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古装剧因服化道失误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吐槽道:真把观众当傻子了,连基本的道具都做不好!没有细致考究的服饰,道具也粗制滥造,这算什么古装剧?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服化道是影视剧制作的重中之重,它不仅承载着文化内涵,更影响着剧集整体的真实感和观众体验。一味粗制滥造,不仅会误导观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也必将遭到观众的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些低级失误呢?有分析指出,一些制作方为了省钱省力,对服化道工作不够重视,滥用特效抠图、糊弄道具的做法早已司空见惯。比如杨幂主演的《宫锁心玉》中,出现了飘浮的怪异画面;《琉璃》中的道具堪比儿童手工;《甄嬛传》中的塑料食物令人啼笑皆非......这些明显的失误,无疑大大降低了剧集的可信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也有声音为制作方开脱。有人认为,剧组的工期和成本压力实在太大,难免会在某些不太重要的地方马虎应付。况且历史朝代久远,要完全做到细致入微并非易事,过于苛求未免太过严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个引发争议的焦点,则是古装剧中滥用日本元素的问题。比如被整体下架的《我是刘金凤》,剧中人物不仅穿着日式和服,还吃寿司等,被网友狠狠地钉上以倭代华的帽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持正面观点者认为,古装剧就应该严格遵循历史文化准则,保证文化的准确性和纯正性,滥用外来元素无异于文化侵略;而持反对意见的人则认为,架空的古装剧容许有一定的创作自由,融入外国元素无可厚非,不应过于执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如此纷纷扰扰的争议,您有何看法?古装剧是否应该对服化道高度重视?是否可以借鉴外国元素?又该如何权衡创作自由与文化准确性之间的平衡?我们拭目以待您的独家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