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河南旱情严重

近期,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气象干旱,特别是山东、河南、湖北、安徽等地,降雨量严重不足,导致部分地区已经进入重旱和特旱状态。其中,河南和山东的旱情尤为严重,成为了中东部的干旱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河南省,自2024年6月份以来,该省遭遇了严重的旱情。据河南省气候中心的监测,旱情已经波及16个地市的72个国家级气象站,且已持续10日之久。河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肩负着繁重的粮食生产责任,但此次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导致土壤水分快速流失,河流、湖泊、水库等水源地水位持续降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情况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显著影响,玉米、花生、大豆等秋季作物受损严重,许多农民不得不通宵达旦浇水以保护幼苗,但由于水源短缺,效果有限。此外,旱情还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冲击,河流干涸、湖泊萎缩,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土壤沙化、盐碱化等问题也进一步恶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山东省,旱情同样严峻。6月上旬,全省平均降水量极低,导致鲁南南部、鲁中、半岛及鲁西北局部地区出现中度及以上缺墒。受高温少雨影响,南四湖下级湖水位持续降低,山东省水文中心已经发布了干旱蓝色预警。在一些地区,农民们正面临着极大的困境,大地干裂、河床裸露,农作物受到严重影响,特别是桃树等果树,由于缺水,果实难以达到往年的水平,给农民势必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应对这一严峻的旱情,6月12日,山东、河南两省气象部门发布了干旱红色预警,提醒相关部门和公众注意防范。同时,有关部门也正在按照职责做好防御干旱的应急工作,包括启用应急备用水源、调度辖区内一切可用水源、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牲畜饮水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干旱的分级标准

干旱的分级标准主要依据国家气候中心制定的《气象干旱等级标准》,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五个等级:

无旱:此等级表示降水正常,土壤湿度适宜,未出现干旱现象。

轻旱:降水较常年偏少,地表空气干燥,土壤出现水分轻度不足。这一阶段虽然土壤湿度有所下降,但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

中旱:降水持续较常年偏少,土壤表面干燥,土壤出现水分不足。地表植物叶片白天有萎蔫现象,农作物生长受到一定影响。

重旱:土壤出现水分持续严重不足,土壤出现较厚的干土层(如1-10cm)。植物萎蔫、叶片干枯、果实脱落,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影响。工业生产、人畜饮水开始受到一定影响。例如,河南省在2024年6月出现的旱情中,16个地市达到了重旱等级,并持续了10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旱:土壤出现水分长时间严重不足,地表植物干枯、死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较大影响。在干旱预警等级中,特旱对应的是红色预警,表示至少有2个省(区、市)的部分地区或2个大城市出现气象干旱特旱等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山东河南这段时间这么干旱?

这段时间,在我国的南方和北方出现两个暴雨带。其中南方的暴雨带范围非常广,西南、华南和华东地区南部的雨量都不小,雨水的来源主要是西南季风则不断输送暖湿气流,而同时副热带高压稳定在南方上空,为降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降雨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方的暴雨带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北部,带来降雨的主要原因是强大的冷涡影响,这股冷涡这段时间正好经过东北地区,带来比较猛烈的雷雨,甚至暴雨天气。

对于山东河南等中部省份来说,这两个暴雨带都没有对其产生什么影响,正好夹在中间,西南季风的充足水汽,还难以越过长江以北。而北方的冷涡又没有足够的势力继续向南挺进。同时,在我国中部地区还频繁有高空暖脊形成并东移,从而进一步阻挡了南、北降水系统的进入,使得进入6月份以后,河南山东的降水比较稀少,干旱情况愈发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干旱会持续到什么时候?

根据河南省气候中心的预测,预计从2024年6月12日至6月20日,上述区域及周边的干旱天气和干旱范围将进一步发展。这意味着在可预见的未来一周内,干旱状况可能会继续恶化。

总体来看,干旱的持续时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大气环流、降水分布、气温变化等。特别是如果未来一段时间内没有有效降雨,干旱状况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有效应对旱情,山东河南等地除了发布干旱预警信息外,还启动了抗旱应急响应,综合采取调水、备用水源供水、优先保障生活用水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