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91991部队,珍藏有毛主席的一副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3年2月19日至22日,毛主席乘长江舰随船巡视,这是建国后毛主席第一次视察人民海军,意义非凡。

2月21日,长江舰行至安徽安庆,在安庆码头停留了几个小时,毛主席并没有下舰。

但他站在甲板上,看着层楼叠榭的古城时,却心生感慨,他想起了安庆市的一位故人。

他让随行人员找来当地的地委书记傅大章,问道:“陈独秀同志家里还有什么人?生活过得怎么样?”

傅大章如实回应:“陈独秀还有个小儿子,叫陈松年,现在过的比较苦,在窑厂上班,他小女儿到了上学的年纪,家里开支不起,前不久还把北京的老房子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陈松年(左二)

北京的老房子,指的是陈独秀在北京的旧居,也是当年《新青年》的编辑部所在!

毛主席感慨万千,“陈独秀后人生活有困难,你们当地政府可以适当照顾嘛!”

毛主席的故人,便是陈独秀,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后因路线问题,曾被开除党籍。

那毛主席和陈独秀究竟有着怎样的交情呢?

书香门第出身的革命家

安庆曾是安徽的省会,而安庆有座独秀山。

陈独秀,便出生于安庆,原名陈庆同,写文章时取独秀为笔名,后以陈独秀而闻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陈独秀

陈独秀自小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九岁时就能出口成章,对许多事情有自己独特的见地。

1891年,清光绪年间,陈独秀12岁,但此时的他,已经非常厌烦八股文,也不在乎科举及第,他认为这些呆板又束缚,不是他想学的东西。

1897年,陈独秀来到浙江求是学院求学,他第一次接触到西方科学文化知识,也意识到当时腐朽落后的旧中国,必须依靠思想上的解放,才能赢得新生。

1899年,因反清言论,陈独秀被开除,躲避清政府通缉的同时,也在积极接受新知识,并尝试创建报刊宣扬新理念。

1915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随后的民国 ,军阀混战,民智不开。

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起“新文化运动”,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名《新青年》,箭杆胡同9号,便是陈独秀的住所,也成为新青年的编辑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杂志,多是消遣娱乐为主,《笑林杂谈》《滑稽时报》诸如此类。

《新青年》以其态度鲜明、大胆犀利的言论,成为当时青年知识分子获取精神食粮的主要来源,陈独秀的独特魅力,也一举吸引了众多有志青年,包括时年22岁的毛泽东。

毛泽东读完陈独秀的文章后,称“古有谭嗣同,今有陈独秀,其人魄力雄大”,如此高的评价,足见当时毛泽东对陈独秀确实是仰慕有加。

之后毛泽东屡次投稿《新青年》,其斐然的文章,也成功引起了陈独秀的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青年毛泽东

1916年,陈独秀和毛泽东,在北京大学的图书馆内首次见面,当时陈独秀已经是北京大学的文学教授,而毛泽东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图书馆管理员。

据毛泽东回忆,两人在图书馆内的唔面的时间非常短,不外乎是围绕《新青年》杂志对外界的影响。

虽然时间短,但见到陈独秀,毛泽东依旧非常激动,回到家中他开心地和陈开慧说到,“陈先生见解独到,敢作敢为,确是栋梁之才”。

18年后的毛泽东回想起这次唔面,依旧认为陈独秀是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1920年辅成社成员合影,左四毛泽东

毛泽东和陈独秀第二次见面,是在1920的一月,当年陈独秀因五四运动,被国民党政府逮捕。

被家人保释后陈独秀在家中卧病休养,毛泽东前去看望,在此之前,毛泽东也想方设法试图营救陈独秀。

毛泽东和陈独秀第三次见面,是在1920的夏天,这次会面,陈独秀和毛泽东谈论起许多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知识。

陈独秀振奋人心的言论感染了毛泽东,从这时起,毛泽东成为了一个坚决的革命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依然能回想起这改变他一生的谈话,他曾对记者斯诺说过:

“陈独秀坚信马克思主义的形象,一直印在我的脑海中,也是我一生的转折点之一。”

此次谈话的最后,陈独秀交给毛泽东一项任务,让他回到湖南建立当地的马克思主义小组。毛泽东深受陈独秀的的器重和赏识,在1923年被提拔到中公中央工作,同年六月,陈独秀被任命为中央局委员长,毛泽东为中央局秘书长。

两人开始一同共事,有了更为频繁的接触,但也因此出现了政见分歧。

陈独秀一向轻视农民的作用,陈独秀认为,“农民居处散漫,势力不易集中,文化生活欲望简单易于趋向保守”,难以成为革命的主要力量,但毛主席则认为,农民是革命运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并主张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从农村包围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7年两人的思想冲突到达鼎峰,毛泽东对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主义”表示隐隐的担心,但此时,毛泽东仅是候补执行委员,根本没有话语权。

同年七月,第一次国民革命失败,陈独秀面对挫折,甚至主张把武装政权交出去。

“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枪交出去。为什么交枪?因为我们总共也没有几条枪。武汉政府汪精卫,是同情共产党、同情革命的。交了枪,蒋介石就没有借口,汪精卫就会倾力相助······”

陈独秀对待革命前途,一片悲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并不认同陈独秀的观点:

“一条枪都不能交!交了枪,我们共产党人的命运,就会像李大钊先生一样。汪精卫政府靠得住不咯?靠不住!现在我们交枪,就是死路一条,我们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毛主席想到曾与陈独秀畅谈共产主义,如今却针锋相对,但没办法,只有这一条路走得通!

“武装斗争!”毛主席说出了他对未来革命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