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原因导致李老师与孩子断联?

难道孩子真的发现了李老师身份?

李老师接下来会怎么做……

续接上集……

有人说,好的友情,能治愈一半的人间疾苦。人这一生,曲折和痛苦或许是常态。倘若能有一份真挚的友谊,那漫长的人生路也就不再孤单,人间疾苦也不再难熬。

李老师便成了小姑娘的“知心书友”,就在双方了解、相互信任之后,联系戛然而止,双方失联了……

就在和李阳老师断联的某一天,李阳老师发现自己的社交头像突然闪了起来。

李老师怀着激动的心情,打开了对话框,正是小姑娘给李老师的留言。

“我当时看到她给我的留言,说我终于找到你了,那一刻,我觉得既开心又激动。”

李老师了解到,原来是小姑娘误打误撞进了一个“聊天群”,因为转发文字做任务而被官方封禁一周,也就因此与李老师断联。在断联的这一周,小姑娘寻求了各种方法想要找回账号,拨打官方电话、寻找客服、在官方平台提交解封申请等等方式,一切只是为了能尽快联系上李老师,但是这些方式都失败了。

李老师表示,孩子就加入“聊天群”的这一行为就能看出她是多么的“无聊”和“孤独”,宁愿去做些未经证实的活动。在她的生活里没有目标、没有动力。

作为青春期的孩子,青春期的心理特质之一就是向外探索,而在这个孩子身上看不到任何青春期孩子该有的特质,相反她还将自己紧紧的封闭了起来。

一般自我封闭的产生主要由以下三个因素造成:

第一,自我和外界的沟通遇到障碍,而自己又不能克服或无力克服;

第二,自我封闭往往是因为不自信、有自卑心理;

第三,不能忍受的、被羞辱等因素。

“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也不可能是一无是处的,关键是要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人,从而全力以赴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是李老师在疏导孩子的过程中说的一句话,鼓励孩子、温暖孩子一直是李老师作为家庭教育督导的常态工作,李老师说:“只要看到孩子慢慢变好,一切都值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与孩子恢复链接的某一天,李老师收到孩子的留言:

"“妈妈要陪我去济南看病,我们可以见面吗?”

当时李阳老师在与孩子沟通交流中担任着“书友”的角色,自然是无法与孩子相见的,当时李老师以生病住院为由拒绝了与孩子相见,但他告诉孩子可以让他的“知心姐姐”将《莲花楼》实体书这份心意代为转交。

关于李老师“知心姐姐”的故事,在介入过程中,李老师是做过铺垫的,作为与孩子拥有相同故事的“李老师”,他能体会到孩子内心的无力和痛苦,在走出黑暗的过程中正是这位“知心姐姐”的陪伴,将李老师拉出了黑暗,获得了新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老师知心姐姐的扮演者正是同组的督导专家王叶娜老师,李老师告诉孩子“如果你也愿意和我的这位‘知心姐姐’聊一聊,可以去找她,或许她也能帮到你。”

当时孩子顺利来到了公司,与王老师相见,王老师也把这份礼物顺利“转交”给了孩子。为了帮助孩子更好的回归家庭,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引导孩子将委屈、痛苦全都发泄了出来。

“当时我就坐在孩子对面,在我的视角就像是老友相见一样,她的一切我都知道,随口就能说出她的故事,但在孩子视角我只是‘陌生人’,两者视角转变,让我感慨万千,只要你能变好,我是陌生人又何妨。”

在给孩子进行疏导的过程中,李老师也为孩子父母制定了调整计划。

李老师表示,在帮助孩子的过程里,家长也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01增进亲子关系

为了增进两代人之间的相互了解,父母要对孩子多一些理解、体贴和帮助,了解孩子兴趣、学业、圈子,孩子也应该多了解、多学习父母的优点和长处,父母可以多和孩子交流自己的青春期,自己的交际,自己的工作情况,让彼此多尊重和体谅,以填平所谓的“代沟”。

02发挥表率作用

父母要敢于主动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在心灵上和孩子产生共鸣,做好情感引导。

03改变教育方式

父母要用积极、鼓励的教育方式代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要坚持正面教育,对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让孩子学会反思,同时父母要鼓励孩子进行改正。

总之,打开孩子心理封闭的钥匙就在父母的手中。

父母一定不要急躁,更不可以暴力打骂孩子,而要给足孩子爱与鼓励,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假如这个小姑娘刚好看到了这个视频,李老师想对孩子说些什么?

我想对她说:“希望你不用活在别人的眼光里,你也不用在意别人怎么看待你,放轻松,做你自己就好了,你就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你本身就是耀眼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