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节奏,每个孩子的步伐也都不同。

父母不过度干涉孩子的成长,就是对他最大的尊重。

——@全体父母

我们总是会听到这样的新闻,某某小孩在公众场合大吵大闹,而此时孩子的父母就待在孩子的旁边。有时,我们也会看到,在公众场合下,孩子正被父母严厉地训斥着。

甚至,我们会听到这样骇人听闻的新闻,某某孩子弑母案、名校生弑母案......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这些孩子可怕行为的背后,可能都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不恰当”

的教育方式

01“逼迫式”教育

逼迫这个词,本来就使人感到恐惧。更何况是处于青少年心灵弱小的孩子们。即使父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抱有一片好心,但这并不只是一句简单的“我们都是为你好”就可以弥补孩子成长中所受到的伤害。

逼迫式教育,对于本来不太自信的孩子更是雪上加霜。在父母的不断强迫下,孩子只会慢慢地形成一种习惯,会以为父母说的都是对的,而自己的主意、方法都是错误的。这样的方式会让本来就不自信的孩子,变得更加自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放养式”教育

《西部教育导刊》中指出:宽松的澳洲中学教育则恨不得将学校变成游乐园,化学、数学、科学课都上成戏剧课的模样。

可见,放养式教育是很多教育中心所青睐的方式。但是,错误放养式教育,对于孩子将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

很多家长对“放养式”教育产生错误的认识,觉得放养式教育就是不管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当父母过度强调“放养”,孩子的性格大多会变得嚣张跋扈,孩子还会缺乏担当意识,这种缺乏担当意识的态度,不仅仅会体现在个人身上,更会体现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直以来,究竟是采用"放养"还是"逼迫"的教育模式,成为了很多父母之间的疑问。其实,以上两种方式都不可取,教育是"双向"的,只有"双向"的教育,才能达到管教平衡。

02.“适度的”教育方式

美国作家珍妮·艾里姆说:孩子有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01培养良好习惯

每个杰出人物,在孩童时,他们的父母都曾想尽办法阻止他们半途而废,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发现并改掉自身的坏习惯,建立起良好的习惯。

让他们意识到分寸和界限,所有的东西都是有界限的,在做一件事情时,一定要掌握分寸,不要尝试去跨越界线,以免引来无数的麻烦。

02父母以身作则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总会学习我们身上的习惯和行为,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作为父母,要从自己身上寻找问题,多看看是不是我们的原因,导致孩子变成这样的,有很多家长不愿承认自身的问题,一味的要求孩子,也会对其造成影响。

当你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首先自己也需向那方面靠拢,成为孩子的模范。

03充分信任孩子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作为父母,应该在适当的时期对其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其感到父母对自己的充分信任,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面对问题和挫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写在最后

父母的“逼迫”,把握好度,便是在教育、塑造孩子;而超过了度,便可能走向教育的对立面,成为使用父母权威来操纵和控制孩子的父母。而给孩子自由,也要让孩子知道有限度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而不是随心所欲的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