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不足重 重在遇知己》是一本蔡澜谈交友的散文集,其中收录了很多他与名人、明星的相交趣事。通过这本书,读者不仅可以从蔡澜的角度重新认识一下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知名人士,也能从中学习到他的交友之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澜著《山河不足重 重在遇知己》

我最初被这本《山河不足重 重在遇知己》吸引,正是因为书中的内容谈及金庸、倪匡等我比较感兴趣的名人。而在看过这本书之后,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倪匡,关于他的内容也为我增添了很多欢乐。我早就看过倪匡的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但我很少关注与他有关的新闻消息。因此,我对他的了解,可能还没有对他的儿媳周慧敏多。不过,对于他曾在金庸出国时代笔《天龙八部》的连载,并写出了天山童姥返老还童的故事情节,因而引起了金庸的不满,这段趣闻我还是早就知道的。此番通过蔡澜的描述,令我对倪匡的性格有了更深地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河不足重 重在遇知己》目录

在《山河不足重 重在遇知己》的《四分之三世纪》和《为〈倪匡老香港日记〉作序》中,蔡澜都曾描写过倪匡标志性的“哈哈哈哈”四声大笑。这样的笑声,结合我对倪匡老年时身宽体胖的印象,让我想到了弥勒佛。倪匡也和影视行业有很深的渊源,不知道他生前有没有在哪部影视作品中客串过弥勒佛一角?在我看来,他完全可以本色出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澜分享的庆祝倪匡83岁生日二人合影

据蔡澜在《为〈倪匡老香港日记〉作序》中所述,倪匡的住所里烟多,收音机多,还有贝壳多。其中,最令他不解的当然是倪匡为什么要那么多收音机?对于这一疑问,他也曾询问倪匡的妹妹亦舒。原来倪匡不会转台,要听什么台,就开那一个收音机。这令我感觉倪匡不仅自己爱笑,也随时在给身边的人增加笑料。

在《山河不足重 重在遇知己》的《配额》中,久未喝酒的蔡澜,酒一下肚就有点头昏,令他怀疑是不是如倪匡所说“酒的配额已喝完了”呢?据他称,倪匡不想喝酒时就号称:“是耶稣叫我别喝的。”想喝酒时则称:“坏酒的配额的的确确是用完,但好酒的,现在开始。”在蔡澜看来,倪匡是外星人,谁都说不过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河不足重 重在遇知己》随书附赠金句卡

最初,介绍蔡澜与倪匡认识的人正是亦舒。最近,根据亦舒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玫瑰的故事》正在热播,我也在追剧。但我好像没看过亦舒的小说,只看过几部根据她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原本对她也没有多少了解。据蔡澜在《山河不足重 重在遇知己》的《亦舒的娘家》中称,亦舒骂起人来从不留情,香港文坛很多人都给她骂过,只有四个幸免,那就是金庸、李怡、倪匡和他。另在《师太》中蔡澜称,亦舒在内地拥有无数的读者,恭敬她的人称她为师太。这个名称让人想起金庸笔下的灭绝师太,着实令人感觉有点可怕。

蔡澜还在《山河不足重 重在遇知己》中透露,亦舒曾败在过金庸手下,当时她向金庸要求加稿费,金庸写了六七张稿纸的信给她,解释出版工作的困难,为什么不能加。用蔡澜的话说,如果这封信她还留着拿去拍卖,相信要加的稿费也能取回。另据蔡澜透露,金庸生病要开刀,在远方的亦舒非常关心,他把金庸如何与病魔搏斗的经过写成短篇武侠小说,也有数十张稿纸,都寄给亦舒了。他还谦虚地表示,不过如果拍卖,就没那么值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河不足重 重在遇知己》随书附赠藏书票

在《山河不足重 重在遇知己》一书中,蔡澜也没少谈及金庸。只不过,或许是因为金庸岁数比他大一些,他对金庸有种小弟对大哥的敬畏少了一些调侃,所以写出来的内容和描写倪匡兄妹二人的相比,没有那么有趣。除了倪匡兄妹二人,蔡澜书中还有一个人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人是1959年版电影《细雪》的导演岛耕二。岛耕二喜欢猫,家中收留了一群流浪猫,并把它们视为来陪他的客人。听闻岛耕二逝世的消息,蔡澜第一个反应是:“那群猫怎么办?”

后来,蔡澜收到一封岛耕二太太寄来的信,信中称,“他一直告诉我,来陪他的猫之中,您最有个性,是他最爱的一只。”至此,蔡澜才知道,原来他在岛耕二眼里是一只猫。这让我觉得他还真有点像《山河不足重 重在遇知己》封面上,插画师苏美璐所画的立在他身边的那只馋猫。肉乎乎的脸庞,前几年时还是微胖的身体,很会享受生活的样子。而那些令蔡澜担心的流浪猫们,后来都被岛耕二家的租客们收留了。

对于我而言,《山河不足重 重在遇知己》这本书中提及的名人、明星,如果是我此前就知道的,即使岁数大一点的,通过蔡澜的描述,我的脑海中也能有一个立体、生动地想象,比如对于徐小凤、曾江、郑佩佩等人。但是那些我原本就完全不知道的人,我对相关内容的兴趣就会大打折扣。或许比我见闻更广的读者,不会有这样的感受。

总之,在《山河不足重 重在遇知己》这本书中,蔡澜讲述了很多他与朋友相处的趣事,尤其是和朋友一起在世界各地共享美食的经历。他的文字幽默风趣,对于人物的描写更是生动逼真,令人很有画面感。在他的字里行间,都充分展现出了他对朋友的体贴与宽容,以及他洒脱、豁达的性格。阅读这本书时,我经常不自觉地嘴角上扬,书中的内容为我增添了不少欢乐。(作者:李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