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人们对于跑鞋性能的高要求,慢慢从专业赛道向社区公园中扩散时,安踏带着缓震科技天花板「PG7」亮相。让大众跑者的每一步,也能享受到顶尖科技的保护和加持。

文 / 李佳浚

编 / 郭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双真正属于大众的缓震跑鞋

从去年开始,各地路跑赛场上的热潮,早已成为行业中间的核心话题。根据中国马拉松官网显示,2023年全国总共举办699场各级别路跑赛事,参赛规模高达605.19万人次,两项数据都为四年以来最高。

正当人们以为跑步经济的增长速度已经达到峰值的时候,今年的数据表现,持续证明着这项世界第一运动在全民健身蓝图之中的地位——仅在今年三月的最后一个周末,便有40余场路跑/马拉松赛事在各地同时开跑,近百万选手挂上号码牌,冲进不同等级的赛道当中。

行业视角来看,各地路跑赛事的相关数据能够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跑步经济的增长,中外各大品牌也都冲向专业赛场,尝试为自己带来增量。但事实上,「PB」、「破三」、「碳板」之外,数以亿计大众跑者在业余时间中的深度日常参与,才是跑步运动中更广泛的需求场景。

人民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全民跑步运动健康报告》显示,在全国4亿跑者当中,单次跑步距离在5公里及以下的人数超过80%,有过全马参与经历的人数不足0.1%,因此,如何满足大部分人短距离、慢配速、日常化的装备需求,拒绝行业中更为常见的「向下减配」反向产品逻辑,以保持绝对产品力,便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6月的厦门安踏总部,这个问题似乎有了答案。

6月6日,安踏为慢跑打造的全新中底科技平台「PG7」,以及装载这一全新科技的两款跑鞋「旅步」和「旅途」在发布会上正式亮相,打响了颠覆行业缓震科技的第一枪,通过自身在跑步赛道中的深耕,以及对于大众消费者的深入了解,国民品牌安踏听到并完美响应了这份来自大众跑者中间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新,并不仅代表那些高、精、尖的事情,我们打造PG7的意义,就是把一双合适的鞋,带进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安踏集团专业运动群CEO徐阳在发布会上介绍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衡量一双优秀跑鞋的标准有很多,但通过鞋底给到人体的缓震反馈和对膝盖、脚踝的压力保护,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Peak Gravity(减震G值)便是国家指标中对于材料缓震性能的衡量标准,代表鞋底触地时对人脚减震的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PG值越小,意味着材料吸收冲击力的能力越大。

当市场中千元级别跑鞋的PG值大多在9-10之间时,售价分别为399和299的两款「PG7」产品,却将这个标准提升到了7开头的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石化集团联合安踏,重塑顶级缓震新标准

如同上文所说,各大运动品牌早已经踏足各大跑步赛事,通过旗下的王牌产品抢占赛道,下功夫开发尖端科技更是已经成为他们深入专业领域的敲门砖和宣传重点,但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产品等级区分、成本控制等原因,普通消费者并不能完全享受到他们的氪金成果,往往只能通过购买完成减配后的中低端产品进行妥协。

而作为专为大众跑者所开发的缓震科技,「PG7」便从根本逻辑上打破了这一僵局。

据了解,为了在缓震科技的开发和应用上寻找突破,安踏一直在联合各大科技行业企业和部门对该问题进行研究。2017年,在中国石化科技部支持下,安踏便与湖南石化(原巴陵石化)就新型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热塑橡胶)在鞋材中的应用展开合作,并在2023年5月17日成立「安踏x中国石化集团鞋材料创新实验室」,聚焦鞋用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进行前沿探索,持续打造安踏DNA材料与技术。而「PG7」的核心科技材料——融合热塑性弹性体,就来源于此。

中国石化集团专家梁红文在发布会上表示:「安踏向中国石化集团提出了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难题,逼近全行业材料的物理学极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PG7」诞生之前,实验室联合包括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在内的45位来自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工程师,历经上海科技大学与宁波大学技术人员的35轮调校,超过1000个小时的运算,最终成功将PG值稳定在7.8,研发出了这款兼顾轻、缓、弹,且适用于多样化运动场景的顶级缓震科技。

不仅如此,突破性的PG值并非「PG7」唯一的技术亮点,该科技还以65%的冲击回弹以及0.13g/cm3的材料密度,完成了缓震科技领域的全面领先。而当该科技真正被运用到跑鞋上时,究竟能带来什么样的效果?

