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是根植于心的信仰,是不惧生死的精神,是攻坚克难的力量。爱国主义教育则是每位中华儿女的必修课。近年来,威海市将138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有机串联,打造了千里海疆爱国主义展示带,并组建“威海千里海疆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团”,不断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

(一)爱国主义教育形式添新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为积极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威海探索“爱国主义教育+大思政课”融合新样态:将爱国主义教育化为“行走的思政课”,威海千里海疆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团则化身为思政课老师。他们进中小学、进高校,将爱国主义教育宣讲搬到了课堂,构建起颇具威海特色的多元化教育体系,更好构建了威海市“大思政课”新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停留在书本层面的说教难以触及青少年心灵,也难以让青少年与爱国主义共情,通过行走的思政课这种新形式,不仅可以激发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感,也能规范青少年爱国主义行为,让千里海疆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入脑入心。

(二)在互联网唱响爱国主旋律

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离不开爱国主义这根“定海神针”。要想在网络空间凝聚爱国主义力量,必须坚守网络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威海市将数字技术与城市文化IP融合,构设138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网络布局图,绘制“威海红色基因图谱”“威海图志”,开设26座爱国主义教育网上展馆,推出红色宣讲网上课堂,创办“红色胶东”政务号、“红色印记”直播间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前,威海开始了一系列生动实践。通过互联网新技术、新产品,制作有感染力、吸引力和亲近力的作品,用富有“网感”的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教育真正充盈网络空间。由此,大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熏陶,共同营造出风清气正的网上精神家园。

(三)讲好千里海疆爱国主义故事

红色资源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宝藏,红色历史更能代表一座城市的气质。如何讲好城市红色故事,展现爱国主义气质?威海千里海疆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团给了我们答案。威海千里海疆爱国主义教育宣讲中有一个情景剧名为《旗帜》,通过跨时空对话的方式,将观众视线拉回1937年,让大家沉浸式感受这段历史。近年来,宣讲团不断创新宣讲方式,通过宣讲、情景剧等形式,讲述红色故事背后的小细节,将威海爱国主义文化生动呈现,让千里海疆爱国主义绵延赓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甲午海战、一战华工、天福山起义、乳娘群体、马石山十勇士等一段段红色记忆、一个个红色故事、一处处红色印记,滋养着威海人的精气神。立足新时代,我们要用好千里海疆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讲好千里海疆上的爱国主义故事,让城市红色肌理更充盈,让城市软实力更夺目。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佳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