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0时10分,一手缔造新中国的伟人毛主席在中南海溘然长逝。

毛主席突然离世,没有留下任何遗书,也未曾向任何人交代过遗言,甚至对他个人后事的处理,他临终前也没有任何嘱托。

因此,如何妥善处理毛主席的后事?成了华国锋等领导人当时面临的主要任务。

当晚,在收到毛主席离世的噩耗后,华国锋便匆忙放下了手头工作,紧急召开政治局会议以商讨接下来的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议从凌晨1时持续到黎明破晓时分,但有关毛主席的后事问题却未能有个定论。

会议室门外,曾任毛泽东警卫队长的陈长江正在值班,房间内不时传来高昂的声音,陈长江听出这是围绕毛主席遗体处理而引发的争论。

会议室内部,参会人员观点对立且各执一词,情绪激动,一时间陷入了僵局。

那毛主席的遗体处理问题又为何会引起如此之大的争议呢?面对一代伟人的与世长辞,国内和国外又作何反应呢?

举国哀恸,海内外轰动

其实早在噩耗传来之前,人民就已经通过报纸、广播等媒体大致了解到毛主席本人的身体状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1年6月1日起,毛主席心肌梗死严重,广播就向全国通报了他的健康状况。

8月,毛主席病危的消息,随着三次特急电报向外界发出,使得众人愈发揪心他的状态。

“至少已有一年之久,我们知道他将不久于世,但是到最后他逝世时,我们仍感到惊讶。”翻译家沙伯里如是说。

9月9日下午4时许,虽说有了心理准备,但当广播里重复播放有关毛主席逝世的消息时,仍然沉重地冲击了国人心灵,使全国人民都陷入巨大的悲痛中。

所谓见微知著,从普通人最真实的反映中,我们或许更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我们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亲身经历者,并和当时的国人感同身受,一起陷入失去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痛苦中。

1976年9月9日,刚从部队请了一个月探亲假返家的张守军,因闲来无事,就到离家几公里外的东山上采蘑菇。

下午4时许,刚从山上回家的张守军,隔着老远便听到屋内传出来母亲一阵阵撕裂般的哭声。

张守军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随后匆忙跑进屋内,迫切地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儿啊,咱们的毛主席逝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守军一进门就被母亲紧紧地抓住胳膊,原本就惊慌失措的他,在听到母亲这句话后,脑子嗡地一下,不敢置信地愣在了原地。

“孩子,这是真的。”老泪纵横的张父,一边用颤抖的手指向桌子上的收音机,一边哽咽着说。

缓了良久的张守军,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然后仔细地听了收音机中播放的消息后,才相信这样一个残酷的真相。

他的泪水瞬间决堤,抱着全家人哭成了一团。

待家人情绪平静些许,张母找来了黑布和白纸,做成了黑纱和白花,给全家人佩戴完,她又在毛主席像的镜框上披上了黑纱。

身为共产党员的张守军觉得要做些什么,他立即联系了当地部门,亲自参与组织了悼念毛主席纪念活动的事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做完这些之后,张守军匆忙告别了新婚的妻子和年迈的父母,在休假期间主动归队帮忙。

张守军只是千万人中缅怀毛主席的一个缩影,他不是第一个,亦不会是最后一个。

有的人活着可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可他仍然活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除了民众自发组织悼念毛主席的活动外,由华国锋等领导人在天安门广场组织的官方纪念活动也如期举行。

从9月11日至17日,包括全国和首都各界代表以及各驻华使节、来华外宾在内,总共30多万人前往吊唁,瞻仰毛泽东遗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华社报道,吊唁人群“从毛主席遗体两侧缓缓走过,瞻仰最敬爱的领袖的遗容时,都抑制不住心头的极大悲哀,失声痛哭许多人高喊着,‘毛主席呀毛主席,我们永远怀念您。’”

最后一天,痛哭之声整日不绝。

在此期间,全国各地一律下半旗致哀,并停止一切娱乐活动,广播电视中也停播一切文艺节目。

吊唁仪式到9月17日下午全部结束,毛泽东的遗体即从大会堂被移至毛家湾西的某地暂放,并将在那里进行防腐处理。

在国内民众沉浸在毛主席离世的悲痛中时,国际社会对毛主席的悼念活动也在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媒高度评价毛主席,“毛泽东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军队和中国各族人民敬爱的伟大领袖,更是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伟大导师。”

从1976年9月9日至18日的哀悼期间,我国先后收到了来自123个国家的政府和首脑发来的唁电总计169封。

105个国家的元首、领导人或它们的代表到我国使馆吊唁,53个国家降半旗致哀,其中一些国家的哀悼期竟长达10日。

由此可见,毛主席不仅在国人心中无可比拟,而且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是不可撼动的。

然而,就在国内外都沉痛悼念毛主席时,一个问题又重新摆在华国锋等领导人的面前,它上一次出现则是在毛主席逝世当天,紧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问题究竟是什么?最终又是怎么处理的?

