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对《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印象都很深刻,剧中各个腐败分子的形象,被编剧导演刻画的入木三分。都说艺术源自于生活,因此这部剧很多角色都是有原型的。比如“李达康”书记这一角色的原型,就是曾经河北省的一把手—程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程维高同志在搞经济工作方面相当有能力,但当省委书记,条件还是差了一些。”这是当年程维高在竞选省一把手的时候,秦皇岛市委书记丁文斌对他的评价。

果不其然,丁文斌一语成谶,程维高担任省委书记一职多年,曾经风光无限,但最终却晚节不保。回首过去,他确实为河北的经济发展作出不少贡献。

但在此过程中,他的工作和生活作风也有重大的问题,以至于在70岁退休之后,还被撤销了省级干部的待遇,同时被开除党籍。那么,程维高究竟有怎样的“双面人生”?

程维高,1933年生人,祖籍江苏省苏州市,在常州长大。建国初期,程维高刚参加工作不久就被调到常州市儿童团工作,后又因表现出众被提拔为团长。不久后,他的能力再度被认可,又顺利进入市政府,担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一职。

在市政府工作期间,程维高遭遇了一个小插曲,突然被下放到工厂基层。但在这里他也依旧积极进取,努力做出了成绩,后因改造拖拉机有功,能力被领导肯定,被提拔为厂长兼任党委书记一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2年,程维高重新被市委召回,从此以后他的升迁之路也随之开启。之后一系列机遇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1976年是知青返程的高峰期,当时城市建设比较落后,知青们回城以后,在何处落脚成了大问题。为了解决此难题,常州市政府决定大规模修建知青安置楼。这项任务,当时就被分派到了程维高的手中。

按照惯性思维,人们都以为安置点的楼房一定会很简陋,只要能住就行。但程维高却高度负责,从选择小区楼盘到生活配备措施,都事无巨细过问,最后出色完成任务,给返程知青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居住空间。这一表现也获得组织的高度肯定,并以程维高的事例作为模范,在全国领导班子中推广。

此后程维高一路平步青云,先后担任常州市委书记、南京市委书记,在任期间工作出色,于1990年被调动到河北担任省长和市委书记一职。在此期间,他观察到受“虹吸效应”影响,河北的经济一直处于落后状态。

为解决这一现状,程维高推出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海外企业前来投资,重振河北省经济活力,一度获得广泛好评。但也正因为振兴经济的相关举措,政府部门中出现了一些接受贿赂的行为,引起不小的动荡。

程维高推出海外优惠政策期间,有人发出一封检举信,举报某些企业商家的贿赂行为,引起纪委高度重视。但程维高认为,若在此时整顿贪污腐败,有可能会把这些投资商吓走,届时自己推行的各种方案也会被搁置。

于是他为了保当地经济,选择压下此事,无形中庇护了贪污分子。也正因这一行为,令程维高受到不少非议。程维高在工作上不走寻常路,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作为风口浪尖的人物,他不仅没有保持低调,反而做出许多吸引外界目光的行为。

比如每天上下班,他都会让武警给自己开道,一行人浩浩荡荡,总是可以引发周围群众侧目。此外,程维高还会安排武警战士在自家门口站岗,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地位。这些举动,也让他的口碑持续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直到2003年,程维高在搞经济期间包庇的几个腐败分子相继东窗事发,纪委方面也重新对他展开了调查。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程维高担任省委书记多年,却没有任何贪污受贿的情况。但鉴于他此前在工作中对贿赂行为的包容和包庇,被断定为严重失职,遭开除党籍,并撤销正省级干部待遇,而此时的他已经70岁退休了。

程维高的一生争议颇多,他本人对党籍被开除一事也始终耿耿于怀。退休后他居住于常州老家,期间多次想通过各种渠道恢复党员身份,但未能如愿。2010年,程维高因病去世,追悼会上依旧有不少党内老同志出现。

通过了解程维高的工作经历,可见其人性格鲜明,具备创新精神,敢想敢做,一生事迹充满争议。他虽然对河北省的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任期间所犯的一些错误,令国家蒙受了损失,最终遭开除党籍,晚年郁郁而终,也令人倍感惋惜。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