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安平,1954年生,甘肃庆阳人,大红袍画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级美术专业副研究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导师(主讲教师)、意象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河北美术学院教授。他山水、花鸟皆能,尤以画梅见长,被中国艺术研究院专家称为“西北梅花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小堡北街,座落着画家朱安平的工作室。在这个草长莺飞、香韵自溢、梨花带雨的春季,我慕名而来,一个暖暖的午后,走进了朱安平的工作室,

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挂着的一幅《遍地英雄漫地歌》巨幅梅花作品,气势磅礴,铁干虬枝,香气袭人,这幅画作把作者的精神寄托,体现得淋漓尽致。朱安平说,这是他大红袍书中的原作,也是他梅花的代表作品,我不由的打心底里赞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距离与朱安平交流,聆听他和他笔下的“梅花”故事,如流淌的音乐,婉约而动人。“梅花这一题材是与不同时代的中国画审美特质相联系的。宋人花鸟画,追求对客观物象细致入微地观察与表现,于是就有了杨无咎《四梅图》中,对梅花未开、欲开、盛开、将残四种状态的精道描绘。元代文人画兴起,强调精神境界的净化与高洁,于是就出现了王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墨梅经典之作。明清两代,花鸟画由工转写,侧重于主观情感的抒发,形式上从吴门画派的勾点、没骨转向青藤白阳的大写表现,再发展到石涛八大、扬州八家,更为强化个性语言形式。‘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李方膺的画梅诗中可看出艺术家对个人体验的强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以后以赵之谦、吴昌硕为代表的海派画家,强调以书入画,表现金石趣味。笔力朴厚、奇崛,将阔笔大写意花鸟画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后的齐白石、潘天寿、陈半丁、李苦禅等都是吴昌硕一路大写意风格的延续与拓展。”说起梅花这一题材来,朱安平娓娓道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安平就是这样一位痴心“画梅花”的画家。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爷爷是一位教书先生,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兽医,且字写得好,自幼受父亲影响,他酷爱书法、绘画和音乐,喜欢乱画乱写,至今老家的墙壁上,还有他儿时涂鸦的作品。那时候,他心里充盈着无限喜悦,还不知道“梦想”为何物,只知道画画、写字能让他感到无比的快乐和满足。

