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国以后,北京正式成为中国的首都,并以此为中心开展了大大小小的建设活动,其中最令人惊诧的便要数北京地铁1号线,它是在一九五三年开始规划建设的,当时国家一穷二白,为何还要把地铁的事安排在日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古都也要搞现代化建设

早在1947年,北平市政府就有大兴土木的意图。当时抗日战争已经接近尾声,北平西郊的新城区终于逃脱了日军的掌控,成为北平辖区内的新城区。

当时的市长何思源正为了串联新城老城绞尽脑汁,最终提出的方案便是“将地下铁路与地上铁路相结合”。

虽然这一方案由于内战原因无疾而终,却并不妨碍日后北京的蜕变,因为1949年,毛泽东等人成立了“都市计划委员会”,目的就是要融合新老城区,打造宜居且现代的城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式提出“要提供居民一最便利最经济的交通工具,同时考虑到国家安全和生命保障,修建地铁要尽快开始。”

毛泽东更是豪爽道:“不仅北京得造地铁,其他地方都得动员大家搞起来!”

可是在“一化三改造”刚刚启程,人们大多靠双脚和自行车赶路的年代。

这样一条四通八达,交相贯通的地下隧道不仅劳民伤财,还有很大风险破坏北京密集的古建筑,造成无法挽回的文化损失,是否有些太不值当了呢?

当时也有一些首都报的记者以及大学教授对此提出疑问,甚至还有不少反对的声音。最后还是周总理道出了天机:“修地铁,不单单是为了城市建设,更是为了战时防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