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天文物理系就读的卢刚博士,将手中的枪对准了六个人,其中五个人被射杀身亡,另外一名无辜的女助教则是落下了终身残疾。

美国虽然可以合法持枪,但是在那个年代,却鲜少有枪杀案在校园出现,卢刚的这一残忍举动,不仅震惊爱荷华大学和美国社会,就连国内民众也高度关注这起案件。

01

在这起案件中,死亡的五个人分别为戈尔咨教授、山林华、史密斯教授、尼克森教授和克黎利教授。

重伤者则是学校办公室助理茜奥森。

理论上来说,除了茜奥森之外,其他五个人都和卢刚的学习生活有交集。

山林华是1964年生人,比卢刚小一岁,同样来自中国,同样在爱荷华大学天文物理系学习,甚至两人还曾经共同租住过一套房子。

在山林华看来,他与卢刚虽不能算惺惺相惜的知己,至少没有什么深仇大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戈尔咨教授和史密斯教授分别是系里的教授和副教授,但两人的外形和性格却有很大不同。

戈尔咨教授高高瘦瘦的,平日里不论是对待同事还是学生们都是和和气气的。

学生有困难的时候也会竭尽所能提供帮助;相比起来,壮实的史密斯教授就有点暴躁,有时候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

这一点,卢刚在写给他二姐的信里也有提到。

这封信是在卢刚杀人之前写的,里面用大量的文字阐述了自己的身心感受,更多的是委屈和气愤。

他感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直言在爱荷华大学的这段时间里,他发现自己其实并不是真正喜欢物理这门学科。

也曾经努力想要转到一些更实际的院系,却始终没有成功。

究其原因,不是他不够优秀,而是他被金钱桎梏。

02

是的,卢刚的家庭并不富裕,当年父母供养他就读北京大学已经是举全家之力,卢刚之所以能够到美国留学,走得也是公费留学的路子。

仅就这一点来说,不得不承认卢刚确实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也是一个在物理学方面很有建树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卢刚的这种优越感,却在来到爱荷华大学后逐渐消失不见,他原本引以为傲的专业性,在同样有天赋且更加努力的山林华面前,显得那么不堪一击。

这让他无法接受,甚至臆想出了一个结论:之所以输给山林华,是因为对这门学科不够热爱。

可那些他认为更适合自己,也更有前途的学科,却并不如天文物理系这样,能让他通过参加系里的工作,每个月都能拿到一定的收入,用来支付学费和日常花销。

卢刚很挫败,无法转系,不愿意承认自己不如山林华,却又不愿意付出努力,只是在心里向二姐抱怨:这一切,都是因为父母不够有钱,无法给自己提供外汇,无法用金钱支撑自己的梦想!

总而言之,错在山林华,在家人,不在自己。

只是卢刚却从未想过,山林华与他的起点原本都是一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不过在卢刚沉迷在肥皂剧中,忙着刊登寻友启示的时候,忙着和教授对抗的时候,山林华却从未停下过学习的脚步,本就有天赋的他,在学术方面超过卢刚是必然的。

戈尔咨教授在美国天文物理界也是响当当的人物。

可是卢刚的眼里,他就是一个不公平的老师,一个偏向山林华的人。

却根本没想过,1987年暑假,戈尔咨教授特意带着他去巴黎参加学术会议的事了。

03

在案件发生后,戈尔咨教授的妻子曾经说过:“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跟戈尔咨参加此次会议。”

但显然,卢刚并没有意识到此行的重要性,反而是把这次会议当成了一次公费旅行,在戈尔咨教授等人醉心于物理相关知识讨论的时候。

卢刚却陶醉在欧洲的风景中,忙着在各大知名景点留下自己的身影。

难怪这次会议后,戈尔咨教授会对自己的妻子说:“卢刚完全是去旅游的。”

言语中都是对卢刚的失望......

明明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恩师,卢刚对戈尔咨教授的评价却并不高,认为他对中国学生过分严格,认为他剥削大家的劳动力。

至于尼克森教授,大概是卢刚最恨的一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他觉得,因为尼克森教授的举动,让他错失了当年的一个校内奖,更与2500刀奖金失之交臂,甚至影响自己毕业。

严格来说,这个奖项只是爱荷华大学校内的,在外界也没有什么影响力。

对学生们的毕业也没有什么影响,目的就是为了激励本校学生用心学习,而且这个奖项采用的是轮流制。

巧的是,1991年,这个奖项刚好轮到了卢刚所在的天文物理系,而按照戈尔咨教授的意见,是要把卢刚和山林华的名字都报上去的。

但是那年4月份的论文答辩中,尼克森教授觉得卢刚的表现并不充分,认为他做学问的态度出了问题,很是不满意。

不仅毫不留情地斥责了卢刚,还在未告知戈尔咨教授的情况下,就取消了卢刚的报名资格,让山林华一人参加了这个竞赛。

戈尔咨教授得知此时之后也是诸多无奈,虽然认为尼克森教授的做法有点太夸张,但事情已经成了事实,而且这个奖项的含金量确实不算高,所以也只能默认了这件事。

唯有卢刚,就是无法从这件事中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