力排众议,保存遗体

1976年9月9日凌晨,房间号为“202”的会议室正人声鼎沸,激烈的讨论声划破了黑夜的寂静。

此时,曾经担任毛主席警卫队长的陈长江正在门口值班,从屋内传出断断续续的讨论声中,他明白会议的主题正是围绕毛主席的身后事宜安排。

虽说毛主席生前并未留下任何遗言,也没有向任何人交代过他的身后事,但毛主席的遗体处理问题却成了会议上讨论的焦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长江听出各方观点明显对立,产生了争论。

一方认为依据国家规定,毛主席的遗体应实行火化;另一方认为毛主席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的遗体要永远保留。

其实,会议之所以引发的争议也是因为涉及毛主席生前所提倡的一件事。

时间倒回1956年4月27日,毛主席微笑着展开秘书递来的折子,折子上用正楷写的“倡议实行火葬”6个字吸引了他的目光。

看完之后,毛主席满意地点点头,随之铿锵有力地在“倡议书”的签名处署名。

当时签名的就有151人,后来一些不在京和未在现场的同志,听说此事后,纷纷来信或者致电要求签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毛主席生前不止一次地向身边的同志表示,如果我们去世之后都实行隆重的土葬,是不是有些浪费了。

因此,毛主席是火葬的首倡者,他提倡的火葬风尚影响很大,并且为新中国殡葬改革树立了丰碑。

所以保留遗体是否违背了他生前的意愿呢?可是毛主席作为时代的象征,火化遗体能否让全国人民接受?

眼瞅着会议持续数小时,却没个定论。

时值9月,暑气未消,毛主席的遗体再不做防腐处理,恐怕连发丧期的几天都坚持不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华国锋等领导人决定分两步走:先做必要的遗体保护工作然后再征求各方意见,寻求对毛主席遗体最妥善的处理方式。

随着悼念仪式结束,华国锋等领导人力排众议,决定保留毛主席遗体并建立纪念堂以供世人瞻仰。

然而,毛主席纪念堂落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遗体放在哪里?现有技术能否解决遗体保存的问题?

经过慎重讨论决定,地下手术室一间被命名为“769”的房间承担起了安放遗体责任,而“769”名称的由来也是因为毛主席逝世的日期1976年9月9日。

为了不出差池,“769”手术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警卫和技术人员各司其职,组成了一个严密的保护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我国科学工作者的不懈地努力,终于摸索出一种最科学、最可靠的遗体保存方法—气态和液态相结合的方法。

在庆祝毛主席诞辰100周年之际,记者专访了负责遗体保护工作的徐静。

徐静表示:毛主席逝世后遗体的防腐是科学的、正确的,为长期保存打下了重要基础。

当记者问到毛主席遗体能否长期保存下去时,徐静乐观地表示:我们完全可以万无一失地将毛主席的遗体保存下去!

正是因为遗体保存到今天,我们这些未能与伟大领袖生活在同一时代,却因他而能享受太平盛世的人,可以到毛主席的遗体前,对他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静静地躺在那里,或许他并未真正逝去,只是在安静地休息,陪着我们千年万世共享祖国大好河山!

遗体保存的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另一个问题又随之出现了。

立纪念堂,永垂不朽

毛主席纪念堂位于北京市天安门广场,占地面积5.72公顷。

其主体建筑为柱廊形正方体,南北面镶嵌着镌刻“毛主席纪念堂”六个金色大字的汉白玉匾额,44根花岗岩石柱环抱外廊,庄严肃穆,雄伟挺拔,具有民族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纪念堂的核心部分是瞻仰厅,大厅正中是躺着毛主席的水晶棺,棺床是用黑色花岗石制成的,棺座四周分别镶着金饰党徽、国徽、军徽和毛泽东的生卒年份。

但是这项工程还未开始,就摆出了几道难题。

毛主席纪念堂的场地应该选择哪里?如何保证纪念堂与天安门已有的建筑物风格相协调?纪念堂怎么建才能有不压倒人民英雄纪念碑之势?

这一连串的问题,随着纪念堂的建造被逐一解决。

1976年11月9日毛主席纪念堂工程现场指挥部成立,经过紧张施工,毛主席纪念堂于1977年5月24日落成。

8月18日,新制的水晶棺移入纪念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月20日,是决定把毛主席遗体转交纪念堂的日子,这天凌晨1时20分,陈长江等4人穿上防毒衣,戴上防毒面具,进入“769”室内,把毛主席遗体抬上灵车并护送他的遗体前往纪念堂。

1977年9月9日毛主席纪念堂举行落成典礼并对外开放,距离毛主席去世整整一年时间。

解决了遗体保存的风波、克服了建立纪念堂的难题,毛主席的遗体终于能在纪念堂的水晶棺里安息。

毛主席纪念堂自1977年9月9日对社会开放以来,至今已有46年。

几十载岁月更替,但在天安门广场上,在毛主席纪念堂周围,瞻仰毛主席遗容的队伍始终不断,成为天安门广场上一道感人的风景线,能有这种风景都是因为毛主席遗体的正确保存。

结语:

1976年9月9日一代领袖、伟大导师毛主席逝世,经过慎重的讨论,华国锋等同志还是坚持永久保留毛主席遗体,并建立纪念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保存的不仅仅是毛主席的遗体,更是中华民族那向来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气节,就像当年毛主席数次突破困境,带领受苦受难的华夏儿女走出来那样。

中国近代史的耻辱洗刷了,中国人民彻底站起来了!人民真的需要一个伟大的领袖,留住他的遗体,也是全国人民最诚挚的心愿。

走到天安门广场,走进毛主席纪念堂,环顾四周,循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足迹回顾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继而感慨当下欣欣向荣的祥和景象,从而奋进伟大历史新征程,构建祖国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祝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警卫队长陈长江揭秘毛泽东的身后事》

《1976年9月悼念毛泽东纪实》

《在毛主席逝世的日子里》

《毛泽东遗体是怎样保护下来的?》

《毛泽东带头签名倡议火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