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冯唐

作家、诗人

今天时差有些倒过来了,睡到自然醒,醒来是八九点钟的东京。我冲了杯胶囊咖啡,开了一罐麒麟啤酒,泡了壶武夷山鬼洞水仙,三种汁水,就是美好的早餐和中餐,一边喝,一边赶稿子。

稿债是种奇怪的东西,有的时候很烦,特别是大稿子的稿债,压在心头,一压能压两三年,完成之后的那一瞬间,以及这个瞬间之后的一两天很嗨,似乎上天下地,天地之间唯我最开心。但是,长期没有稿债的时候又有些慌张,总觉得自己亏欠了老天一点什么,虽然我和老天从没签过任何合约,但是总觉着老天一直在暗中观察,看到我偷懒,它并不高兴。

这次来东京,我带了一个大稿债,尽管初稿已经在飞东京之前完成了,但还是不满意,还是想在东京期间补充完善,形成定稿。这个稿子是我第一次写我在麦肯锡公司学到的工具、方法、模版等等,非常不文艺,很专业,很枯燥,所以外人读起来可能相当无聊,所以我很紧张。第一次写麦肯锡系列,挑了一个在麦肯锡十年里用得最多的终极武器:结构化思维和结构化表达。我起了个名字《金线》,一根金线解万难。

我支起iPad,iPad之外是酒店房间的窗户,窗户之外是东京市中心繁华而有序的街道,西边的两条街之外,就是皇居。窗外开始下雨,雨声嘀嗒;我敲键盘,键盘嘀嗒。我喝口酒,再喝一口酒,让自己变得话痨一点,也让自己回想起更多在麦肯锡公司“修炼”时的场景。

从常识看,在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环境里写作不是最好的安排。我的作家朋友们写作时都有很多挑剔的习惯,比如写作期间要自己一个人不受打扰,比如每天早起要喝手冲咖啡,比如每天晚上要吃烧烤,比如要听门德尔松的音乐,等等。我命苦,这三十年里,写作都是得空儿就得起笔,否则时间就过去了,完全不能等情绪酝酿足。所以,我写作的要求很低,只要这几小时里我没有其他任务或者责任要完成,能专心在文章上,就可以。周围再乱,没关系;肚子饿,没关系,心情不好,没关系;我都可以写着写着,完全忘记。当然,如果有条件,我希望,我写作的时候,右手边能有瓶冰香槟或者凉啤酒,身上能有件缓和的旧睡袍。

今天,我就有一件旧睡衣,就有不限量的冰镇啤酒,写得很欢快,有段时间甚至用键盘和窗外的雨比赛“嘀嗒”的速度,我赢了。写不动了的时候,晚饭时间也到了。晚饭是在虹夕诺雅酒店里吃的。

坐电梯到一层,再换另一部电梯,到B1层。

电梯门打开,眼前是一屋枯山水,三面墙,三面山色,地面一方碎石,碎石上三块巨石。

转右手进包间,一桌、四椅、一灯、一假窗。桌椅玄黑,灯白,窗地棕黄。每人面前一盘置、一筷置、一双筷子、一餐巾、一湿手巾,一当日菜谱。

按照当日菜谱,七道菜,依次而至,每道一个名字。

第一道,双:两种烤鳝鱼。第一种,黄藤盘子,碎黑石子,上面放一块鳝鱼塔塔,鳝鱼上面细碎现刨小片黑松露。第二种,黄藤盘子,碎白石子,上面放一块烤鳝鱼肉,鳝鱼上面时鲜小花一朵。眼睛“吃”上去挺好看,嘴巴吃起来却一般般。

第二道,石:一尺竹子劈开,碎白石子,上面五块大些的石块,每块石头上一种小菜。

由于这几种小菜用分子料理的方式处理,汤汤水水,泡泡沫沫,我不能确定吃到嘴里的都是什么。估计这些菜是早就做好了,放在冰箱里有日子了,吃到嘴里,一股我熟悉的冰箱味儿。

第三道,绫:黑盘子里一块鲮鱼肉冻,周围一圈生菜。就是鲮鱼肉冻味儿。

第四道,尽:黑石板上一条深炸的小鱼,长十五厘米左右。菜谱上说是小香鱼。我确定是现炸的,酥酥、香香、微微苦。好吃。

第五道,系:黄油烤岩牡蛎,连着原装贝壳,放在棕黑色油滴形盘子上。这是主菜,现做的,烫手烫嘴。好吃。

第六道,爽:新鲜的夏季橘子。第一道甜品。橘子切成小块,上面点了一些粉紫色的小花瓣。爽口的。

第七道,丰:新鲜的夏季桃子。第二道甜品。白盘子上面桃子果冻摆成的七瓣花,花上面一抹桃色冰激凌。桃子味道美好,想起蜜桃成熟时。

总体吃的时间不短,眼睛挺爽,肚子也基本饱了。

吃完,我继续回去修改《金线》。吃饱了之后,有如神助,很快,改好了一大半。肩背僵硬,蹿上酒店顶楼,露天裸体汤池(男女分开),狂做一百个俯卧撑,深泡半小时。

饿了。

内容监制:孙哲

策划:ELLE专题组

编辑:Sh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