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我想跟你们到队伍上。”

这是一个十二岁的少年,面对红军时说的一句话。

他以虚报年龄的方式,加入了红军庞大的队伍中!

后来,这名十二岁的小少年被国家授予少将军衔,成为了至今还健在的最年轻的一位开国将帅,他100岁。

而另一位最年长的将帅,已经110岁。

以血肉铸就新中国的开国将帅,如今便只剩这两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甘被命运打倒

1935年10月1日,是王扶之刚加入红军不久的日子,红75师、78师、81师要在劳山的东西两路设下埋伏,以钳形之势将东北军110师夹击消灭。

红军装备落后、武器稀缺,可以分配给娃娃兵王扶之等人的武器,只有一柄梭镖。

在子弹如雨扫射的战场上,王扶之便是凭借这一柄梭镖,从敌人手里抢过了属于他自己的第一支马拐枪!

他所在的队伍为少共营,营里最小的15岁,最大的17岁,在报名参加红军时,王扶之谎称自己已有十六七,成为了少共营200多名娃娃兵中的一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敌110师进行围歼时,少共营的任务是攻下一个小高地。

下午2点左右,毫无设防的敌军终于进入红军包围圈,面对突如其来的埋伏,这支部队顿时乱了阵脚,而红军3个师同一时间发起进攻,瞬时间将这支部队打散。

敌军一散,红军便可逐一击破。

被安排拿下小高地的少共营分成3个梯队,1梯队正面进攻,2、3梯队两面迂回形成合围。

此时,占领目标高地的110师眼看来者全是一批小屁孩,无一不是轻看,口中一边叫嚣着成不了什么气候这类话,一边猖狂地朝娃娃兵们扫射着子弹与大炮。

可他们不知,有一句话叫——初生牛犊不怕虎!

少共营利用身轻如燕的优势,加上3个梯队各自配合,扛着梭镖或鸟枪等武器弓身冲上高地,王扶之也在其列。

子弹与大炮从脚下、头顶、耳边不停歇地呼啸而过,落在周围炸得震天响,可王扶之心中毫无惧意,扛着梭镖硬是冲到了敌人近前,在对方下一发子弹正要射来时,尖锐的梭镖头已经稳稳抵在对方的脖间。

缴枪不杀——他的声音还夹着稚气,脸上却拥有了作为一名战士的杀气。

敌人在冰凉坚硬的触感威慑下,只能颤巍巍跪下,将枪用双手托举过头顶。

这一把枪,便成为了王扶之加入红军以来的第一把枪!

他所在的少共营更是成功将小高地拿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不久之前,王扶之还只是富农家中的一名小短工。

原本出身很苦的他,5岁时,母亲不幸离世,之后一家生活越发困难,不得已王扶之一家只能从陕西搬往延安投奔亲戚。

亲戚是地主,父亲帮他们做活,小小的王扶之也帮忙放牛,以此来换个一餐半食。

年纪稍长些,王扶之便东家西家地去打短工,后来因父亲到处求人,才得以进入了一家私塾去学了3个月的三字经等简单知识。

之所以想加入红军,是他看到了红军与百姓的和谐共处,红军会帮百姓挑水、翻地、扫院子各类力所能及的劳动。

后来劳山一战后,王扶之被调到75师223团,成为了一名通信员。

因他的机灵,次年2月又被安排到军团部测绘训练班学习起了测绘知识。

学成后,他从一名测绘员,晋升为团测绘股长,然后到团通信参谋,再到司令部通信股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漫长的战争岁月,他参加了平型关、阜宁、两淮、辽沈、平津等各大小战役,在这无数次战争中,他又从以泽量尸的战场捡回一条命。

如,在他升为副师长、奔赴朝鲜作战的那些年月里,几乎就要与数十万志愿军战士一般,马革裹尸于异国!

