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广东省惠州市罗浮山之麓的东江纵队纪念馆,南望享誉千年的白莲湖,西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冲虚古观。馆门前广场的西侧,屹立着东江纵队的将士群雕像;东侧则是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纪念馆占地面积5584平方米,内设4个展示厅,引领我们寻觅先辈的足迹,感受腥风血雨的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3年,在华南坚持斗争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东江纵队前身)取得多项战果:1月至10月,向日伪军主动出击,拔除了广九铁路及宝太公路、莞城—太平公路沿线的一批据点;争取了伪军1个营反正,2个连投诚;海上独立中队以少胜多,在大亚湾全歼伪海军1个大队。

当时,香港是日军物资补给、转运的主要港口,而直通香港的广九铁路便是其主要运输线,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日军在广九铁路各车站部署重兵把守,并强迫群众抢修铁路,还撺掇伪军汉奸等为非作歹。

11月18日凌晨,日军第104师团主力2个联队和伪军第30师共9000多人,采取分进合击战术,气焰嚣张地扑向大岭山根据地,展开所谓的“万人大扫荡”,企图一举消灭游击总队主力,夺得广九铁路的绝对控制权,巩固广州和香港两大中转站。

按照日军计划,由莞城、太平和桥头出动的日伪军,从北、西、西南逼向大岭山;由常平、樟木头、平湖出动的日伪军,从东面扑向大岭山;伪军第30师进至大岭山以南东莞、宝安一线,隔断大岭山和阳台山两大根据地之间的联系,形成“铁壁合围”。而此时,大岭山区方圆10多平方公里内,驻扎着由副总队长王作尧、政治部主任杨康华等率领的游击总队第三大队、珠江队和总队机关,合计1000多人。

18日入夜,游击总队兵分三路向外突围。恰巧此时,山野中刮起大风,茂密的树林沙沙作响,为突围行动提供天然掩护。部队利用天时地利,抄小路、翻山岭、过河沟,神不知鬼不觉地从敌人眼皮底下钻出包围圈。

19日黎明,日伪军携飞机、大炮向大岭山发起总攻。大岭山顿时火光四起,浓烟滚滚。日伪军原以为“势如破竹”,结果爬上山顶一看,个个都傻眼了——折腾半天,居然一个游击队员的踪影都没见着,闹出个天大“笑话”。眼见合围失败,日伪军只好留驻大岭山继续“扫荡”,设立据点,建立伪政权。

22日,日伪军又抽调500多人兵分多路围攻阳台山根据地中心的龙华、乌石岩地区。此时,已从大岭山突围出来的游击总队主力,迅速出击南社、常平、东坑、松木山、莞太路等后方之敌。同时,驻守阳台山的宝安大队和已转移至此的珠江队,在龙华、观澜、布吉、南头、乌石岩等地灵活机动地与敌周旋,通过伏击、袭击、阻击等战法,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经过1个多月的战斗,游击总队不仅粉碎了日伪军的“万人大扫荡”,还打通了广九铁路沿线的解放区,切断了日军南线交通大动脉,以实际行动策应了反法西斯盟军对日军的反攻作战。

12月2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基础上扩编的东江纵队宣告成立。此后,东江纵队率领东江人民开展抗日斗争,英勇杀敌,屡建奇功,成为华南抗战的中流砥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备注:本文原发于《中国国防报》2024年6月13日。

作者简介

汤炎忠,广东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主席,系广东省全民国防教育宣讲团首批宣讲员等。公开出版“红色广东丛书”之《深圳红色地图》《惠州红色地图》《肇庆红色地图》(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组织编纂)、“青少年国情教育”之《稻田拓荒人丁颖》《昆虫学家庞雄飞》,以及报告文学《科创名师刘志伟》《奔跑的追梦人》、散文小说集《左手成长,右手文学》等一批图书;参与创作《给孩子们讲红色文化》等系列图书;主编、策划出版300余种各类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