那时候,每年过年时,父亲都让他给家里写春联。书画同源,在父亲教导下,朱安平潜心研习前人的碑帖,专心练习苏东波《丰乐亭》《醉翁亭》记,春去秋来,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有人这样评价朱安平的书法:“作品充满着强烈的运动感,展卷阅来,原本静止的空间上仿佛有了涤荡的生命。”朱安平说,他对书法的痴迷不亚于绘画,他这一写就是八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安平在庆阳这块他深深眷恋的土地上渐渐长大了,可命运总是在捉弄人,这时候,他没有从事书画行业,偏偏走上了音乐创作的道路。朱安平在音乐方面的造诣是一流的,既是作曲家,又是演奏家。他演奏的笛子协奏曲《黄土吟》,或高亢,或悠扬,或婉转,或低回的优美旋律,述说着他对家乡黄土地深深的眷念和挚爱之情,如诗如歌,如语如诉,沁人心脾,令人动容。他创作的《陇塬欢歌》参加甘肃省音乐调演,获得铜奖;《黄土情》获甘肃省音乐比赛一等奖。他还多次受影视导演之约,为电影电视创作背景音乐。为此,他加入了中国音乐家协会。县里一纸命令,把他调入县文工团工作。一时间,朱安平成了全省家喻户晓的名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他的音乐之路,他动情的说,他喜欢吹笛子和唱民歌。起初,中学音乐老师见他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就让他走一条专业的音乐之路。那时候,他除了靠刻苦自学外,正好县里有个上海来的知青,名叫荀志华,听说是著名作曲家陆春龄的学生,他就跟着荀志华老师学习。后来还受到著名的笛子演奏家高明的指导;接触到西北师范大学音乐系的卜锡文、吴学玉、王金宝教授,陕西戏剧学院吴复兴、赵季平等专家,互相切磋,受益匪浅。还受到李重光的教导。在老师们的耐心教育下,他吹笛子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不断的在全国各种大赛中获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朱安平又是怎样放弃音乐梦想,重新走上绘画这条路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得那年,而立之年的他当上了县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馆长兼党支部书记,由于工作原因,馆里经常举办各类画展活动,又受当地和外省市几位知名画家的影响,他又开始重拾画笔,实现自己理想。但为何选择“画梅”,以画梅花作为自己主题创作对象呢?原因有二:之一,那时候,正当朱安平事业蒸蒸日上,天有不测风云,家庭横祸天降,大儿子、二儿子先后病逝,连丧二子的切肤之痛,让他悲伤、叹息、沉沦,但最终没有被命运所击倒。他说那段时间,他和命运在抗争,那时他心在流血,流出来的就是梅花。人生不幸遭遇,让他饱尝酸、甜、苦、辣,这种复杂的思想情感,使他幸运的找到了艺术上的“自我”。之二,梅,冲寒斗雪,万玉虬枝,冰肌铁骨,先天下而春。和兰花、竹子、菊花一起称为“四君子”,也与松树、竹子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中华文化有谓“春兰,夏荷,秋菊,冬梅”,梅花凭着耐寒的特性,成为代表冬季的花。梅花是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朱安平画梅花,就是画自己,是他内心的写照,是他人格的寄寓,是他精神的外化。这就是朱安平爱梅、画梅、赞梅的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安平画梅,可不是浅尝辄止,他在读书中思考,在白纸上实践,废画三千,不舍昼夜,不停笔就能成功,是他成功的秘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画好梅花,一是他向前人学习。他传承了宋元以来文人画的审美理想,师承杨无咎、王冕、徐渭、八大、金农、吴昌硕等。又独辟蹊径,师法自然,着浓艳于浑厚,涵茂密于清逸,并努力把西画的透视、明暗、空间、质感等表现方法融入中国画的笔墨趣味中,以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形成了他鲜明生动、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二是不断写生。朱安平多次到全国各地梅园写生,观察那里培植的或野生的梅树,在风、晴、雨、雪不同天气中的变化,记录下老干、新枝、嫩条、花苞、花形的不同姿态,及其乍放、半开、全开的梅花正侧、俯仰、向背的不同角度,研究梅花从含苞待放到花朵盛开的全过程。在细心的观察、反复的写生下,他早已将梅花的形态与特征印在脑海里,梅花的生命也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他笔下,梅花万种风姿,或疏朗瘦健,或俊俏孤傲,或明艳繁茂,或坦荡大气,鲜红的花瓣与浓淡勾勒的枝干相互映衬,白雪压枝与生机盎然的冲天新枝更是形成了强烈反差,堪称一绝!著名美术评论家吴启钊在《中华名流》杂志上发表评论:“欣赏到朱安平的梅花作品,觉得甚是惊奇。梅非梅,却是梅,铁骨铮铮,堪称铁骨梅花”,“简单几笔,粗枝枯丫,就表现出了梅花的风骨,一种骨子里的意境,单刀直入,直接体现了梅花的铁骨精神”。这是对他画“梅花”的最美诠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朱安平还潜心理论研究,提出了“铁骨梅花”的创作理念。理念之一,托物言志,寓意深刻。通过梅花,隐喻一种抽象的哲理和意绪,不单纯是梅花本身的自然属性,而是借助梅花对人们的感性形象,托喻自然之外的哲理、观念、情绪。借梅花,表现有志之士,铁骨铮铮,立地顶天的英雄气概;表现民族团结,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表现傲骨常青的情操;表现志高如山的品格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理念之二,创造朦胧,多义的意境和艺术形象。用抽象的思维方法画出朦胧、多义的艺术形象,将梅花的品格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朱安平的画作,将梅花处理于凌空,留白处给人感觉似云、似雾、似雪,给人们留有广阔的联想空间;梅花作品好象是在山上,又象是在树上,又象是在空中,这种多义的艺术手法,所产生的精神境界,是古今文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理念之三,多用拟人、梦幻、夸张、变形等手法塑造形象,寄托情志。借梅喻人,指梅抒情。用梅花这一个小小的题材,要画出人生百味,是很困难的,他以梅花喻人、喻己、喻天下事,作品似山非山,似梅非梅。似天降奇花无枝无杆,似千人百众,千山万水,同呼同庆。有低吟、有高唱、有阴、有阳、有明、有暗、看的见,思不清,说不明。这样的画梅人,不多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此,《文艺报》为他开辟了“朱安平理论专栏”,先后发表了《现代中国画创作之我见》《论史前文化美术的抽象思维》、《论美术与文学的关系》、《象征主义创作方法》等论文。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理论专著《中国画论》《画梅论》、出版画集《铁骨梅花》;新华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画意象造型论》《吴昌硕研究》理论专著。

