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众所周知,伟大领袖毛主席是湖南韶山人。

他不仅在韶山长大成人,还在那里从事过许多革命活动。

革命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尤其是发生了许多重要变革的大革命时期。

彼时的毛主席不仅要领导革命活动,还要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

好在有位深明大义的同乡贺晓秋,他曾经两次甘冒大险对毛主席施以援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以后,贺晓秋的儿子也因为直言不讳向毛主席转达地方情况而多次受到接见,毛主席还给予他两个特权。

两次救命之恩

1911年的春天,毛主席顺利考入了位于长沙的湘乡驻省中学。

在那里他接触到了同盟会办的《民立报》,他了解到了孙中山和三民主义,并受到了深刻的启发和感染。

为了响应辛亥革命,他一度弃笔从戎,在湖南新军中当列兵。

后来的毛主席又从长沙到了北京深造,受到了更多先进思想的影响。

这期间他知晓了共产主义,明白了腐朽的旧社会只能靠革命去推翻。

1925年,毛主席回到家乡韶山。毛主席的目的是要将革命思想传播给更多的父老乡亲,鼓励和开展农民运动。同时,也是见一位久未谋面的故人——贺晓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晓秋除了与毛主席有同乡之谊,还有着亲戚之情。

他的母亲是毛主席的二姑妈,也就是说他与毛主席是表兄弟。

幼时五年的相处让贺晓秋和毛主席的关系十分密切,甚至有了共同的理想。

可惜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能够安心读书本身就不是一件易事。

原本要随毛主席一起升学去长沙的贺晓秋却未能成行,因为他的母亲认为眼下时局不好,离家读书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尽管远在他乡,毛主席和贺晓秋却一直都有书信往来。

毛主席每次吸收到了先进的新思想,都会传递给贺晓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晓秋在潜移默化之下,也认同了只有革命才能救那时的中国。

毛主席回乡后,贺晓秋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他的行列。

他不仅随毛主席一同进行农民运动,更是两次救下了毛主席的性命。

当时,在毛主席及一众革命积极分子的帮助下,韶山的农民成立了农民自卫军,勇敢地与封建地主进行斗争。

一座座农民夜校的兴起引起了反动派的注意,毛主席帮助农民反抗的行为触动到了他们的切身利益。

反动派立即在韶山全境对毛主席展开追捕,势必要将刚燃起的革命火焰扼杀在摇篮中。

在这种紧要关头,贺晓秋挺身而出。

他不顾个人安危,和另一位同乡一起装扮成轿夫,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毛主席送出了韶山。

多亏了贺晓秋的协助,毛主席得以全身而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以为此次一别,两人难以再见。

没想到1927年,贺晓秋再一次搭救了毛主席于危难之中。

这一年年初,毛主席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民问题,重回湖南考察农民运动。

同年4月12日,蒋介石悍然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共产党员被大肆屠杀,毛主席也遭到了追捕,这一次的情况可以说比上一次更凶险。

令人感动的是,贺晓秋又一次主动掩护毛主席逃脱险境。

还将身上为数不多的几块现洋,全部给了毛主席作为路费,实在是重情重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脱险后,反动势力开始清查他身边的亲朋故友。

贺晓秋不仅仅和毛主席有亲戚关系,还参与过韶山地区的农民运动。

敌人便将矛头转移到了他身上,无奈之下贺晓秋只得携家人远走他乡,躲避敌人的抓捕。

生产队长进中南海

他曾两救主席,建国后其子也因直言不讳,向毛主席转达地方情况而多次受到主席接见。

这之后由于战乱等原因,两人失去了联系,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才辗转得知贺晓秋的近况。

当年贺晓秋远走他乡后,他家中的30亩良田被反动势力霸占。

贺晓秋一家身在异乡日子过得艰难,就连儿子贺风生重病都无钱医治。

毛主席闻讯后从个人稿费中拿了三百元,给贺晓秋寄去当医药费,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人再次恢复了通信,贺晓秋会在信中将农村的实际情况,反映给毛主席,包括一些不合理的基层工作安排。

