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中国50多年,稍不顺心就反咬一口,后又求援我国还会答应吗?这句略带愤懑和疑问的话语,或许代表了很多国人看到坦桑尼亚“反悔”事件后的复杂心情。一边是50多年来中国对非洲兄弟真诚无私的援助,另一边却是某些国家在获得帮助后,非但没有心怀感激,反而恩将仇报,做出损害中国利益的事情。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究竟该如何抉择?是“以德报怨”,还是“以牙还牙”?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如火如荼,新独立国家层出不穷。然而,这些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后,却陷入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严峻挑战中。中国当时也刚刚从战争的阴影中崛起,面临百废待兴的局面。尽管如此,中国始终坚定地向非洲兄弟提供援助,展现了真正的国际主义精神。坦赞铁路作为中非友谊的象征,见证了双方间深厚的情谊。

坦桑尼亚和赞比亚,这两个东非国家在独立后,都面临着经济发展困境,尤其是交通运输问题成为了制约发展的瓶颈。为了打破困境,两国决定修建一条连接彼此的铁路,以改善交通条件,促进经济发展。然而,铁路建设需要巨额资金和先进技术,对于这两个刚刚独立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无奈之下,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向当时的西方发达国家寻求援助。然而,曾经的殖民者们却对他们的请求置若罔闻。英国、美国、苏联等国家,或是以各种理由拒绝提供援助,或是提出苛刻的政治条件,企图继续控制和剥削这些新独立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坦桑尼亚和赞比亚陷入绝望之时,大洋彼岸的中国,却坚定地回应了他们的呼声。1965年,中国政府做出了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决定:无偿援助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修建坦赞铁路。

要知道,当时的中国,经济并不发达,国内建设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然而,中国深知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帮助是何等重要,深知这条铁路对于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未来发展意味着什么。

“中国人民深知被压迫民族的要求和愿望,因为我们过去也是一个被压迫的民族。我们一贯主张,世界各国人民不分种族、肤色,应该一律平等,应该相互尊重,应该互相帮助。” 中国总理周恩来的话语,掷地有声,感动了无数非洲人民的心。

1970年,坦赞铁路的建成标志着中非友谊的新篇章。这条全长1860公里的铁路线不仅是一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更是中非合作的生动写照。铁路的修建并非一帆风顺,从最初的规划到最终的竣工,都离不开中非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智慧。这条铁路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交通运输状况,也为两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坦赞铁路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担当和真诚合作精神,为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在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构想,将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视为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中国对非援助不仅仅是出于人道主义关怀,更承载着打破帝国主义封锁、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战略考量。

坦赞铁路的修建,正是这一战略构想的生动实践。然而,这条铁路穿越东非高原,途经高山峡谷、河流沼泽,地理环境极其复杂,工程技术要求极高。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中国政府派出了大量经验丰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他们不畏艰苦,深入一线,与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人民并肩作战。

中国政府在坦赞铁路项目上表现出卓越的财政支持和承诺,为坦桑尼亚和赞比亚提供了大规模的无息贷款。更重要的是,中国还承诺在铁路完工后,将铁路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交给坦桑尼亚和赞比亚。这种慷慨的支持不仅在资金上体现,还延伸到人力资源的培养。中国欢迎大批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学生和技术人员来华,提供专业的铁路建设和管理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最新的技术和实践经验。这一系列措施体现了中国致力于增强合作伙伴的自主发展能力。

1976年,经过六年多的艰苦奋战,坦赞铁路终于全线竣工。在通车仪式上,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激动地说:“坦赞铁路的建成,证明了发展中国家只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互相帮助,就能办成任何事情!” 他的话语,道出了所有参与铁路建设的中非人民的心声,也成为中非友谊史上的一段佳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坦赞铁路的建成,为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这条铁路的通车,大大提高了两国之间的货物运输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促进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出口,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为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坦赞铁路的运营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由于管理不善、资金短缺等原因,坦赞铁路的运输效率逐渐下降,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更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坦桑尼亚国内出现了一些质疑中国投资的声音,甚至出现了对中国企业的“反咬一口”的现象。究其原因,既有坦桑尼亚自身发展模式和利益诉求的变化,也有西方国家挑拨离间、抹黑中国形象的因素在其中。

面对这样的情况,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如果坦桑尼亚再次向中国求援,中国是否还会像当年那样,不计回报地伸出援助之手?

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当年,中国克服万难,无私援建了坦赞铁路,为坦桑尼亚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这条友谊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坦桑尼亚曾在西方国家的挑唆下,做出了令世人震惊的“反悔”之举,给中坦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然而,中国并没有放弃这段友谊,而是以宽广的胸怀和长远的眼光,最终迎来了合作的重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回到2013年,坦桑尼亚政府决定启动巴加莫约港口项目,并公开进行国际招标。中国企业凭借着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以及在坦赞铁路项目中积累的良好声誉,成功中标。然而,就在项目即将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时,意外却发生了。

美国和日本,这两个一直视中国为竞争对手的国家,不愿看到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他们开始对坦桑尼亚政府施加压力,并承诺提供更优惠的贷款条件,试图迫使坦桑尼亚放弃与中国的合作。

在巨大的压力和诱惑面前,坦桑尼亚政府最终选择了屈服。他们单方面撕毁了与中国企业的合同,转而与西方国家进行合作。消息传出后,国际社会一片哗然,许多人都对坦桑尼亚的“背信弃义”之举表示谴责。

然而,中国并没有被眼前的挫折所击倒。中国政府和企业迅速调整战略,将目光投向了坦桑尼亚的邻国——吉布提。2017年,中国在吉布提建设的第一个海外保障基地正式投入使用,为中国在非洲之角的战略利益提供了重要支撑。

与此同时,坦桑尼亚在放弃了与中国的合作后,却并未如愿以偿地获得西方国家的大规模投资。西方国家承诺的援助迟迟没有兑现,巴加莫约港口项目也陷入了停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困境,坦桑尼亚政府开始反思之前的错误决定。他们意识到,只有与中国合作,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于是,坦桑尼亚政府再次向中国伸出了橄榄枝,希望能够重启巴加莫约港口项目。

中国政府对此作出了积极回应。2021年,中坦两国签署了新的合作协议,巴加莫约港口项目正式重启。

中国对坦桑尼亚的“反悔”和再次合作的选择,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自信。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即使面对不公正待遇,也能够以理服人,以德报怨,展现了大国的胸怀和格局。

坦赞铁路的故事,是中非友谊的见证,也是中国在全球基建领域贡献的缩影。未来,中国将继续秉持真实亲诚的理念和正确义利观,与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一道,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