朱安平不光画梅花,山水、花鸟样样精通。他的山水画以创作为主,聚焦故乡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基于写生的实践和功底,以写实的笔法描摹厚重的乡土情怀,将北方秋冬萧瑟肃穆、旷达深远的景致以独特的淡墨手法表现出来,给人一种深深的震撼。同时,作品还蕴含了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与时代背景,使人感受到一种时代精神的传递和文化情怀的坚守。看他的作品《我的农村生活》,所描绘的是黄土高原上故乡的一角,房屋、院落、疏林、山冈、沟壑、戏台、老人、儿童……画面中留守老人看戏的背影、儿童打闹戏耍的场景,他呼唤了离开故乡的游子,每逢佳节要常回家看看,这份本真的存在,充分诠释了“乡愁”这一主题,展现了他心灵中的精神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花鸟画博采众长,作品清新淡雅,内容丰富生动,意境深邃,生活气息浓厚,去绚丽而现清幽,退繁芜而现简洁。“意境”美是朱安平花鸟画作品的集中体现。“意境”是花鸟画的灵魂。在中国美学史上,以道家的美学价值对花鸟画影响最大,而以道家美学价值观照花鸟画意境的创造,首先是“自然之美”。朱安平作品《好梦无忧》,画面空灵、凝练、深邃、神秘。一个笔直的树干贯穿画面上下,而树下酣眠着的两只鹅,分明点题“好梦无忧”。树上枝枝杈杈既写实又抽象,枝繁叶茂,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如心之思,不见头绪。银灰色的天空映衬出一轮明月,那是神话中寂寞嫦娥的修行寓所,那是历代文人墨客的精神家园,传统的笔墨趣味加上现代的艺术构成,使得这幅作品的画面高雅脱俗,简约蕴藉,营造了“尺幅千里”的空灵意境,也展现出浓郁的诗情画意。

为了追求艺术的高峰,按常理来想,55多岁的年纪早已湮灭了“折腾”的热情,可朱安平却偏不,这时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北漂”北京,时间定格在了2009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安平踏上了北京发展之路,初到北京,在北京朝阳区租了一间民房,便开始了创作。起初,他压力很大,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倍加珍惜机会,每天作画10余小时,写生、创作、看书,废寝忘食、专心致志、精心创作。为了节省时间,杂粮粥成为了他一日三餐的主食。他深入探究画梅笔墨的内在精神,领会传统文人画的真谛,创作大量作品。期间,应朋友邀请,他到青岛举办朱安平岛城“写梅”国画展,这次画展展示了画家的艺术风采和学术成就,博得了社会上的一致好评!2010年他又加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离他来北京仅仅2年。

