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河南全省爆发罕见的旱灾,一边是从华南沿海持续近一个月的暴雨,形成了“南涝北旱”的现象,深刻诠释了什么叫“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6月13日,华中平原气温达到40℃的地区仍在增多,河南省会城市郑州的温度连续两天超过了40℃,全国气温最高地区集中在河南、河北、山西等地,除此之外,山东、安徽、湖北、江苏的局部地区的高温状况同样不容乐观。

然而,华南地区的暴雨却仍在持续,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暴雨高发,且局部地区出现了特大暴雨,比如截至6月13日,广西桂林的永福县气象站的24小时降水记录已经来到了历史第二高,为329.3毫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受高温影响,已经步入汛期的安徽降水量比往年平均少了3成左右,而据光明网报道,今年5月1日入汛到6月11日期间,淮北地区的降水量较往年平均少了9成之多!刷新了同期历史最低值纪录,五月以来,江淮多地都刷新了干旱纪录,且未来一周到十日之间,旱情仍将继续恶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现正值芒种,又是农民用水高峰期,旱灾会严重影响农民的夏种进度,灌溉水源干涸导致农民无水可用,目前安徽省水利厅已经针对淮北、毫州、宿州、淮南、阜阳、滁州、蚌埠等七座城市启动了四级干旱一应急响应。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华南沿海地区的副热带高压带开始出现北抬趋势,在华南沿海开始的梅雨带范围仍将继续扩大,目前北移的梅雨带已经从华南沿海北抬至江南中南部、华南北部、湖南南部、浙江南部等多个地区,给这些地区带来了大范围的降水,暴雨中心正逐渐朝着武夷山转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江南地区、黄淮地区“七上八下”的主汛期也即将到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情应该能够得到有效缓解。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降水量数据来看,到19号之前安徽、江苏两省的北部降水量仍然较低,仅在0-10毫米,但到19日8时至20日8时的24小时之内,安徽、江苏以及湖北三个省份将会迎来一场大到特大暴雨,湖北、安徽局部地区降水量甚至会高达100-250毫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意味着在严峻的旱情之后,降水会陡然暴涨,苏皖鄂地区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都有可能会发生涝灾,短时间内由严重干旱迅速转变至严重洪涝,今年的天气很是反常。

另外,从18号开始,全国将会迎来大规模降雨,包括河南、河北、山西等地在内的北方旱区情况将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但18号之前的抗旱工作一定要做好,不能掉以轻心。

参考资料:
中国天气网:全国24小时降水量排行榜
中央气象台:全国降水量预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