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什么? 漫画/左骏

文/赖杰琦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在大多数成年人看来,“不认识钱”是件匪夷所思的事,然而,这种现象在孩子们中越来越常见。近日,“越来越多孩子不认识钱”一事登上热搜。在笔者看来,这一现象并非小事,它背后反映的是现代社会中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教育理念的偏差。

如今,数字化支付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机一扫,便完成了支付,这种便捷的方式确实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带来了副作用——孩子们对于传统货币的认识逐渐淡化。他们可能熟悉各种移动支付工具,但对于硬币和纸币的面值、图案以及使用方式却知之甚少。

这种现象的产生,部分原因可归咎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足。在家庭中,父母可能过于依赖电子支付,很少使用现金,导致孩子们没有机会接触到真实的货币。在学校教育中,虽然数学课程会涉及一些货币知识,但往往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际操作和体验。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民币作为我国的法定货币,不仅是一种支付工具,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是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来说,了解人民币的价值、用途和管理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理财能力,更有助于他们了解人民币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货币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因此,我们需要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加强对金钱的认知教育。一方面,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购物场景,引导孩子接触和使用现金。另一方面,学校和家长也可以将货币知识纳入教育内容,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教给孩子关于货币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让孩子知道钱从何处来,了解获得金钱需要付出辛劳,确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奋斗志向,培养“常思来处不易、恒念物力维艰”的自觉。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面对越来越多孩子不认识钱的现象,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只有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货币观念,让他们在数字时代茁壮成长。‍

编辑:青琪

二审:戴萍、唐剑华

三审:叶新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