2011年朱安平又来到北京宋庄画家村,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扎根在这个艺术家的摇篮里,如今一晃已经十几年了,这期间,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每一幅作品的背后,都离不开亲人的支持、朋友的帮助、同事的期盼。他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他清楚地记得,2012年1月份参加中国画家实力派画家邀请展,同时入展的还有刘大为、刘文西、郭全忠、刘泉义、孔紫、方增先、杜滋龄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以上级别的国画名家22位。2012年4月应中国(青岛)第十四届梅花节组委会的邀请,在梅花节期间,在青岛梅园内举办“西北梅花王”朱安平作品邀请展。2008年在兰州市博物馆举办朱安平梅花展。2013年3月在兰州安宁庭院画家园地举办个人画展。之后,先后在银川、青岛、延安、中卫、固原、天水、平凉、武威、张掖、金昌、深圳等城市举办“朱安平梅花作品全国巡回展”,引起轰动。这几年,朱安平也走出国门,在香港、台湾、新加坡、日本等地展出,蜚声海内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此,我们撷取几个片段,看看对大众对朱安平“画梅”的评论:

——博宝网·薇薇:“艺术创造,本身就意味着标新立异、求变、求新、打破常规陈套,走自己的路,说别人所未说的,画别人所未画的,这是艺术不断前进的动力。作为一个画家,要打造出自己的风格,独领风骚,是非常困难的。而朱安平先生是幸运的,在涉足画坛苦苦寻觅艺术真谛十几年后,终于在感性与理性的交织,对人生的感悟中,找到了艺术上的自我,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特点。”

——西北网·贾笑云:“朱安平笔下的梅花形态各异,用色独特,色彩鲜明,造型苍劲,不落俗套,气势雄宏却又不失细腻之处。他的大多数作品都采用了象征手法,用笔癫狂,大刀阔斧,线条苍劲有力,自然天成,达到了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梅花堪称‘铁骨梅花’,梅非梅,却是梅,简单几笔就表现出了梅花的风骨。他的构图无定式,给人们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

——《艺术评论》·建平:“拜读朱安平先生国画作品,犹如出入天籁或涤洗俗尘。他的国画雄宏通博,大气凛然,苍润茂朴,气韵厚敦。构图严谨,章法有力,层次分明,墨色讲究。在传统的基础上追求自我。特别是他的写梅,铁杆虬枝,摒弃繁华艳丽,留以清爽高洁,随意用笔,洋洋洒洒自成一体。是陇上奇梅成真,香气袭人,完成了作者的精神寄托,博得了行家的喝彩,人称西北梅花王”。

朱安平出名了,梅花作品频频获奖。曾获“世纪龙年全国书画大展”、“世纪精英中国书画大赛”“首届中国国学创作”三次金奖,首届中国书画“兰亭杯”银奖,首届中国画“国艺奖”,中国电影百年书画大展“艺术创作奖”等。作品被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文联办公厅等单位收藏。先后出版了《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朱安平(大红袍画集)》《大匠之门·朱安平写意梅花精品》《铁骨梅花》《朱安平墨梅作品集》《朱安平花鸟画集》《朱安平国画作品集》《朱安平梅花作品集》等专集。《人民画报》《中国文化报》《艺术评论》《文化报》《美术观察》《中国书画报》等报刊发表美术作品200余幅,论文27篇。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甘肃电视台、宁夏电视台、青岛电视台等媒体多次作过专题报道。

朱安平以梅花享誉画坛。如今,他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进行充分的表达,不断丰富对“画梅”理论的创新。“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一些,因为我们终究要失去它。”这是尼采曾给与我们的劝诫。踏上艺术这条路将成为怎样的自己?这是朱安平继续为之寻求的答案。

艺道漫漫,祝愿朱安平在“梅花是我,我是梅花”的人生哲理中,继续前行。带着他的精神,他的理想!

李建军,曾在北京卫戍区部队服役16年,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志》专家组成员及撰写人,《中国军事大百科全书·军事地理条目》撰写人,媒体文化艺术专栏撰稿人、艺评人、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