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心理知识的普及和家庭教育的增效,倍赋力家庭教育响应国家教育发展号召,以国家战略高度和远见,面向全国开展线上家庭教育直播课堂活动。

本次直播课堂,特邀执业医师、心理治疗师潘兆芬教授,为大家分享家庭教育的智慧,进一步帮助家长了解自我和家庭,全面分析孩子“异常”行为表现,了解孩子内心真实想法,为家长们普及“校园霸凌”知识,为家长提供如何培养孩子“反霸凌”的方法,以及父母应该如何帮助“被霸凌”的孩子走出深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各种新闻报道里,霸凌事件层出不穷。

几乎每爆出一次,大人们的认知底线就被刷新一次。

这让我们忍不住好奇——

为什么校园霸凌好像屡禁不止?

被曝光的越多,在现实生活里反而发生得越多?

我们该怎么帮孩子远离霸凌危险?

潘教授强调,“校园霸凌”绝非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而很可能成为,影响青少年一生的梦魇,霸凌者与被霸凌者都是一种悲哀,被霸凌者是受害者,霸凌者往往也是受害者,这两类情况的发生都与家庭教育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播开始后,潘教授首先向我们各位家长分享了如何正确“识别霸凌”:

学生之间,在年龄、身体或者人数上占优势的一方蓄意或者恶意对另一方实施下述行为,或者以其他方式欺压、侮辱另一方,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害或者精神损失的,可以认定为构成“霸凌”。

●殴打、脚踢、掌掴、抓咬、推撞、拉扯等侵犯身体或者恐吓威胁的行为。

●以辱骂、讥讽、嘲弄、挖苦、起侮辱性绰号等方式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

●抢夺、强拿硬要或者故意毁坏他人财物。

●恶意排斥、恐吓、威胁、逼迫、孤立他人,影响他人参加学校活动或者社会交往。

●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散布谣言或者错误信息诋毁他人、恶意传播他人隐私。

潘教授说:“目前校园霸凌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现象,遭遇过校园欺凌的孩子,轻则身体受到伤害,重则会在欺凌中失去宝贵的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潘教授还在家庭教育角度向各位家长们分享了,如何培养一个“不被霸凌”的孩子:

01父母不要成为孩子的第一个“霸凌者”

心理学上最残忍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怕你。

如果孩子在家被欺负,他会被全世界欺负,养成讨好型人格,委曲求全。父母不要成为孩子的第一个霸凌者,指责批评辱骂孩子。

父母应该是孩子的靠山和底气,如果孩子在我们面前胆小怕事,那么他对别人也一定唯唯诺诺。别人欺负不敢还手,不会告诉父母,身心受创,甚至造成悲剧。

对于霸凌者来说,父母在家庭中就是喜欢暴力解决问题,那么孩子就会不经意间模仿父母的行为,习惯用暴力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把家庭的不良行为延续到学校,孩子会变得目无法纪、冷漠残酷,甚至以欺负弱小为乐。

02允许孩子适当的“顶嘴”和“叛逆”

“顶嘴”和“叛逆”是孩子独立思考和表达自我的开始。

当孩子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显示了孩子的勇气和自信。

允许孩子顶嘴,实际上是父母的一种高级智慧。

潘教授表示,其实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家长做好情绪管理,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孩子自然而然也会耳濡目染,这样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必然不会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播过程中潘教授与直播间的家长进行连麦,通过分析孩子“行为”,帮助家长正确了解孩子心理需求,更好的完成家庭教育。

01连麦案例分析一

案例情况:

15岁男孩,目前上初二,初一时成绩中等,初二上学期成绩开始下滑严重,在班级排名倒数,孩子母亲曾说孩子是“垃圾”,老师曾说过孩子是“笨蛋”这类侮辱性语言。

孩子目前早恋,拒绝沟通,情绪不稳定,感觉父母老师给的压力太大,扬言要“杀了”父母,“杀了”老师。

潘教授点评:

父母首先要对孩子“道歉”,父母不应该用“贬低”、“侮辱”的字眼来打击孩子,永远不要低估了父母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语言虽对身体无害,但对心理和情绪健康却极其有害。

孩子非常清楚父母老师想要什么,期待什么,他会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对抗父母与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改变不了老师对孩子的态度,但我们可以进行自我改变,给予孩子爱与陪伴,去理解孩子、共情孩子,要看到孩子的优点,不要只关注孩子的缺点与不足。

当发现孩子问题,父母处理不了,需要尽早寻找专业家庭教育机构的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连麦案例分析二

案例情况:

男孩,目前上高二,家中老大,还有一个即将中考的妹妹,一开始步入高中时成绩中等,高一下学期,请假三个月后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成为班级倒数,高二期末考试后从班级倒数上升到班级第十六。

小时候跟随爷爷奶奶长大,与父母亲密度差,亲子关系差,缺乏安全感。

目前,孩子开始频繁不去上学,厌学情绪强烈,想要出门打工。

潘教授点评:

父母一定要去跟孩子表达你的“爱”,父母与孩子都需要成长,当孩子从班级倒数的名次上升到班级十六名,证明孩子是具有学习能力的,短时间内成绩的飞速提升,表现出的是孩子想要靠“提升成绩”来证明自己,这时候,父母不要吝啬鼓励与赞美,要用“爱”的语言,提升孩子自信。

孩子幼年时与父母长期分离,这一行为,让孩子极度缺乏安全感,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现在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需要父母给予孩子安全感。当陪伴的人感觉有了依靠,有了安全感,体会到了温暖和舒适,这个陪伴才有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的直播连线中,几乎每一个案例,潘教授都强调了一点,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孩子父母应该寻找专业的机构、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如果孩子父母做不到“稳定的陪伴”,那就寻求专业人士稳定的陪伴与帮助,专业机构、专业老师的介入很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播中,潘教授不仅针对孩子“校园霸凌”的问题为家长们解答了心中疑问,更针对连麦案例为孩子父母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指导意见。

直播最后,潘教授对各位父母们说:“我们的家庭、孩子目前遇到的所有的问题,都是家庭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暂时的,一定会好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在给孩子做榜样。

家庭生活里的每个细节,其实都不是小节。智慧的父母一定懂得:再好的名校,都比不上自己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正人先正己。

家庭教育最需要配合,老师、家长和孩子,应该是世界上最和谐的合作关系。成功的教育,离不开孩子对家长和老师的尊敬,更离不开家长与老师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三方齐心合力,孩子才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