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26日,开国大典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军乐团即将演奏的国歌却迟迟没有确定下来,毛主席和周总理召集文艺界人士讨论这个问题。

徐悲鸿建议采用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毛主席听了之后连连点头。

但其他同志却表示,曲子和词都很好,但有一句话需要修改。

然而周总理听到之后却表示不赞同:“我看不用改最好。”

众人要改的是哪一句词呢?为什么周总理要保留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5年5月,日军16兵团包围吉林省舒兰县,对手无寸铁的百姓进行惨无人道的灭绝式屠杀,整个东北大地堆骨如山,白山黑水竟被同胞的鲜血染红。

然而此时的国民军正在干什么呢?他们正在对长征途中的红军战士围追堵截。

中华民族生死攸关,蒋介石对此视若无睹,却把全国的精锐主力都转移到内战上,置百万生民于不顾。

四万万民众对此愤怒不已,从广州到上海,从武汉到南京,全国各地的工人,学生,商人们团结起来,举行大规模的罢课,罢市游行,想用这种方式让国民政府迷途执法。

就在万众悲愤的时刻,文艺界也没有慢下脚步,5月16日,上海电影制片厂精心打造的电影《风云儿女》上映,一时之间红遍大江南北。

无数国人在日军日益疯狂的侵略中爆发出顽强的反抗精神,不少人看完电影之后潸然泪下,而这些为祖国奉献牺牲的无数祖国儿女,又何尝不是英雄儿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让大家觉得感动的,是电影的片尾曲《义勇军进行曲》。

当悲壮又昂扬的曲调在电影院中响起的时候,就算是铁打的汉子也当场哭的泪眼滂沱。

很快,这首歌跟随电影一起在全国范围内传唱,由于歌词简洁,情绪饱满,成为学生们游行时的首选。

刚开始这首歌只是在学生之间流传,后来甚至扩散到了乡间田野,连在地里耕种的农夫都知道中国人不能再做奴隶,中国人要站起来抗争。

顿时,全国上下陷入众志成城抗战的热潮当中。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歌词的原作者田汉并没有看到这一切,此时的他早已经被国民党关进大牢里。

何其讽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世纪30年代,中国的电影业蓬勃发展,当时能够为电影写剧本的都是有名的大文豪,田汉以其锋芒毕露的笔触和细腻的感情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当时很多电影制片厂都愿意跟他合作,他写的很多剧本都拍成了受人喜欢的电影。

而与此同时,随着长城保卫战的失败,以及之后日寇在中国大地的肆虐,当时国内抗战的声音已经越来越高,抗日救亡就在眼下。

于是,《风云儿女》就此应运而生。他以中国人的斗争为背景,创作了感人至深的《风云儿女》,希望观众们看到这部电影能够团结起来。

并且,亲眼目睹过日军轰炸之下的城市是何等的惨烈的田汉,对于那些在国难关头,却依旧软弱无能的种种感到愤怒不已,他想用电影用文字骂醒这些尸位素餐的人。

当他把稿件交给制片人的时候,制片人坐在他的家里,当场就看了起来,看完之后他整个人哭的不能自已,一连说了多个“好”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中被这部剧本激起来的激动情绪,让他恨不得现在就在战场上,杀敌卫国,他立刻站起来拍着心口像田汉保证:“你放心,我绝不会辜负你的心血,就算顶着再大的压力,我也要把它拍出来!”

临走前他还告诉田汉,表示期望他能为这部慷慨激昂的巨作,写一个主题曲。

故事创作是有情节和人物作为铺垫的,田汉写起来得心应手,洋洋洒洒,但要让他写主题曲却有些为难。

这是一部慷慨激昂的电影,而这也意味着他要做的曲子,必然与之前所写的截然不同,所以一连多天,田汉就已经俯首在桌前写了密密麻麻的字句。可是最后又扔进了垃圾桶。

自从接了这个任务之后,他每天晚上都坐在书桌前发愁。如何在歌曲中写出粉身碎骨浑不怕的气魄和胆识,但同时又无法挣脱悲怆的时代背景,以及无数国人为此绝不妥协的壮志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把悲怆与激昂融合一体?

他连着好几天想的睡不着觉。

从那之后,田汉早也想,晚也想,稍微有一点灵感就掏出烟盒写在小小的纸条上。

短短的几句歌词,他前前后后写了几个月,经常为此忧心不已。

好不容易把第一小节创作出来,还没等他把制片人找来看一看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一场意外。

“你就是田汉?”

