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实现了“首饰自由”,尤其是现在的嫁娶,更是离不开金银首饰。

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质疑的声音出现。

有人说长期佩戴金银首饰会影响健康,甚至会致癌,这是真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

金银首饰有辐射

戴了会致癌?

关于首饰的传言,除了“银能吸出体内毒素”外,还有人称“金银首饰有辐射,戴了会致癌”“小孩戴银手镯会导致铅中毒,智商下降”,这是真的吗?究竟会不会伤害人体呢?

首饰材料的选择

金银是制作首饰的常见材料,它们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金银首饰通常是由纯金或纯银制成,这些金属本身是稳定的、不易氧化的材料,因此不会释放出有害的辐射。

�金银本身的物理性质

金银是稳定的元素,其原子结构相对稳定,不会产生放射性衰变。相较于一些放射性元素,金银本身并不会产生可测量的辐射。

�鉴定首饰的质量

辐射并非金银首饰的本质特性,但一些劣质的合金或含有其他金属元素的低质量首饰可能含有微量的放射性物质。

因此,购买首饰时应选择正规商家,确保首饰符合国家质检标准,以降低潜在的风险。

�辐射防护的科技进步

近年来,科技的不断进步也使得金银首饰更加安全。

一些现代的技术和材料已经被应用于首饰的生产,以减少辐射和其他潜在的健康风险。

�个人佩戴习惯

首饰在佩戴时与皮肤有直接接触,因此个体差异和皮肤敏感度也可能影响人们对首饰的适应性。

在佩戴首饰时,应注意个人的舒适感,如出现过敏或不适,及时停止佩戴。

综合来看,金银首饰本身并不具备辐射致癌的潜在危险。

然而,为了确保佩戴首饰的安全性,建议购买正规商家的优质产品,并注意个体差异和皮肤敏感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

银手镯真的能吸出人体的毒素吗?

为什么会变黑?

其实“银手镯能吸出人体毒素”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银饰变黑是一种自然现象,跟人体的健康并没有直接联系。

那么银饰变黑的原理是什么呢?

银饰变黑主要是因为接触了硫化物从而发生氧化反应导致变色。

在我们的生活中,硫元素几乎无处不在,空气中、皮肤上、食物中都含有硫,化学性质活泼的银随时都有可能和硫元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黑色的硫化银膜,失去光泽,这属于自然现象。

另外,人体的汗液中也有硫元素,而且汗液中的氯离子和钠离子是电的良导体,因此贴身银饰接触到汗液是会加速发生氧化反应,形成黑色银锈。

这时可能有人要问了,那为啥有些人戴的银首饰就不会变黑呢?这个又怎么解释?

其实这很好解释,一方面和银首饰厂家的生产工艺有关,另方面和穿戴者的个人情况有关。

有些厂家因为已经考虑到了黑色银膜的产生,所以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会用上“银保护剂”,阻止了银首饰和空气以及汗液的接触。

另外,一些佩戴者汗腺不发达,汗液的含硫量也比较低,这种情况下氧化反应发生的概率也会变少许多。

这4种首饰希望你尽量别戴

购买首饰,要认准正规厂商生产、经检测部门检测合格的。

合格的金银首饰可以放心佩戴,但以下这些材质的首饰并不建议佩戴!

1、朱砂

朱砂因色泽艳丽,被称为“软红宝石”,用它制成的手串深受年轻人喜爱。

但朱砂的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对人体有害,可通过皮肤吸收,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肾。

《英国皮肤病学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也强调,血液中汞含量增加可能会导致皮肤癌风险上升。

2、染色玛瑙

央视曾曝光过,旅游景区里花花绿绿、色泽夺目的玛瑙首饰,是用最低价的灰白玛瑙原料加工染色而成,只要在有毒有害的化学制剂中泡上一两个月,再经过处理即成了价格翻了好几倍的“珍贵珠宝”。

这些染色玛瑙中铅、铬、汞等重金属严重超标,被人体长期吸收,将对人体的肝肾、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甚至引发癌症。

3、橡胶籽

在热带地区旅游景点里,经常看到商贩在售卖一种“大豆子”制成的特色项链,这其实是橡胶树的种子,它呈卵圆形,褐色中带有灰褐色斑纹。

别具热带风情的橡胶籽项链,实际上含有氰化物等有毒物质,误食可能会中毒,所以家有小孩、宠物的不建议佩戴。

4、能量石

最近几年能量石”的商品很火,据商家宣传能净化血液、治疗老花眼、治各种疑难杂症,甚至还能杀死癌细胞。

虽然价格卖的贵,但因为宣传得神乎其神,所以不少人信以为真。

今天在这里明确告诉大家,这所谓的能量石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说白了就是智商税。

交了智商税不可怕,可怕的是人财两空,因为有些能量石还有很强的辐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2019年,大连海关就查获了一颗能量石,据检测这块能量石的核辐射值达到了112.4mSv/hr,核素为Th-232/U-232,β值为6.79Bq/cm2,放射性超标了112倍,戴一天所受辐射剂量相当于拍117次胸片!

总之,选购金银首饰时选购正规厂商生产且具备检测合格证的,可以放心佩戴。

平时可通过避免接触酸性碱性化学品、用棉布轻轻擦拭表面等方式进行保养~

文章来源丨317护健康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