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媒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出质疑,称智能化背离了汽车的本质,导致经济性头重脚轻,环保先污染后治理得不偿失,甚至露骨地表示:“中国新能源车战略与其说三大优势,不如说是三大假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些网友表示,相信日媒的分析,人家看得远而且屡次都被证明是中肯的,这次也会一样,只不过,国人不撞南墙是不会死心的。

2024年开年之后,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就展现出了超越往年的强劲活力和增长势头。产销量持续攀升,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更是引领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潮流。

有分析指,这些质疑严重低估了中国新能源车战略发展的雄心和未来潜力。

日媒指出智能化背离汽车本质,干扰驾驶员影响安全。恰恰相反的是,智能化是新能源车行业发展的核心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智能化技术集中在自动驾驶辅助系统,通过传感器和算法,能够预测和避免潜在的交通事故,显著提高道路安全,从底层逻辑上解决了安全驾驶问题。

新能源车的智能化还为驾驶者提供了更加个性化和便捷的服务,如智能导航、远程控制等,已经成为现代汽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网友表示,就像百年前,开过汽车的人还会回去驾驶马车吗?

日媒提到的二手电车残值问题,他们认为新能源汽车的低残值会抵消其运行成本上的优势。

据专家所说,新能源车的成本优势是全生命周期的。新能源车的低维护成本和能源效率,使得其长期运营成本远低于传统燃油车,开得越久就越省钱。在这个问题上,多数网友的态度是不认可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说法,站不住脚。

日媒把主要矛盾点放在对于废旧电池回收处理的问题上,认为这是新能源车的环保优势的最大谎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已经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这一挑战。通过建立完善的电池回收体系,确保废旧电池得到妥善处理和回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电池技术的持续创新,如固态电池和液态电池的研发,旨在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从而减少废旧电池的环境风险。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完善和市场的持续培育,中国新能源车将在智能化、经济性和环保性三个方向上取得突破。

对于日媒的 “担忧”,我们也应该用开放的心态接受,固步自封、拒绝变革只会被时代所淘汰。

日媒专门拿中国电动车说事,很明显,是有私心的。

日本致力于氢能源汽车,氢能源比电能有什么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氢能源的储能密度是非常高的。就是说相同质量的氢气和电车的电池,必须肯定的是氢气存储的能量更多。

其次,氢能源的补能效率也比现在的电车高,如果使用液化氢状态补给,其实加氢和加油区别不大。相比起蹲在充电桩旁边一蹲就是好几个小时。氢能源在续航和补能效率上和现在的燃油车相当,领先于电车。

第三,氢气燃烧理论上的产物只有水。只要氢气的纯度够高,氢燃料车的污染几乎没有。虽然电也是清洁能源,但电车上报废的电池可是实打实的环境污染,比燃油车对地球环境更不友好。

氢燃料车优点多,为什么中美欧都不研究氢燃料车呢?毫无疑问,氢能的局限性也是相当明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氢能源如果使用化石燃料制取,也一样会产生污染,而且成本比油车更高昂。氢汽车优点多多,但只要“制氢成本太高”这一个原因,就足以让所有让研发氢能源车的公司望而却步了。

日本国土面积小,非常缺乏自然资源,石油严重依赖进口,上个世纪的几次石油危机,给了日本不小的打击。

从上个世纪,日本就开始发展氢能源技术。从“煤制氢”技术开始,到核能、光伏发电,但都遭受到了重击。煤运到日本太贵,核就是日本的致命伤,福岛核电站事件至今都没能缓过来。

当前,日本氢能源汽车并没有跳出传统汽车的桎梏,仅仅是把烧石油变成了烧氢气,依靠燃料燃烧获取动力,和原来的燃油车区别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鸡贼”的是,日本的氢能源车相比世界更成熟,一旦解决了制氢的成本问题,日本就可以乘风起飞,靠他们研发出来的众多专利,可以躺着吃老本了。

你还会认同日媒对我们的“忠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