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年以前中国无论是科技还是经济都在世界上位居前列,科学技术也都是从中国输出到西方,这其中就包括我们熟悉的四大发明,极大推动了世界科技的发展。

但是,这种科技上的领先在短短250年间就不见了,甚至演变成西方对中国科技的全面碾压。究竟科技落后的原因何在?大数学家陈省身和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都给出相似的答案。

物理学家的观察

在一次公开演讲当中,杨振宁谈到中国近代科技为什么落后于西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

“相比西方,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没有一个良好的土壤。我把这个现象的形成主要归结于以下方面;

第一,中国当时并没有独立的中产阶级。西方世界由于其政治架构已经有相当多的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天生有探索欲并且不必为生计奔波,这些人为西方世界的科技发展添砖加瓦。

还有一点原因是中国传统思想中没有西方的自然科学的概念,而更多专注于对四书五经、伦理纲常的讨论。所谓自然科学的定义就是根本大自然发生的现象做一些类似现代科学的研讨,总结出科学的自然规律。由于大学较为开放包容的氛围,自然科学在西方的12,3世纪已经有相当多的讨论,然而这个风气在中国没有建起起来。

第三点是古代的中国人很少追求严密的逻辑系统的传统,比较注重实用主义。”

数学大师的看法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之一”的陈省身也有对科技落后原因的相似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学家陈省身

“我可以这么说,在古代中国人向来对自然界的现象和事物没有浓厚的兴趣,那就失去产生自然科学的条件。

我举个例子,当时西方的学者来到天津考察,他会愿意花时间去研究天津的昆虫有哪些,即使这个研究不能为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当时在中国几乎不会有人会愿意做这个,我们向来都是实用主义,哪件事能带来看得见的收益那就做什么。如果你要和他讲纽约或者深圳的股票会涨,兴趣就会十分高涨。

研究昆虫或者植物,研究自然界的现象你无法在短期内获得什么好处,但这些看似无用的研究却对于人类如何理解自然界相当重要,有了对自然界的观察,科学才会应运而生。当然,现在我们国家出现了很多对科学,对自然感兴趣的人,这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这两位在各自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大家都给出了自己对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看法,他们一致认为绝大多数人缺乏对大自然的兴趣是主因。

是啊,科技的发展当然不是凭空出现的,需要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用尽一生做研究的结果。大清闭关锁国,切断与外界的交流是外因,真正的内因正如两位学者所说,社会现实没有科学诞生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