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关注天气的朋友,应该发现了近段时间的一些异常天气了吧,特别是北方部分地区,已经持续40度高温好长时间了,这也使得不少朋友在网上抱怨,“要热死人了”、“这个夏天怎么过啊!”。

对于大部分人来,天气热其实还能过得去,往空调房一躲就行,可对于很多农民来说,这个夏天或许不好过了,至于原因,自然是这种高温天气对于农业的影响太大了。

那么,40度及以上的高温天气对于农业有何影响?又应该如何应对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温天气对于农业的影响

农业向来都是看天吃饭的,即使现代农业科技已经很发达了,依旧如此。这不,北方多地因持续40度高温天气,造成了干旱。比如山东沂蒙的部分地区,就因长达半年没有有效降雨,导致小型水库面临枯竭,河流断流,土地干裂严重。

而庄稼生长不仅需要土地,也需要水资源,结果干旱一来,土地和水都没了,庄稼还怎么活?

除了庄稼,各类经济作物也面临这样的困境。为了了解实际情况,我还特意和当地的一些农友聊了下,当地的多位农友告诉我,“由于遭遇持续40度高温天气,当地的很多山区都出现了干旱,导致各类果树、农作物均因缺水而枯死。至于夏播作物,也因缺水连苗都长不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山东沂蒙之外,河北、河南等部分地区也同样如此,虽然这些地区的作物不一样,但所遇到的问题基本一样。

而高温天气对于农业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庄稼上,还体现在农民身上!

农民们为了挽救作物,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如排队取井水、从远处拉水灌溉,甚至有人选择夜间作业以避开高温时段。

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还可能对他们的健康造成威胁。由于旱情严重,一些偏远山区的水源枯竭,农民们不得不面对饮水困难的问题。

同时,旱情还对农民的心理状态造成了压力。由于担心作物歉收,农民们感到焦虑和不安,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情绪状态。

不管是什么作物,都是靠人来种植的,若是农民身体出现了问题,那会让农业难上加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应该如何应对干旱的问题?

自古以来都有“天灾人祸”一说,人祸好解决,天灾却不好解决,因为天气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改变,该下雨下雨,该出太阳出太阳,即使如今科技很发达了,可以进行人工降雨,那也要有条件才行。

所以,想要应对这样的干旱,还得靠大家齐心合力才行!也就是说要靠各地政府和老百姓一起来完成。

我估计这里会有不少朋友已经开骂了!既然政府知道干旱的情况,干嘛还不来帮农民们解决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当地政府和相关单位早就行动起来了!根据目前的报道说,这些地区的各个中小型水库、塘坝已经全部开闸放水了,并组织乡镇指导农户利用现有水库塘坝、机电井、泵站等水利设施抽水灌溉,全力确保农业灌溉用水需求。比如山东的蒙阴县,就投入抗旱设备1万台套。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水库、塘坝等水利设施,是优先保障老百姓老百姓生活用水,接下来才是保障农业灌溉用水。

不过,具体要怎么用水抗旱,还是要看某地水源条件,才能制定具体的计划。

除了开闸放水,还可以调水,也就是从水资源相对较丰富的地区将水调过来,不过这也是需要时间的,只能耐心等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我个人觉得,今年这几个地区的干旱情况不好解决,或许还要等上一段时间才能解决!但我们可以引以为戒,做一些必要的准备,以免以后再出现类似的情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大家可以看看!

1、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改善灌溉设施、加强耕地平整化等措施,减少用水量,推广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2、提高土壤保水能力:改善土壤质量,加强土壤调理,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加强水土保持,建设防护林、植被覆盖和水土保持工程,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3、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选择适应干旱条件的种植品种,降低农作物对水的需求量,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如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喷灌滴灌等旱作节水技术。

4、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加强耕地管理,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增加土壤保水能力,采取有机肥替代化肥,增加土壤有机物含量,提高土壤水持有量,合理耕作制度,避免水分蒸发及土壤侵蚀。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看法,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这个情况?欢迎留言一起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