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在这个形势严峻的战况下,中央红军被迫进行了战略转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为了占领“赤都”瑞金,不惜一切代价对我党根据地发动重重攻击,并在同年9月国民党总指挥部制定了“铁桶计划”势必要将苏区红军一网打尽。

蒋介石的扬言要在一个月之内消灭中央红军,可就在蒋介石精密的布下“铁桶计划”一个月后,中央红军用长征挫败了这个计划。

蒋介石对他布下的计划是踌躇满志,并且将围剿红军的消息严密的封锁,知道这个计划的人寥寥无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谁冒着生命危险和即将面对的重重难关将这个计划传递出去的?他到底是什么来头直到建国后让毛泽东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找到他?

拿出绝密情报拯救中央红军

此人正是莫雄,1934年9月,蒋介石为了进一步蚕食共产党的根据地,制定了严密的“铁桶计划”莫雄也参与其中。

为了执行“铁桶计划”蒋介石调动周围数省上百万大军,又从南京调集数百架飞机与火炮,严密的将红军们从四面八方包围住,让中央红军插翅难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计划布置极为周密且规模巨大,中共中央如果没有及时了解情况,那么整个根据地就会陷入极大的危险境地。

庐山军事会议结束后,蒋介石自信满满表示,只要作战计划顺利实施,共产党一定逃不过这次包围作战。

在场的参与会议的国民党也纷纷附和起来,再如此大的军力对比下,国民党将领纷纷觉得此战必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宣布作战计划的会议,原本是没有莫雄的名字的,但因为庐山处于德安地区,而他与蒋介石早在大革命时期就有交情,便被国民党破格邀请参加。

尽管在此次会议上莫雄和其他国民党一样表现的慷慨激昂,但内心已经焦急万分,因为蒋介石的“铁桶计划”一旦实施成功,对于红军来说是一场非常重大的打击,红军会在这个计划下全军覆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完庐山高级军事会议,莫雄连晚饭都顾不上吃,连忙召集刘亚佛、卢志英和项与年一起商议。

莫雄把早已准备好的作战计划文件拿给他们看,他们看完这厚重的绝密文件后大惊失色,急忙问莫雄应该怎么办。

莫雄此前早就想好了,这份文件是必须送到中央的,但文件保密程度极高,稍有不慎,就可能查到莫雄的真实身份。

莫雄也顾不上自身的安危,只想要把文件送到中央去,这样的做法让身旁的刘项等人十分敬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陕西省延安革命圣地博物馆景观塑像

在这危急时刻,项与年三人迅速展开行动,他们用一种特制的药水将蒋介石制定“铁桶计划”的主要内容攥写在了四本学生的字典里,送到南昌秘密联络站。

最后将传递重要情报的事情交给了项与年,因为项与年经验丰富且心思细腻,对客家人的习俗十分了解,熟悉当地山川地貌,在面对突发情况下可以更好的对付。

于是项与年带着这重要的任务出发了,他先是乔装打扮成功过了几个岗哨,但是在多数道路上层层设置卡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民党发现可疑之人立即逮捕,项与年为了不暴露身份,只能穿进深山老林寻找小路,为了赶时间用野果果腹。

经过几天的长途跋涉,38岁的项与年满身泥泞,面黄肌瘦,还是未能躲过国民党的封锁线。

项与年深知不能再拖延时间了,必须走国民党设卡的地方,这样才能快速把情报送到中央手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项与年在心里决定之后,心一狠,旋即抓起石头用力拍到了自己的面门上,四颗门牙应声掉落,瞬间面目全非。

项与年的面部十分肿胀,头发如枯草般,身上还散发着恶臭,跟路边的叫花子没什么两样。

他强忍着剧痛将字典藏在污秽不堪的袋子里,一瘸一拐的在路边走着,敌军看见蓬头垢面的他,身上还散发着阵阵恶臭,都不愿近他的身搜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3月5日,重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家岩50号(周公馆)旧址。图为周恩来同志的铜像。

就这样,项与年逃过了检查,在1934年10月7日项与年艰难地与周恩来、李克农汇合,并将这份绝密情报交给了他们。

周恩来和李克农看到这个面部肿胀不堪,浑身污秽的“叫花子”,几乎没认出来这就是相当熟悉的老部下项与年,接过绝密情报后,既心疼又感激。

在看到蒋介石布下的“铁桶计划”时,二人心狠狠的一沉,立即向党中央汇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商议,实施了战略转移计划,在10月12日趁国民党部队围剿之前,突出重围。

后来蒋介石实施了这个“铁桶计划”,准备将红军一网打尽,没想到红军们早已转移了阵地,“铁桶计划”以失败告终。

10月底,红军踏上了伟大的长征之路,毛泽东事后表示:“我们这些人能活着突围出来,是情报人员立了大功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得知红军逃离包围圈,非常生气,觉得是有人泄露了机密,但是因为莫雄行事谨慎没有露出马脚,蒋介石并没有明确的证据指向莫雄,这件事情最终不了了之了。

成为地下党的一员

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忠实拥护者莫雄,非常痛恨蒋介石对孙中山先生的背信弃义,于是跟随张发奎参加两次反蒋行动,但都以失败告终,导致张发奎下野,莫雄也赋闲在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