只是毛主席日理万机,贺晓秋返乡后也忙于工作。

两个表兄弟直到1960年10月贺晓秋不幸病逝,都没能再见一面。

贺晓秋在临终前叮嘱儿子贺风生,有机会一定要到北京去,亲口向毛主席反馈基层的情况。

同年11月,贺风生怀揣着父亲的遗愿和毛主席寄去的信件到了北京。

一切顺遂,他住进了中央办公厅招待所,等待着和毛主席的会面。

当晚八点,毛主席处理完公务得到了短暂的休息,前来与他相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待毛主席落座后,贺风生首先向毛主席通报了父亲贺晓秋已经去世。

毛主席遗憾自己没能送个花圈以表哀思,他始终记着贺晓秋的救命之恩。

寒暄完私事,贺风生开始直言不讳地与毛主席谈起了公事。

新中国成立以后,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农村工作的真实情况,毛主席让贺风生回去准备准备,下次见面再系统地讲给他听。

几天后,毛主席再次接见了贺风生。

主席直言不要唱赞歌,基层真实的具体情况才是他最想听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主席提前打好了预防针,贺风生便全然抛却了所有顾虑。

常言道,虎父无犬子。

当年贺晓秋向毛主席反映情况时,语言就非常直接,如今他的儿子贺风生也是如此。

贺风生在家乡任生产队队长,故而对那时基层干部存在浮夸虚报的现象了如指掌。

很多时候中央制定了好的政策,执行到基层就变了味。

贺风生所在的地方就存在部分干部为了政绩和升官,频繁地搞假场面。

在上级检查的时候,他们能硬生生地凭空捏造出几千斤亩产,实际上粮仓空空如也。

粮仓是空的,公共食堂自然也无法足量足质供应餐食。

群众吃不饱饭的情况十分严峻,某些干部却脱离群众吃好喝好。

贺风生滔滔不绝,一桩桩一件件地全部讲给毛主席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提到自己母亲的坟茔被挖开改造成粮田时,贺风生再也坐不住,愤慨地站起来向毛主席汇报这一恶劣行为,而后潸然泪下。

原本眉头紧皱、一语不发的毛主席,在听到这么不人道的行径后也抽身而立。

他先是安慰了哭泣的贺风生,随即表示他反映的这些问题一定要解决。

贺风生的两个“特权”

那次会谈持续了整整三个小时,毛主席全程没有任何不悦。

反而会时不时地让贺风生讲得再详细一些,直到工作人员第三次去提醒毛主席要注意休息才结束。

毛主席将贺风生反映的每一个问题都记在了心里,送走贺风生后,他立即着手开始研究公共食堂背后的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共食堂的数量太多了,各地的民风民情也不尽相同,想要厘清问题并解决,还是得一步一步来。

过了一段时间,毛主席再次将贺风生接到了中南海。

贺风生直爽地问道上次反馈的问题如何解决,毛主席肯定地说大食堂存在的隐患肯定要根除。

与此同时,党中央经过研讨,认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政策,不能照本宣科。

关于部分干部浮夸作假的不良之风,党中央也会坚决制止。

不管是哪一级的干部,只要作假就严惩不贷。贺风生闻言喜出望外,他没想到困扰民众许久的难题竟然这么快就得到了妥善解决。

除了告知贺风生政策要调整以外,毛主席还给了一个权利,有困难可以随时找他。

毛主席语重心长地说道,自己知道领导干部下去视察只能看到好的一面。

只有像贺风生这样有什么说什么,并且熟悉农村工作的人才最难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给予的个“特权”让贺风生感动不已,也钦佩不已。

北京一行他完成了父亲的遗愿,也替受苦受难的群众发声,贺风生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乡。

据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贺风生回乡后,毛主席一连几天食不下咽且睡不安稳。

他紧锣密鼓地督促地方整改,重申解决问题要实事求是这一原则。

此后没过几年,贺风生再次来到中南海,向主席叙述基层情况,这次主席同样悉心接听民意。

毛主席真正做到了重视社情民意,关心百姓的想法和建议。

参考文献:
毛泽东的乡情乡谊(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0年01月27日
毛泽东与他岳阳亲戚的故事 来源:岳阳日报特稿部 时间:2023-04-16 08:25:03
毛泽东晚年倾听生产队长讲真话 作者:许顺富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 时间:2013-03-10期刊
农民两进中南海告状 来源:中国统一战线 时间:1998-10-10期刊
党史上的今天(5月7日) 来源:人民网 2007年09月07日 
毛泽东是如何走上建党道路的 来源:金台资讯 20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