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江苏省无锡市,一场盛大的文化盛宴在这里拉开帷幕。易学名家尹大洺受邀参加了第七届世界易经高层论坛暨第三届全球大健康论坛,不仅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更汇聚了众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怀有深厚情感的仁人志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尹大洺,原名尹大铭,曾用名尹一然,来自重装之都德阳。身为一位在读心理学博士,他不仅是武术名家朱智涵的第三代弟子,更是本一大法师的弟子,法号法中。他不仅是中华民间相理研究会的创始人,更是一位横跨多个领域的学者和艺术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1982年起,尹大洺便踏上了易学之路,深受易学泰斗朱伯昆、刘大均、孙晶教授的悉心指导。他热爱武术、音律、书法,四十余载的钻研与探索,他深入研究中外历代各大相术流派,不仅汲取了印度婆罗门纹理学的精髓,还融合了日本石龙子画相、欧洲相学宗师戴宾天尼、狄巴鲁氏观人术的智慧。他逐步构建起一套独具时代特色的中西相学理论,将哲学智慧巧妙地融入平实的相学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尹大洺的相术不仅洞察人心,更能透视人生。他强调由“相”转“象”,通过细微的表象揭示深层的本质。他积极致力于将这项传统学问推向时代化、科学化、世界化的高度,让更多的人领略到相学的魅力与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针对当前相学的现状,尹大洺老师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尽管面诊和手诊已得到世界医学组织的认可,但相学的科学性在我国仍缺乏全面的认同与推广。这主要源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部分相师过分渲染相术的神秘色彩,对相学的解读或一成不变,或生搬硬套,或随心所欲,尤其是在手纹学方面,往往将简单之事复杂化,给出纷繁复杂的定义和标签,这无疑对相术的科学性构成了挑战;另一方面,相学文化的研究者因缺乏实践,过于强调理论性,试图通过公式化、概率化的方式来解读相理,这导致相学的实用性受到大众的质疑。

二、我国相学的历史深受“八卦”、“风水”等道家文化的影响,这为初学者在理解概念时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加之古人绘画和语言表达的历史局限性,以及他们相对匮乏的科学知识,使得许多相理只能以轮廓的形式呈现于公众视野,真正的秘术往往通过师徒间的口耳相传得以延续。因此,相术的传承面临一定的阻力,尤其是手纹学方面的文献更是凤毛麟角。

三、相学作为一门集趣味性、直观性、实用性、研究性和科学性于一体的学科,其每一项定论都应有准确的理论依据作为支撑。过度神秘化只会让相理背上迷信的标签,我们应摒弃“玄”的成分,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相学。

四、相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域和种族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习性、形态和价值观各异,相学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我们应尊重这种差异,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推动相学的发展。

五、相学的定义和解读深受时代经济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其内涵和表现形式会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我们不能一味沿袭古人的定论来解读现代人的生活,否则容易使易学文化偏离正确的轨道。

六、学习相学的过程也是一场修心修德的旅程。我们需要以踏实、厚道的人生态度来对待相学,努力做到儒道兼修,德才兼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略相学的精髓,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尹大洺编著的《当代面相学》和《当代手相学》两书内容广泛、文字通俗、图文并茂,旨在为初学者和研究者提供实用的教材。同时,他所撰写的《论眉相的时代文化属性》和《如何甄别掌纹中的特殊符号》两篇论文在国际易学周刊上发表后,得到了高度赞赏和肯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尹大洺一直致力于将相学和中医学融为一体,强调“医相一家”的理念,并认为命运虽由先天遗传所定,但后天的修为同样重要。因此,他倡导相学爱好者利用所掌握的相理知识,积极引导他人向正能量方向发展,让相学这门学科不断产生社会价值,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普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尹大洺的中西相学理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人生的方式,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思维方式。他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为相学这门古老而神秘的学问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