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观新闻报道,当地时间9日,伊朗内政部公布通过伊朗宪法监护委员会资格审查的6名总统候选人名单。这6名总统候选人将参加6月28日举行的伊朗第14届总统选举。6名总统候选人包括伊朗议会议长卡利巴夫、副总统哈希米、德黑兰市长扎卡尼、前首席核谈判代表贾利利、前内政部长普尔-穆罕默迪、前卫生部长佩泽什基安。前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和前议长拉里贾尼未获得候选资格。伊朗第14届总统选举候选人登记程序本月3日结束,共有80名候选人登记注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伊朗第14届,总统选举最终候选人名单果然没有他,这真是一个不完美的端午节,但是他已经登记竞选候选人,并且他比任何人更加有资格和能力竞选成功。而且他不单止可以当好一名总统,还是伊朗人民的精神领袖,或许伊朗终将黑在哈梅内伊那里,这个坎伊朗不知道能不能迈得过去!就目前中东局势来看,他被选为伊朗总统是最为睿智的。伊朗公布第14届总统选举,最终6名候选人名单,他不在名单内!

在伊朗的政治体系中,最高领袖的实际地位高于总统,两者在职权上的差异类似“决策者”与“事务官”,如果一名伊朗公民希望成为总统候选人,那么他至少不应受到最高领袖的否定。这一问题上,内贾德恰恰与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十分龃龉。内贾德虽然已经卸任总统多年,在中国仍然是知名度最高的伊朗总统。在伊朗老百姓中依旧有不少的坚定支持者,被称为平民总统,深受底层群众的青睐。在议会中,也有不少人对他参选表示欢迎,特别是在保守派中。

伊朗的此次总统选战,内贾德将又一次与之无缘,这其实已经是内贾德第三次申请参加伊朗总统选战失败了。那么,为何内贾德多次无缘参选伊朗总统呢?首先,当初内贾德之所以能够成功当上伊朗总统,与哈梅内伊对其的赏识和看重是分不开的。但是,在内贾德时期尾声,内贾德与哈梅内伊却产生了一些矛盾,导致内贾德在总统任期结束后就基本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其次是内贾德其实有些“过于强硬”。

内贾德作为伊朗强硬派的代表人物,曾公开表达过对以色列的强硬立场,并因此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他在2005年成功当选为伊朗总统,并在任期内积极推动伊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然而,由于与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权力之争,内贾德在随后的选举中屡次受挫,未能再次参选。伊朗总统选举每届任期4年,原本新一届选举定于2025年举行。然而,由于现任总统莱希在5月19日的直升机事故中不幸遇难,伊朗政府决定将选举提前至今年6月28日举行。

在这个关乎伊朗命运的关键时刻,众多重量级政治人物纷纷踏上竞选舞台,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伊朗议会议长穆罕默德·巴吉尔·卡利巴夫。他在6月3日登记参选时,明确表达了对于国家经济复苏与外交关系正常化的深切关注,誓言要消除贫困、抑制通货膨胀,并积极寻求解除西方国家对伊朗的长期制裁,为国家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卡利巴夫的竞选主张直击伊朗社会的痛点。在外交政策上,卡利巴夫提出,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改善是解决伊朗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关键之一。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伊朗大选的结果几乎已定:亲美派和温和派都不太可能当选伊朗总统。而接替莱希的人,应该会是一位受到伊朗革命卫队大力支持的反美斗士。最有可能获胜的是曾参与两伊战争的伊朗议会议长卡利巴夫,以及多次参与美伊谈判的贾利利。卡利巴夫不仅曾担任德黑兰市市长,还拥有丰富的军事经验,曾出任伊朗革命卫队空军司令。卡利巴夫在伊朗革命卫队、政坛和民间都享有极高的声望。如果穆赫贝尔未能成为总统候选人,卡利巴夫将是最有可能赢得选举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有报道透露,贾利利与莱希的核心团队关系紧密。莱希逝世后,他身边的成员可能会转而支持贾利利,因他们之间的亲近关系而相互扶持。伊朗现任议长穆罕默德·巴盖尔·加利巴夫地位显著,身兼多职,曾是革命卫队空军司令和德黑兰市长。他还亲身参与两伊战争,并与遭美暗杀的伊朗将领苏莱曼尼关系紧密。虽然上述仅是外界的揣度,未来走势仍需以事实为准绳。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关于下任总统的抉择,哈梅内伊的立场无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伊朗的选举分为总统选举、国会选举、地方议会选举以及专门委员会选举,而参选人必须通过宪法监督理事会的审核。该理事会有12个成员,其中6个是审判官,6个是律师,他们有权对选举进行监督,并对《宪法》进行解读。在四年前的国会大选中,温和派与改革派遭到了沉重的打击,现在在宪政监护理事会里的律师多为保守派。目前,伊朗政治局势错综复杂,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日渐衰老,身体每况愈下,改革派与温和派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

这场选举备受瞩目的不仅仅是候选人的身份,更关注的是伊朗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国际舞台上,伊朗的外交政策、经济发展以及国内改革都备受关注。因此,这场选举将决定伊朗未来的政治走向,对中东地区乃至全球的格局都将产生深远影响。选举候选人的背景和政治立场各不相同,他们代表了不同的政治势力和利益集团。这种多样性将在选举中呈现出来,成为选民们做出选择的重要因素。而国内外的种种因素也将影响选民的决定,这场选举注定是一场充满变数和悬念的较量。

近日,伊朗外交部突然召见中国驻伊大使,并对中国表示抗议,原因是中国和阿联酋日前达成的最新联合声明损害了伊朗利益。中阿最新联合声明是近期阿联酋总统访华期间与中方签署的《联合声明》,其中第26条,即中国支持阿联酋在遵循国际准则的基础上,用双边谈判的方式和平解决大、小通布岛和阿布穆萨岛这三座岛屿主权争议问题。有关伊媒报道,称这三个岛屿一直以来都属于伊方,但中方在中阿联合声明中的表述,却让三岛主权问题成了争议。

事实上,中国在中东地区一直秉持着和平、稳定、合作的立场。中国希望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地区争端,推动中东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在沙特与伊朗达成和解的过程中,中国发挥了积极的斡旋作用,为两国关系的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中国并不希望因为三岛问题而破坏与伊朗的关系。面对伊朗的强烈抗议和不满情绪,中国方面表示将认真研究伊朗的关切和诉求,并在适当的时候作出回应。中国也呼吁各方保持冷静和克制,通过对话和协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而针对此次事件,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也进行了回应:中国在三岛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中国从未偏袒任何一方,也从未对三岛的主权问题做出过任何定论。中国希望各方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避免局势的进一步恶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和伊朗之间的关系一直十分紧密。近年来,两国在经贸、能源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为地区的稳定和繁荣作出了贡献。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维护各国的正当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中国日报报道,当地时间6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下诺夫哥罗德会见伊朗代外长巴盖里。王毅再次对伊朗总统莱希、阿卜杜拉希扬外长在直升机事故中不幸遇难表示哀悼。王毅说,这段时间,伊朗国家民族经历了一次重大考验,作为全面战略伙伴,中方支持伊朗政府和人民坚持既定内外方针政策,维护好自身独立、主权、稳定和发展,预祝伊朗总统选举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