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彬,全名为沃尔夫冈.顾彬,德国著名文学家、诗人和翻译家,同时他还精通汉语言文学,称得上是欧洲汉语言文学界的泰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3年他读到了李白的诗,发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独特魅力,并在次年来到中国北京语言大学进修汉语,逐渐变成了一个中国通。

尽管如此,他对当代中国作家的水平却保持质疑的态度,曾不止一次诟病当代的中国作家水平不够,其中不乏对诺奖得主莫言和畅销作家余华的批评。

中国当代小说家越写越差

顾彬认为中国无论是在当代还是在古代,诗歌都是世界一流的,甚至是世界上最好的,顾城是他心中真正的天才,这个德国人和北岛、欧阳江河等中国诗人也有不错的私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认为现在中国当代文学的问题出在长篇小说,不光是中国,全世界的作家似乎都开始不会写长篇小说了,因为长篇小说是最考验文学功底的。

“长篇小说最重要的是要保证逻辑自洽,你第一页到最后一页的内容都要联系的上。像莫言、余华这样的作家他们花比较短的时间写出来的长篇小说,往往情节充满了矛盾。

所以我说写长篇小说,一天写一页就够了,而不是像莫言他们一样一本书塞满了人物,搞得读者都弄不清谁是谁了。”

莫言是一个很落后的作家

对于莫言,德国汉学家顾彬从来不吝啬对他的批评:“中国的长篇小说家他们一直想要追求过去章回体的小说,但是这种形式不得不说太落后了,阅读起来非常痛苦,因为不重要的细节太多了。

莫言他以前的小说我是很喜欢的,写的中篇小说《爆炸》、《白棉花》都是很有自己想法的作品,我可以说现在的莫言写作水平还不如二十年前的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十年代之后,莫言的作品质量开始一落千丈,人物写得七零八落,题材、形式老套乏味,这样的莫言我还有什么喜欢他的理由呢?作品越写越烂,却得了诺贝尔奖,实在是有点奇怪。

顾彬认为莫言能成为第一个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并不完全是因为他自身作品有多过硬,翻译也有很大的功劳。

“翻译其实非常重要,王安忆的《长恨歌》中文版读起来有很多矛盾的点,并不是那么出色,但在美国拿了非常多的奖,我后来一看英文版的,确实润色了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莫言也是一样,葛浩文的翻译水平非常高,我认为这也是他能拿奖的一大原因。”

中国当代作家的高开低走

不光是莫言,很多中国的当代作家活生生地浪费了自己的天赋,有些是被利欲熏心,还有些是太懒惰了,成天喝酒打牌,在写作上的功夫花地很少。

其实这种现象也发生在很多中国当代作家身上,初期他们的作品充满了灵气,但是出了名之后就开始敷衍了事,写作不再是一件纯粹的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全世界几乎都是长篇小说卖的最好,这些作家就迎合市场草草赶工,写的都是老一套的东西,余华最近的作品也很差,我周围的朋友都说差得很,我就没再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