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青岛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相关情况。《行动计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青岛整车产量达到40万辆,培育年产10万辆以上新能源整车生产企业2家,全市整车生产制造产业规模达到1200亿元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岛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全市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链之一,以一汽解放、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众等整车企业为链主,2023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产值突破1500亿元。目前,青岛市汽车产业规上工业企业已超过300家,其中整车生产企业8家,整车产能130.2万辆。在技术路线方面,形成了涵盖传统燃油车、LNG清洁能源车和纯电动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完整技术路线体系;在产品体系方面,形成了涵盖轿车、SUV、交叉乘用车、轻中重卡、客车、特种(专用)车辆等全品类的产品体系;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形成了涵盖模具、内外饰、车桥、动力总成、轮胎、热管理系统、智能座舱、变速箱控制系统等领域较为完善的配套生态。

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大川介绍,《行动计划》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引领,以青岛国际汽车城为主要载体,以推动现有整车企业产能爬坡和转型发展为主线,加快构建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提升全产业链竞争水平,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基地和出口牵引型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整车产量达到40万辆,整车出口达到18万辆左右,车企海外营业收入超过360亿元;汽车电子、动力电池等核心配套,轮胎、车身等特色配套规模分别达到400亿和500亿元左右;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45%左右;全市公共、居民充电基础设施分别达到4万台和11万台以上,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达到1.5万台。

《行动计划》按照提升整车水平、做强配套产业、开拓更大市场、打造产业生态、赋能应用场景的逻辑主线,着力实施包括“整车能力提升”“关键配套进档”“智能网联突破”“应用场景引领”“出口动能牵引”“后市场体系构建”“技术创新驱动”“资源要素保障”“产业生态打造”等九大行动。

“整车能力提升”行动,主要以乘用车倍增发展和商用车优势打造为目标,支持企业加快畅销新能源车型的研发和上市,布局更多高端畅销车型,并发挥现有商用车整车生产企业规模优势和创新能力优势,抢抓新能源商用车发展机遇,开发细分市场新产品,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

“关键配套进档”行动,着力于产业补链强链,重点发展汽车电子和核心配套产业,通过外部招引和内部培育,做强我市“三电系统”“汽车电子”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能力。

“智能网联突破”行动,通过优化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政策措施,开放智能网联汽车企业最关注的路权和应用场景,积极推动“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吸引一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高成长型企业来青布局,带动一批本土企业成长壮大,培育产业发展生态。

“应用场景引领”行动,主要借助公共领域电动化、新能源汽车下乡、汽车以旧换新等活动,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同时,通过场景挖掘为企业产品迭代升级和业态模式创新提供支撑。

“出口动能牵引”行动,主要以优化出口服务和强化支持政策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出口便利性,扩大我市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打造出口牵引型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

“后市场体系构建”行动,通过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二手车交易、回收拆解再生利用、维修保养等环节,构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体系,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技术创新驱动”行动,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协同创新,推动企业实施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

“资源要素保障”行动,包括出台产业发展规划,持续发布支持产业发展政策清单,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强化重点项目要素保障,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帮助我市整车企业塑造碳优势。

“产业生态打造”行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新能源汽车补能便利性。合理规划加氢设施,降低加氢成本,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白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