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的好,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句话本来是为了告诉大家,这个世界上可能会发生任何事情,如果只靠自己的想象力,你或许想不到它既让人感到奇怪却又合乎情理。

但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一些在正常人眼中充满着荒谬和讽刺意味的事情,还真的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了。

就拿最近的几个新闻来说吧:

第一个,是在上周发生的事。

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国家,医院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甚至可以说是到了不可或缺的程度。

作为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命的守护者”,正是有了医院的存在,才让我们的健康有了保障,不少人更是从小就有救死扶伤的理想,向往着长大后成为医生去医院就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本应该给人们带来的健康的地方,这两天却因为一件事闹上了热搜,让大伙对医疗机构某些医院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先来看看热搜的标题一一剧组ICU拍剧竟让患者家属哭小声点。

起初,看到这个热搜时,我还以为又是哪个新闻号,为了吸引流量而故意取的。

可在我看了具体的内容后,发现这次还真不是标题党,而事情的经过,只能用一句“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来表达我的心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给大家简单回顾下整件事情:

有位姓余的男士,因为家中母亲生病,就带着母亲来到了河南某医院治病。

根据医院的检查,余先生母亲的病,需要去ICU治疗,随后,余先生和家属就把母亲送到ICU病房。

在我的认知里,生病后需要去ICU的,很大概率是需要抢救的,或许也是想到了此种情形,余先生的姐姐不免担心起来,在一旁的病房外担心的哭了出来。

按理说,在医院担心亲人的健康,控制不住情绪,是人的本能,可没想到,余先生的姐姐的这一行为,却遭到了旁边人的训斥,让她“哭小声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在余先生母亲在ICU治病的时候,医院内正好有个剧组在这里拍短剧,而训斥余先生姐姐的人,正是该剧组拍摄的工作人员。

我寻思这位剧组的工作人员是不是搞错概念了,这里是救人的医院,可不是你专门拍摄的片场,你在医院拍短剧,还让家属患者配合你,你面子是有多大?

当时,余先生也是不满的对该剧组的工作人员反驳道:哭是影响到你了吗?

之后双方沟通了几分钟,又因为医院有路人缓和气氛,所以此事就草草结束了。

可没想到,没过多久,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发生了。

在该剧组拍摄结束时,有一个说自己是“医院负责人”的工作人员,来到了余先生的面前,并声称,因为他们一家的行为,影响到了拍摄,剧组可能要起诉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这里,大伙觉得奇葩不?

作为一个新媒体行业从业者,我之前也去过一些公共场所拍过视频图片之类的,但在拍摄前,都会告知场地的负责人或者管理方,协调好拍摄时间和要求,比如说不会打扰到路人,不能拍摄到路人等等。

更何况这还是在医院,看着新闻给的图片,这个拍短剧的剧组,光是搭建场景,就占据了一半以上的空间,是哪里还有脸让真正的病人为虚假的剧情让渡的?

相信这时候就会有人发出疑问了,是什么样的剧组,才能厉害到跑去ICU病房去拍戏呢?

根据相关报道,这个医院,并不是私立的,而是非营利性医院,甚至是三甲医院!这也就是说,不是剧组给钱就能进去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余先生在事情发生后,去搜索了下该剧组的相关信息,令人震惊的是那个自称是“医院负责人”的人,也是剧组的工作人员!

如果事情属实,那一个“医院负责人”,还能在上班期间,去“兼职”另一份工作吗?要知道医院是让你来救人的,不是拿来拍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事被曝光后,迅速吸引了一大波人的关注,有记者打通了这家医院的电话,希望医院能对此事有个回应,可万万没想到,医院说了这样一句话:“您要是想了解情况,您来院区查吧”。

你说这个医院态度不好吧,医院用了“您”这个称呼,你说医院态度好吧,却好像又对此事满不在乎并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没多久,热情的网友又扒出了该医院和拍摄剧组的更多信息。

比如这家医院,曾因为不按规定收取医疗服务费、不按规定填写病历资料等,而遭受过4次行政处罚。

而拍摄的剧组,更是显示出0人参保,要知道,当时在医院拍摄的人员都不少,可居然没人参保,这可是让人难以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事发生后,当地的官方机构和该医院一起登门向余先生一家道歉了,余先生一家也表示接受道歉,但我不禁想问:

如果此事没闹到上了热搜,还会出现道歉的情况吗?

如果余先生一家没把这件事发在网上,医院和剧组是不是认为他们有理了呢?会不会下次还这样呢?

毕竟之前有报道,记者采访了当地的管理机构。

其中,有位工作人员表示已经告知涉事医院,向余先生道歉,但没见到余先生本人,并表示:“余先生说他不想见面,不知道他想干嘛”。

看看这语气,好像事情闹大是因为余先生一个人的原因。

可这件事,真的是因为余先生而闹大的吗?我相信大家都知道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除了剧组去医院拍短剧,近期,还有件事也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那就是大凉山沦为了“公益秀场”。

前几天的端午节,在大家的关注度都在高考上时,央视新闻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一一大凉山研学项目7天支教费上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凉山,相信很多人从小时候就听到过这个地方,这里的风景让人流连,这里的空气,让人沉醉。

除此之外,由于这里存在着许多少数民族,他们和外界交流甚少,不少人都听说过这里的“大凉山的孩子”。

正是看中了大家的同情心和好奇心,有些研学机构,在利益的驱使下,做出了令人不齿的事情。

根据报道,部分研学机构将“大凉山的孩子”包装为“寻求支教老师的学生”,借此推出“X天收费万元就能拿到志愿者公益证书、乡村助学研学报告”的研学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想成为一名一名正规的支教志愿者,可不简单。

之前看过一个新闻,想要去当上支教志愿者,不仅需要多轮的简历筛选、长时间的培训和考核,还要保证有过硬的教学技能和充分的教学经验才行。

除此之外,正规的支教志愿者,是需要时间去沉淀的,少则1-2年,多则3年左右。

可这些研学机构,竟声称一个暑假就能达到,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看那些研学机构的项目介绍里,几名皮肤枯黄、头发乱糟糟的孩子被印在了海报上,确实,看上去让人泛起同情心,可真是这样的吗?

那些“被参与”研学项目的大凉山孩子,不得不奔波在各类“公益课堂”“免费夏令营”之间,如果研学团教育质量不达标,不仅是对孩子们不负责的表现,更是伤害了大凉山孩子们的朴素感情,可谓是双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希望这种“花钱买公益经历”,“剧组占用公共资源”的事件,以后能少出现大众的视野里,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措施,让宝贵的公共资源、教育资源,去到真正需要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