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下午,在北京工商大学良乡主校区大数据中心,一场围绕“中国故事世界怎么说”的媒体讲座正在进行。主讲人是参考消息报社编委邓媛,她以外媒笔下的科大讯飞研发Spark Desk为例,展示海外媒体对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关注;通过外媒记者感受海南文昌的“航天旅游热”、探访吉利汽车在德国的研发中心、京东高度自动化的物流基地等案例,解读中国在航天、汽车制造和电子商务等领域引人瞩目的创新成就……她所描述的海外媒体“接地气”的报道,都是新时代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具体而生动的展现。

这场《参考消息》数字报进校园活动的讲座,同时是北京工商大学“新时代中国形象”大思政课的“开幕之讲”。“新时代中国形象”系列讲座将主要围绕“从媒体视角看中国之治与世界之变”“从媒体视角读懂中国复兴之路”两大主题展开,邀请主流官方媒体走进校园,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升对国内外形势尤其是国际形势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在开幕致辞中,北京工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寇红江表示,联合参考消息报社启动“新时代中国形象”大思政课,是学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再上新台阶的重要举措。未来将用好首都生动实践资源、重大活动资源、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和多元平台资源和师资资源,引导学生更加坚定地与新时代同向同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消息报社副总编辑刘砺平提到,《参考消息》一直以来都是读者了解国际社会,获取前瞻性、趋势性、镜鉴性信息的重要窗口。报社将以实际行动与全国广大高校共同努力,努力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和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两年《参考消息》是否更重视选择全球南方国家媒体的报道?”提问交流环节,北京工商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新闻系教师范敏问道。

参考消息报社编委邓媛回答说:“确实如此,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受欢迎,全球南方国家的媒体对中国倡议、中国宣言的反响也越发热烈。这为我们报道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声音提供了有益参考。”

活动中,参考消息报社向北京工商大学捐赠了1500份《参考消息》数字报,并与北京工商大学一同为大思政课实践基地揭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消息报社发起“参考消息数字报进校园”大型公益活动,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及高中,通过赠阅《参考消息》数字报、举办讲座、面对面交流等多种方式走到广大青年当中,帮助青年学子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就业本领,同时为高校“大思政课”教学创新贡献力量。(喻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