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日本私企ispace牵头的全球首个商业登月项目昨天在月球着陆实验中失败。

日本在全球航天俱乐部里,还排不上号,而这个商业登月计划也不过是日本企业牵头,但核心技术源自欧洲的多方合作项目。

所以从合作模式上,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日本版的"罗老号",但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所以以私企来搞,想走捷径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ispace公司搞了一个名为白兔-R M1的月球登陆车,着陆器于2021年在日本组装,但是最终的装配、集成和测试是由阿丽亚娜集团在德国兰波德豪森负责的,阿丽亚娜集团还提供了两个独立推进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洲航天局和加拿大人给设计了一套快速着陆方案,大致着陆流程是:先在月背上空进行降轨机动,把100km近圆轨道变为100×25km的椭圆轨道,而后从月球背面飞到正面后,立马就得准备在近月点附近开始动力下降,执行着陆程序……不得不说这环节也太赶了,中间要是哪出岔子,反应时间很短,真的很难救得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这个白兔的着陆计划也有些太过激进了,月背降轨近月点降低到25km,从25km降低到3km,再3km降低至1km,从1km降至20米,然后就全部关机,自由下落了,要知道当年嫦娥可是从离地3米才关机的。

根据新闻发布会的消息,可能是着陆器高度计出了问题,当高度计读数为0时,着陆器还在月面上方,额外的反推需求耗尽了推进剂,导致着陆器进行了足足90秒的自由落体,最终坠毁。

这简直就是让小学生直接5年级毕业去参加高考,结果不出意料地失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 阿联酋的首辆月球车“拉希德” (Rashid) 号,同白兔-R M1着陆器一道梦碎阿特拉斯陨石坑。

欧几里得2000多年前就说过,在几何学里没有为国王铺设的道路。科学是严谨的,航天这种高科技更是需要稳扎稳打的技术积累才行,如果只是本着放卫星的想法去放卫星,那是很难一蹴而就的……这一点,韩国人深有体会,当年为了压过朝鲜,和俄罗斯一起搞了一个罗老号,发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前,ispace还准备了两台发射器,但是现在出师不利,第一步就踢到了铁板,估计接下来,不会继续有新的动作。

至今成功实现软着陆月球的人类探测器,目前仍为22个,其中,苏联8个、 美国11个(阿波罗载人登月6次)、 中国3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距离2020年底嫦娥五号这最近的一次成功落月过去近2年半了,月球表面却还未迎来新的活的探索者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今年下半年,俄罗斯还有至少一次的探月发射任务:根据俄罗斯联邦航天集团消息,考虑到发射窗口,后苏联时代的首个月球探测器“月球-25”计划于今年7月13日发射,探测器质量1.54吨,约相当于嫦娥三号探测器的一半,但不同于后者,月球-25没有配置月球车,计划着陆于月球正面南极区域,工程任务是确认俄罗斯是否通过技术考古恢复掌握月面软着陆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月球-25号之后还将发射月球-26号绕月卫星、月球-27号着陆探测器,到月球-28号时将实施无人月球采样返回任务。但这些计划都因为"进口替代"的原因而整体延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