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月26日下午3时许,延安上空被乌云笼罩,稀稀落落的小雨下个不停,就在此时,天空中突然传来了震耳欲聋的嗡嗡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伴随着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响,延安军民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他们纷纷走出窑洞,时刻准备应对接下来的“挑战”。

很快,一个“庞然大物”就降落到空旷的延安机场上,延安军民迅速朝机场跑去,并将这辆长达20余米的飞机团团围住。

虽然很多人不认识这架飞机的型号,但飞机上印着的国民党青天白日标志,却提醒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这是一架国民党的飞机。

就在所有人都好奇地思考着,这架飞机来到这里的目的时,机舱门缓缓打开了,随后就走下来一位年轻英俊的国民党空军上尉,他对在场的人高喊:

“我叫刘善本,我和我的机组成员共11人,驾机起义来投奔延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快,刘善本驾机起义的消息迅速传遍延安,朱德总司令闻讯立即指示,延安卫戍司令部参谋处苟良法处长,迅速赶往机场迎接……

也正是这一天,蒋介石冒天下之大不韪,撕毁停战协议,调集重兵向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爆发了全面内战。

在蒋介石看来,自己有430万装备精良的军队,还有空军、海军,各式重武器,以及训练有素的特种兵,并且自己还有美国在背后撑腰。

而共产党只有“小米加步枪”式的120余万部队,蒋介石认为国民党会很轻松地取得胜利。为此,蒋介石甚至叫嚣,要在三个月内结束战争。

但就在蒋介石下令全面进攻解放区的当天,令蒋介石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他的嫡系部队—国民党空军第8大队上尉飞行参谋刘善本,带领机组成员驾机起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关键的是,刘善本驾驶的,还是从美国进口,当时最先进的重型轰炸机B-24。那刘善本到底经历了什么?他为什么要驾机起义呢?

在我国空军历史上,刘善本绝对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他不但开创了国民党空军驾机起义的先河,还为接下来我国空军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刘善本出生于1915年的山东昌乐县农村,他从小就立志参军报效祖国,1935年受当时“航空救国”思想的影响,刘善本考入杭州笕桥中央航校。

1938年,刘善本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国民党空军8大队,就当满腔热血的刘善本准备在祖国的蓝天上抗击日军报效祖国时,却被蒋介石一纸调令,撤退到兰州附近训练。

当时,由于我国空军刚刚起步,还不是日军的对手,蒋介石为了保存空军实力,就把刘善本等人调离了战争前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眼见着日军侵略我国,却无法上战场杀敌,刘善本等人自然非常苦闷,此时的刘善本依旧幻想着飞上蓝天,与日军决战的那一刻。

所以,当刘善本到达兰州后,立即跟志同道合的战友们,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中,他一直期待着与日军对决的那一天。

不过,他并没有等到那一天,而是在1943年3月,被国民政府送往美国参加飞行训练,在训练期间,刘善本刻苦钻研,时刻关注着国内战局。

终于,时间来到1945年春天,刘善本等人的培训结束了,他们驾驶B-24轰炸机准备取道印度回国,当时正值日本投降前夕,刘善本想立刻上阵杀敌。

可他却接到了原地待命的命令,蒋介石严令,他们不准上前线,要保持有生力量,当时的刘善本非常不理解,自己勤学苦练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家卫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眼见抗战都要胜利了,却不让他上阵杀敌,那他们的训练到底还有什么意义?其实,当时蒋介石已经判断出,日本投降是早晚的事。

而在日本投降后,蒋介石要做的就是发动内战,刘善本他们这些空军精英,到时候正好可以大展身手,所以蒋介石才没有让他们上战场。

蒋介石要把他们作为自己的秘密力量与底牌,留着在内战中发挥制胜作用,可刘善本等人勤学苦练是为了抗击日军侵略,并不是为了发动内战。

刘善本异常苦闷,可又没有什么办法,当他看到国民党的腐败后,即失望又无奈,因此在学习了一些进步书籍后,他就决定要投奔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