务,带领全连开展“人人轮岗学专业”攻坚,破除重体能轻技能、重单兵轻协同、重基础轻战术等陈旧理念,研究探索出“个人自训、岗位强训、专业集训”的方法路子,培养出一批专业骨干,迈出转型建设坚实一步。

随着部队调整改革,张冬旭所在部队由传统步兵单位转型为涵盖多兵种、多专业的合成旅。针对合成部队兵种多、专业多的特点,他在营内抽组骨干力量成立专业教学小组,采取“小专业大集中”方式统一施教,有效解决以往专业技能集训难的问题。翻看营队官兵的成绩档案,项项成绩都有提升,一大批军士走上骨干岗位,成为带兵育人、研训研战的中坚力量。

“军士作为我军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础骨干力量,数量庞大、涉及岗位众多。”作为人大代表,张冬旭在分组讨论中提出“加快培育新型高素质军士人才”,他认为,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进程中,军士作用越来越突出,持续做好政策配套保障工作的同时,也要打通军士人才培养链路,创新教为战、研为战、练为战的育人模式。

播火育人,矢志打赢砺精兵。感受到沉甸甸的使命担当,张冬旭坦言:“身在战位,就要一心思战谋训,刻苦钻研新装备、研练新战法,努力培养更多精兵能手。”

把准脉搏,同频共振聚兵心

“时时刻刻将战士冷暖放心间!”翻开张冬旭的笔记本,扉页上工工整整地写着这句话。

2015年张冬旭转岗指导员,连队骨干面临退役,正是新老交替之时,人员思想难掌控,影响全面建设水平提升,如何让一个荣誉连队赓续传统焕发生机活力,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让张冬旭找到了突破口。

“指导员,小张昨晚站岗打瞌睡,又被夜查的杨参谋抓了个现行!”正在备课的张冬旭被值班员打断。他心头咯噔一下,忙放下手中的教案,询问事情的具体情况。原来,下士小张是连队的“落后分子”,经常大事不犯、小事不断。对这样的战士,班长骨干也是束手无策。

夜晚,查铺回来的张冬旭陷入了沉思:为什么小张一直甘于落后、不思进取,莫非另有隐情?

此后,张冬旭有意与小张多接触,体能训练喊上小张一起,周末主动约小张多打羽毛球,连队组织象棋比赛他和小张一组……原来,小张之所以自暴自弃是因为父母关系不和,导致他情绪低落,日常工作消极,也让他与战友逐渐疏远。于是,张冬旭一方面做小张的思想工作,一方面想方设法帮助其树立力争上游的信心。

一次和小张闲聊,张冬旭发现他对电脑甚是精通。平时,连队电脑出现故障,小张也总是第一个上前维修,而且“手到病除”。不久,一篇描写小张的文章《夸夸连队的“技术大拿”》在旅里的“常胜广播”播出。听到自己的故事被播报,小张很诧异:“真没想到,我的故事也能上广播,我一定积极进取成为更好的自己!”打那之后,小张端正思想,工作训练热情高涨,半年总结时还被连队点名表扬。

“带兵育人,绝对不能想当然,把准思想脉搏,方能凝聚兵心士气!”对此,张冬旭总结说。

统领抓建,深研细悟激斗志

“工兵分队应该配置在主攻方向,节省开辟通路时间。”“我认为应该配置在轮式装备通过区域,便于车辆通行。”……前不久,在旅队综合训练场上,一场合成营战术推演正紧张进行,令人意外的是,这次担任指挥员的却是杨副教导员,张冬旭只是在一旁密切关注着沙盘。

“火力覆盖后,步兵掩护工兵迅速前出破障。”只见杨副教导员沉着冷静,紧张有序指挥各分队处置应对“敌情”,组织主攻分队与配属工兵协同开辟通路,为后续部队向纵深推进创造条件。

“发挥营党委抓训谋战作用,营党委成员首先要牢记指挥员和战斗员身份。”走下演练场,张冬旭当即组织复盘,围绕演练中“发扬火力时间欠佳”“步兵与临时编配的工兵协同不紧密”等问题,讨论研究破解办法,力求推动演训中暴露的问题归零。

“只有真懂训练和作战,才能在演练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当好练兵备战‘领头雁’。”张冬旭一边听取其他委员发言,一边认真记录新战法的检验情况。他告诉笔者,每名营党委成员都有自己的训练研究笔记本,大家还会定期分享学习进度、交流学习成果。

“雨天如何落实训练计划?”“如何确保战术训练融入使命任务?”推演结束后,该营党委趁热打铁,召开议战议训会。会上,有官兵谈道,总担心恶劣天气训练发生安全事故、战术训练总是按部就班,与使命任务贴合不紧密,导致训练质效不高。

“只有今天像打仗一样训练,明天才能像训练一样打仗,出了问题我们负责!”对此,张冬旭态度鲜明。他建议:根据前期摸排情况制定整改举措,引导官兵划清责任事故与训练意外的界限,自觉摈弃“消极保安全”的错误认识,并对军事训练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正向激励,鼓励官兵在演训场上练就打赢真本领。

不久后的一次营进攻战斗演练中,突然天空飘起雪花。考虑到行军路线多为崎岖难行的田野小路,雨天湿滑容易发生安全风险,导调人员建议原地休整。但张冬旭坚持“像打仗一样训练”,在雨天中完成新战法检验,非但没有发生任何意外,反而激发出全营官兵战天斗地的热情。

笔者看到,在张冬旭带领下,官兵思想上的束缚逐渐解开,“训练向实战靠拢、向打赢聚焦”的氛围愈加浓厚,部队战斗力稳步提升。

主办单位: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政治工作部

信息来源:中国军号

总  编:李静阳

主  编:田洪明、张 

值班编辑:马 清、雷玮健

联系邮箱:82@netus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