一天晚上,一群国民党特务突然一脚把田汉家的大门踹开,当时他正攥着烟盒想着歌词,结果被吓了一跳。

看到这些人来势汹汹,他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把一家人都赶回房间里去,独自一人面对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他这副坦然的样子,特务们阴森森的笑了:“看来你也知道自己做错了事?”

特务们所说的是田汉写的那些文章和剧本。

“走!今天一定要给你一点教训!”

说完,就要将田汉押走,可是此时心急如焚的田汉惦念的不是自己的安危,亦或者是那可憎的敌人,而是他那创作完的歌词。

于是,在敌人扑过来就要抓他时,田汉与对方扭打起来,并趁机将口袋中的写满歌词的纸条丢了出去。

目睹这一切的田汉家人泪流满面,之后赶紧将田汉不惜舍弃自己安危也要护住的纸条小心的收拢起来,按照田汉之前的交代,交到了制片人手上

“田汉被敌人抓走了,他让我们把这个东西交给你。”

听闻这个消息,纸片人愣住了,他小心的将纸条慢慢展开,努力辨认着上边的字字句句,却发现,虽然纸条是保存下来了,可是却只能认个大概。

想到这是田汉的心血,他当时就找到作曲家聂耳,希望对方凭借着乐感把这个谱子找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聂耳仔细研究了田汉的新闻风格,又把《风云儿女》的剧本前后看了好几遍,终于把零零碎碎的歌词拼凑完整进行修改润色。

为了让这首曲子听起来更悦耳,为此聂耳在作曲之时,还不是会哼唱,亦或者是请旁人前来建议。

历经千难万险,《义勇军进行曲》终于完成。

即使再难,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这首曲子后来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肯定。

1949年8月,新中国即将成立,中央召集社会各界人士齐聚北京,为建国做最后的准备和规划。

当时由文艺界的郭沫若,徐悲鸿等人牵头,主持对国歌的筛选和评定。

最初大家的想法都是,新中国的国歌当然要重新谱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他们向全国各地广发邀请函,无论是写诗歌的,写小说的,还是唱歌的,弹琴的,大家都可以写出自己想象中的国歌词曲。

这个邀请函一瞬间调动了全国的积极性,各行各业的人都开始思考起来。

短短几天时间里,国务院收到的信件垒起来比人还高,刚开始大家还十分高兴,这么多里面总有一个是能用的。

可是当他们把所有的歌词曲子看完之后,所有人都摇了摇头,他们认为这些歌曲都不足以匹配即将诞生的新中国。

实在是太多人期待新中国的成立了,他们希望与国家匹配的一切都是最好的。

连着看了三四天稿件,钻研画画的徐悲鸿觉得头疼不已,而其他人也是这样认为,想要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创造出一首能够代表我们国家的国歌来说,实在太难,也根本没有合适的时间去打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开国大典就在眼前,国歌是必须要选的,面对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会场里的所有人都陷入沉思,突然有个同志站出来说道:“我建议用《风云儿女》的歌曲,大家看呢?”

想当年大家都为这部电影流过泪,对其中的主题曲印象尤为深刻,他话音刚落,所有人都拍手叫好,坐在会议室里的田汉更是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这首歌凝聚了他无数的心血,同时也是自己为国家奋斗的见证,如果能够采用这首歌的话,无论对于自己还是喜欢这首歌的人来说,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但是,对于这首歌曲作为国歌也有人表示异议,首先是因为此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万象更新,但这确实一首在战时所创作的歌曲,由其是歌词中的那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或许对于新生的中国来说有些不合时宜。

这番话说出后,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确实应该改一改。而作为作曲家的田汉,也是这样认为的。

这场会议商量好了之后,他们把选好的歌曲和改词的建议送到周总理的书桌上。

结果周总理看了之后专门来到大会现场:“我看这个词不用改。”

周总理说,中华民族时刻在前进的路上,不应该因为一时的成就就忘记之前的艰难。

保留着这句词,可以时刻让后人感受到此时建国到底是多么的艰难,让后代的所有人都能够守住本心。

周总理一席话说的在场所有人连连点头,而毛主席也认为,这样就很好,因此在表决之后,大家一致认为还是不改的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义勇军进行曲》被选为代国歌,在10月1日举行的开国大典上响彻云霄,中国人终于不负众望的站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