换句话说,一双拥有顶级指标的缓震跑鞋的意义,到底在哪?

众所周知,市面上的顶级跑鞋往往都有碳板结构的加持,其存在更多是通过牺牲一定舒适性和保护性的前提下,追求极致的速度和赛场表现,也就是许多上脚碳板鞋的人会有被「推着走」的感觉。但当普通跑者不具备比赛选手的肌肉量、韧带稳定性、耐力和抗冲击能力时,盲目上脚碳板鞋反而会给身体结构带来不必要的压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受伤风险。

反观缓震跑鞋是通过缓冲材料将地面冲击力转化为弹性能量,从而减少跑步时的冲击,对身体结构带来保护,因此,这些鞋款更适合日常生活中以有氧、休闲甚至减重为目的大众跑者。

承载「PG7」的「旅步」和「旅途」,不仅高度顺应这一逻辑,更是通过安踏自主的海纳系统,使产品的宽楦能够适配80%的国人脚型,同时引导人们在跑步时跖趾关节的自然弯曲,让大部分人们能够在各种日常场景下进行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拥有丰富马拉松参赛经验的后浪互娱创始人张晨龙,在出席「PG7」科技发布会,并上脚「旅步」完成一次半马体验后表示:「PG7完美适配配速较慢、体重较大或者刚刚开始跑步的初跑者,而旅步的宽楦、脚感和价格,完全可以让他成为许多人的第一双跑鞋。」

着眼于行业领先,落地在服务大众。「PG7」的诞生不仅代表着行业中核心技术的重要突破,更是安踏作为国民品牌,面向那些没有报道和数据统计,却早已成为每座城市中固定场景的大众跑者们,承担社会体育责任的具象化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民品牌的责任,通过这次发布被具象化了

北京的夏天炎热干燥,算不上是跑步的最好季节,但每到晚上七八点钟,总会有许多戴着耳机的跑者准时出现在大街小巷之中,躲避逆行的晚高峰和外卖电瓶车,趁着一天之中这还算舒服的温度跑起来。

各大住宅区附近的公园、体育中心、学校操场来说,这个跑步「高发」时段会更长一些,即使是一些光线情况不好的地点,也总能看到带着反光条或腰灯的人们穿行在黑夜中,决心在场地关门之前完成自己立下的flag,顺便跑步APP上截个图,等到家之后在朋友圈里打卡每日的跑步计划。

这样的跑步群体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增长着。相比于被看作爱好的其他运动项目,跑步对于许多人来说更像是一种习惯,以不同目的稳定出现在他们的生活轨迹当中。那当跑步越来越受欢迎,开跑频率也越来越高,是不是有越来越多对于跑鞋要求变高的人们舍得付费,去购买高端产品了呢?

事实似乎并非如此。《2024年抖音跑鞋趋势洞察报告》显示,在抖音电商热卖的跑鞋产品中,100-400元价位的跑鞋最受青睐,占比达70%,反之,超过600元的跑鞋销售占比仅有9.3%。

而根据中研网调查,2022年中国人均运动鞋服消费额为257元,仅占人均鞋服消费总额的14.5%。由此可见,在运动鞋服并非人们日常穿衣首选的背景下,大多数人在衡量跑鞋的性价比时,相较于「性」,「价」仍然有着更高的优先级别。

而这也是为什么搭载「PG7」的两款顶级缓震跑鞋进入「3开时代」,对于整个市场都拥有着深远的正确导向和意义。当从没上过专业跑步赛道的普通人,能够以自己可以接受的价格,购买到最适合自己需求、搭载着尖端科技的跑鞋产品时,安踏将购买公平放入自己的品牌理念当中,让有科技加持的运动体验从特权变成权利时,大众健身的热情才能得到响应并持续扩大,「以消费者导向」的坚持才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六大满贯马拉松最快纪录、领奖台次数最多的中国品牌,当「世界的安踏」在国际舞台上持续展现属于中国体育企业的价值观和产品力时,仍能保持对于本土大众消费群体需求的深度关注和重视,这才是这个国民/民族品牌三十年间的内核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