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引题)

明年本市85%中小学建成智慧校园(主题)

北京日报讯(记者 李祺瑶)市教委将面向本市中小学和市属高校开展智慧校园达标认定工作。今年7月至2025年11月,本市将进一步推动各区各校全面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创建科技赋能下的新一代学习环境,全面服务学生成长。到2025年,各区中小学智慧校园达标率将达85%。

中小学和高校智慧校园达标认定标准同时公布。按照标准,中小学需要满足智能环境、应用融合创新、数字素养与技能等9大项指标。每项指标又有细分,具体描述了智慧校园的创新教学场景。例如,学校应建设技术赋能新型专业教室,支持科学教育、创新教育与跨学科实践,包括学科数字化探究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创客教室与开放创新空间等;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课前、课中、课后和线上线下一体化设计,促进课堂深度学习。

中小学还应探索和建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发展基于智能卡、智能班牌、智慧教室等的感知环境,建设基于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技术的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同时,各校要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教师队伍;校长及管理团队要带头开展学校信息化深度融合应用实践,熟练应用常见管理系统,开展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和绩效评价。

高校的认定标准包括基础环境、教学实施、教育治理、保障体系4个维度。市教委开展认定工作时将邀请师生为学校打分。比如,评价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率这一指标,学生将通过随机问卷打分,统计结果有85%以上的学生表示满意,学校才能拿到“优”。此外,市教委还将调查高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覆盖率、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占比、虚拟仿真教学占比等数据。

市教委将组织专家团队通过实地走访等形式对各区中小学、各高校进行评估认定。到2025年,各区中小学智慧校园达标率不低于85%,2026年达标率不低于90%。各区教委将持续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大智慧校园建设经费投入力度,总结智慧校园建设的经验和亮点特色,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