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其实石榴叔酝酿了很长时间。

因为人口的影响,正在改变很多行业。

01

首先这篇并不是马后炮,我们在2020年,也就是4年前,就写了《以后你的学区房能卖给谁?拐点看到了》,当时里面就特别给大家做了一张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回头看,就理解为何22、23学区房开始下跌,因为需求到顶了。

生育率持续下降,已经是全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2017年的1700万到2023年的902万,6年间出生人口少了800万。

从去年开始,不少医院的妇产科缩编的缩编,转型的转型,关停的关停,甚至有专家在网上呼吁“救救产科!”。

然而这是无解的,生的人少了,顶级妇幼保健院和综合大三甲医院不再排队,加速了小医院、私立医院的调整。

这里面还有一个原因,产妇的主力年龄推迟到30岁左右,妊娠并发症多了,大家都想去大医院。

与此同时,幼儿园关闭潮来得更快,从一园难求变为一孩难求。

给一个数据,2023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7.44万所,共有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092.98万人。比对2022年的数据,全国幼儿园减少了1.48万所,在园幼儿数量减少了534.57万人。

这就意味着,过去一年,全国平均每天关闭40家幼儿园(部分三四线城市一年关闭20%,甚至30%)。

2024年,这个数字还在快速放大,所以每周都能看到XX幼儿园连夜跑路的新闻,我都见怪不怪了。

就拿南京来说,以前捧着钱都送不进去的省级示范园,现在却在大门口贴招生简章。

接下来就是小学了,2026年。

02

为什么提前几年,我来说这个话题?关系到很多家庭的教育和置业规划。

这两年我多次强调,随着供需关系的逆转,小学学区会加快贬值。结合楼市现状,以及挂牌量、带看、成交数据看,很多家庭的教育观正在发生变化。

首先,买不起,亏不起的家庭,正在放弃学区,这直接导致市场需求大幅下滑。

其次,这几年为了推动新房价格,集团化办学成为主流,各种分校层出不穷,因为没有量化考试排名,加上越来越多的家庭意识到小学靠家长,所以小学择校意愿不够强烈。

事实也的确如此,除了个别几所顶尖小学,中间段小学的差距越来越小,真正起到关键作用的反而是班主任。初中由于公开优录掐尖,加上有量化排名,所以出现越强越强,越弱越弱的分化现象。

说到这里,必须提到内卷,眼下到了极致。真正能在小学阶段脱颖而出的孩子,都是在外面上了大量的提优课,各科都在超前学习,这股风气愈演愈烈,很多家长一边受不了一边在交钱。

从我拿到的数据看,初中学区房虽然也狠跌,但好卖,双学区不缺买家,多为二胎家庭,唯有单小学学区的房子,光环正在消失,降价也难卖,因为适龄孩子越来越少。

学区房市场还有一个趋势,就是有的家庭开始注重居住属性了,做好卖不掉,就一直住下去的打算。

03

小学接下来会怎么变?

大趋势是合并,这几年就会开始动作。

具体来说,教育资源比较强的区域,现在就会进行教育集团调整,将有可能出现生源短缺的兄弟学校,调整成分校,重划施教区,既解决最后一波入学高峰,也为后面师资布局调整做铺垫(包括师资共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后一校两址、一校三址的情况会比较多见。

教育比较弱的区域,小班化短期内会成为趋势,长期还是撤销和合并。

此前,湖北省教育厅就下发文件,提到要优化教师配置,对富余教师转岗分流。

很多小城市,人口流失严重的区域,超编分流这个词也频繁出现,所以很多合同制的老师,现在很担心工作能不能保住。话说,就是在编也不稳,转岗未必能留在学校。

今天我们讨论这个话题,一是给想买单小学学区房的家长提个醒,做好六年后卖不掉的准备,卖不掉就意味着,很可能没钱买初中学区。

二是给现在还持有一线小学学区房的房主提个醒,能卖就卖,这几年学区大概率会被稀释。

三是给想未来当老师的孩子提个醒,以后工作会非常不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