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寒,村里人都说我是个闷葫芦,话不多,其实我心里有的是事儿。

今年,我决定早点回家过年,跟儿子一家好好聚聚。临走前,为了省点不必要的开支,我把家里的电闸给拉了,想着反正我走了,家里也不需要用电。

“张寒,你这是干啥呢?”我正收拾东西,突然听到隔壁王虎的声音,扭头一看,他正站在那儿,一脸不解地看着我。

我擦了擦额头的汗,解释道:“我要回老家过年,家里没人,就把电闸拉了,能省点是点。”

王虎的脸色瞬间变得难看起来,他急切地说:“你这一拉闸,我这边可怎么办?咱俩家的电线是连在一起的,你断电,我这儿晚上黑漆漆的,你得负责!”

我一愣,没想到我的一个小动作会给他带来这么大的麻烦。但我还是硬着头皮回应:“王虎,你也知道,我一年到头在外头辛苦,好不容易回趟家,总得给家里省点吧。”

王虎却步步紧逼:“你不能只顾自己啊,你得回来把电闸给我开了,不然我跟你没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心里五味杂陈,既觉得自己有道理,又觉得王虎的要求并不过分。

最终,我还是拎起行李,带着一丝愧疚,踏上了回家的路。

回到家,我整个人像是泡在蜜罐里,那滋味儿美滋滋的。可一想到王虎那副臭脸,我的心就像被块大石头压着,喘不过气来。

儿子眼尖,一眼就看出我这不对劲儿,凑过来问:“爸,咋了?路上遇到啥不顺心的事儿了?”

我摇摇头,长叹一口气,把前前后后的来龙去脉一股脑儿倒给了他。

儿子听完,挠了挠头,想了想,说:“爸,这事儿咱们得好好琢磨琢磨,邻里之间,和气生财嘛。”

第二天,正吃着早饭,王虎的电话就跟催命符似的响了起来。

我一接,那边劈头盖脸就是一顿吼:“张寒,你小子要是再不回来,看我怎么收拾你!我可不想在家里跟瞎子似的过年!”

我这火气蹭蹭往上涨,但想起儿子昨晚的话,我深吸了一口气,尽量让自己听起来和颜悦色:“王虎,你别急,我这不是正想办法嘛,咱俩好好说。”

挂了电话,我和儿子围着桌子,脑袋凑一块儿,商量了半天。

最后,我们决定,从老家寄点电费过去,算是给王虎个交代。我又打电话给村里的电工黎明,让他帮忙看看能不能给王虎家单独拉条线。

过了几天,黎明的消息来了,说线路问题解决了,王虎家的用电再也不用和我连一个了。

我这颗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赶紧给王虎拨了个电话:“王虎,告诉你个好消息,电路的事儿搞定了,你家以后用电稳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虎那边沉默了好一会儿,然后慢吞吞地说:“张寒,这回算你识相,以后别再给我添堵了。”

虽然王虎还是那个直筒子脾气,但听得出,他语气里那股子火药味儿淡了不少。

我知道,这件事虽然算是翻篇了,但邻里间的那份默契,还得慢慢找回来。毕竟,和和气气的,日子才过得舒心。

过完年,我揣着满肚子的饺子和饺子皮儿的故事,拖着行李箱,又回到了村里。

心里头琢磨着,王虎这回见了我,会不会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毕竟年前那档子事儿,搁谁身上都够呛。

结果,我正蹲在院子里鼓捣那些破铜烂铁呢,王虎的声音就跟春雷似的炸响了:“哟,张寒,你这是舍得回来了?”

我的心不由的一紧,这么快就找上门来了?这可怎么办啊?

我抬头一瞅,发现他正笑眯眯地站在我家门口,那表情,就像是刚捞着个大鱼的渔夫。

我放下手里的活儿,站起来拍了拍屁股上的土,笑着应道:“回来了,回来了。王虎,年前那事儿真对不住,让你受委屈了。”

王虎摆摆手,那模样,好像压根儿没把那事儿放心上:“得了,张寒,都过去了。你那事儿办得利索,我也就没啥好挑的。咱们这邻里乡亲的,哪能没点磕磕绊绊的。”

我们俩就这么你一句我一句地聊了起来,从天气说到庄稼,从村里谁家的狗生了崽说到谁家的娃考上了大学。

我发现,经过那场“电闸风波”,我和王虎的关系反而变得比以前还要铁。

我们开始分享更多私货,比如王虎藏在柴房里的那坛子自酿的果酒,还有我厨房里藏着的那袋上好的茶叶。

村里的人也跟着乐呵,时不时拿我们俩的事儿当谈资,有的说我们是“化敌为友”的典范,有的则夸我们“远亲不如近邻”。

我倒是觉得,这些都只不过是生活给我们的小插曲,教会了我们一个道理:有时候,一场小摩擦,反而能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紧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每到夜晚,我最喜欢做的就是坐在院子里,抬头望着王虎家亮堂堂的窗户。

那灯光,就像是王虎的笑容,温暖而安心。我明白了,邻里间的那份情谊,不是靠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堆砌起来的,而是靠一次次微不足道的小事,一点点积累而成的。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我和王虎的故事,也许只是这广阔天地间的一粒尘埃,但它却告诉我们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在平凡的日子里,珍惜每一份来之不易的理解与和谐,才是真正的幸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