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体挺好,为啥一上学就头晕头痛?”

“有时说胸闷,有时说肚子痛,有时说头痛……”

“孩子看起来好像不舒服,但好像又没有不舒服”

“生病的次数也太频繁了,这孩子是不是在装病?这样下去可不行”

但你知道吗,在生活中真的有孩子一提到上学身体就不舒服,一到学校就莫名其妙地头痛、肚子痛、发烧甚至抑郁……

经常有家长带着孩子到医院,满脸的困惑,说孩子平常在家好好的,一上学就各种生病,可到了医院又查不出原因,身体健康指标没有明显异常。很多家长怀疑孩子在装病,那么事实到底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其实是由情绪引发的躯体化症状。

躯体化是一种原始表达情绪的方式,是一个人婴儿期、前语言时期具有的功能。当一个人的心理痛苦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时,就会将压抑的痛苦情绪转化为躯体症状。

若一个人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压力状态下,那么很可能就会出现躯体化反应。可以说孩子出现躯体化反应时,其实就是向父母发出的求救信号。

01.案例基本情况

案例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

小成,高三、女孩,成绩一直很好,进入高三之后,一进教室就会手抖、老师上课提问就会感到胸闷、恶心,严重时孩子还会产生情绪不能自控,由于难以适应学校环境,目前处于在家状态。

◎家庭情况:

孩子父母已经处于分居状态,为了孩子高考仍然生活在一起,扮演着“恩爱夫妻”的角色,他们以为对孩子保密,孩子就能够维持稳定的状态,顺利度过高考。

◎ 诱发事件:

高三的小成,在学校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时常会有强烈的焦虑情绪。

回到家中还要面对“假装恩爱”的父母,最致命的是,小成认为,当高考结束,父母就会分开生活而他们的“家”也会随之崩塌。

◎报名情况:

在这双重重压之下,小成出现了躯体化症状。

无意识发抖、胸闷、恐惧、情绪不稳定现象逐渐明显。

孩子母亲找到倍赋力家庭教育寻求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前期调研分析

前端分析师添加家长微信后,开始全面、深入地了解小成及其家庭的详细情况。前端分析师和孩子母亲沟通中了解到,目前小成情绪非常不稳定,眼下正是高考的重要阶段,她真的怕孩子不去参加高考了。

经过家长陈述,细节提问,引导回忆,梳理成长线,突出重点事件等环节,前端分析师详细了解记录了小鱼成长经历、家庭氛围、父母教养方式、生活环境、社会关系、学习障碍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提交给倍赋力家庭教育督导专家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专家介入指导

在小成妈妈报名了“一对一”指导之后,前端分析师将小成的情况进行打包,与后端督导专家部进行了对接。

根据专家部的初步评估,结合小成当前的情况以及家庭教养模式,后端专家部根据老师的专业研究方向了督导专家孙若谷老师作为家庭指导和学习力提升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若谷老师在接手案例后,立即与专家组成员召开了案例研究会议,获得更进一步的成长信息和问题细节后,由专家团队依据家庭系统生命智慧模型,从家庭-社会-心理-生理等方面对小成的现状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案。

孙若谷老师在24小时内呈现第一版方案后,与小成的父母进行了线上沟通,并与其约定视频会议时间。(倍赋力家庭教育专家视频会议是独有的与家长线上链接的沟通方式,通过特定的专家组成员与其个案家庭成员进行远程沟通。多维度分析家庭存在的教养问题、亲子交流问题以及在心理专业层面探讨家庭成员存在的心理内核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老师表示,生活中的压力事件,如兄弟姐妹的出生、父母离异、学业失败、转学或搬家、爱情或友情受挫、校园欺凌或暴力事件、虐待或凌辱事件等,都可能成为诱发躯体化的重要因素。

04.指导过程与反馈

经过孙若谷老师的耐心和开导,小成终于说出了内心的“秘密”

当她进入高三后,学业压力增加,成绩开始下滑,心理产生非常大的挫败感,偶然间,她还发现了父母“离婚”的事实,小成担心高考结束后,父母就会离开她,而她的“家”也会不复存在,双重的压力之下,小成“崩溃”了,她开始控制不住情绪、开始出现手抖、胸闷等症状。

在整个指导过程中,孙老师坚持贯彻“全程陪伴”指导方针;通过电话、微信、语音、视频等方式,进行专属指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专家通过对父母进行效能训练,引导家长遵循既定的步骤,学习倾听,换位思考,鼓励等技巧,分阶段地增强孩子的心理能量,让父母理解孩子、共情孩子,对家庭关系,亲子关系进行积极改变。

由家庭成员的配合,对孩子进行适时介入,按步骤,分阶段增加孩子心理能量,让孩子接纳自我,提升自我认可度,从根本上改变孩子,彻底解决孩子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小成已经回到学校,开始上课,小成表示,她要将原来落下的课补回来,今年高考她要参加,并且开始期待自己的大学生活。

05.写在最后

父母离婚对青少年而言并非一个短暂的静止事件,而是会造成长期的伤害和影响。

父母首先要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稳定的情绪,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年龄特点,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能够接受的方式,平静地向孩子说清楚家庭所发生的变化。

如果隐瞒事实,会增加青少年的不安,失去对家长的信任。作为家庭的一员,他有权利知道与自己有关的事实,这有助于他勇敢地面对现实。

青少年需要从更客观的角度去看待世界,只有当青少年拥有一个理解、宽容的胸怀,TA才会拥有一个广阔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