死里逃生

1952年,险些命丧于朝鲜的王扶之绝对想不到,来日他不仅高寿超过100岁,还成为了健在的开国将帅中最年轻的一位。

王扶之于1950年10月21日以志愿军39军115师343团长之位赴朝作战,且在抗美援朝5次战役里均参与其中。

1952年夏末,这时的王扶之被任命为代理师长,领兵坚守临津江以东这片重要阵地。

临津江距离当时的汉城不过75公里,属汉江支流,从三八线穿越而过,敌军只要攻克,那么下一步便可朝三八线推进。

为了不让敌军占领,王扶之率部誓死坚守。

而敌军为了攻克,不惜出动大量火炮攻击,数量之重,可按吨来计算。

王扶之便是在这样雷鸣震震的炮火里利用洞穴做掩体与众参谋商量部署与战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一阵山摇地动,山洞在炮火的轰炸下瞬间粉碎,王扶之等人也在顷刻间被掩埋。

他的身体经巨大的气流撞击后又被碎石杂物牢牢压住,来自新华社的战地记者与其他3位同志当场牺牲,洞穴里幸存的,只有王扶之与另外的两名同志。

3人在炮火炸开的瞬间陷入昏迷,等到清醒之后,依靠着求生的强烈意志、忍着身体巨大的痛楚,终于在3个小时后从碎石堆里爬了出来。

洞口早已被封住,他们无法靠自己的力量扒开那些沉重的石块,也无法辨认哪一边是出口,便只能利用身边的工具敲击发出声响,以此来通知洞外的战友。

他们被困在山洞里超过30个小时,食物、水源、氧气,每一项都足以要走3人的性命。

为了拖到部队来救援,3人只能将尿液收集起来——这,是他们唯一的水源。

被埋在山洞里的30多个小时,王扶之等人从未有过一刻害怕,唯一不甘的是,不是死于与敌人的厮杀。

怀揣着这样的念想,负伤的王扶之3人终于等来了部队的营救。

而纵使无数次像这一次死里逃生,他依然敢于站在前线,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下,指挥战士奋勇杀敌!

后来,抗美援朝结束,他带领部队凯旋而归,又在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名副其实的开国将军。

如今,这位将军已满100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另一位还健在的开国将军,则是比王扶之年长十岁的张力雄。

1936年12月,这时的红军已经完成了2万5千里的长征,红1、2、4方面军已在甘肃会宁会师,接下来,便是要重新建立根据地。

而当下的中国,几乎都被国民党占领,想要从装备与人数远胜于自己的国军手里夺回城池、建立根据地,其中的艰险与苦难可想而知。

但这一条路,红军不得不走。

于是,2万多人的西路军奉命西进,建立河西走廊根据地。

1936年12月30日,作为西路军开路先锋的红5军奉西路军总部指令,由甘肃山丹县出发,而张力雄,则为该军45团政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5军在攻克甘肃临泽后,又乘胜追击朝高台进军,并很快也将该县占领。

高台属兰新公路咽喉要道,我军若想挺进河西,则必须要将高台牢牢握在自己手中,故而国民党势必会重兵出击,断我红军之谋划。

于是,高台这一场血战,打了8个日夜,成为了张力雄这一生中记忆最为深刻的战斗。

英魂不熄

张力雄以为自己也将命绝于这一年,然而,他不仅110岁还健在,甚至以开国将军这一身份,亲见昔日武器落后稀缺的中国创造出了歼20、核潜艇、航空母舰等一系列国之重器!

1937年1月2日,在占领高台的第二日下午,国军便已集结6万多的马家军等部兵分两路朝高台迅猛扑来。

一路,是主攻城西,阻我部队继续向西挺进,另一路则安排在城南与城东,堵死城内的红5军一切可向大部队求援的通道。

6万多的部队,高台的红5军只有2800多人,情况更恶劣的是,能支撑红5军与敌人抗击的武器弹药已所存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斗从1月12日开始,敌军连续发动30多次进攻,因武器与兵力奇缺,红5军上至军长董振堂,下至每一位战士无不投入战斗。

敌军的炮火对准城墙,震耳欲聋的轰鸣与冲天的火焰猖狂地叫嚣个不停,敌人在火力的掩护下数度爬上城墙,但均被红5军一次次打退。

武器稀缺,他们便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物品,诸如扔砖头、倒开水、丢梭镖、砸铁棒,甚至是城墙上结的冰块。

红5军一边迎击着敌人强悍攻击,一边一次又一次安排骨干乔装出城,试图求援临泽部队或西路军总部,但无一成功。

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红5军最终陷入弹尽粮绝的地步,高台被敌军攻克,城内外横尸遍野,城墙之上遍布猩红的血液,军长董振堂等将领的头颅被残忍割下悬挂在城楼。

2800多人,只有少部分突围了出去,而张力雄在与敌奋战中左腿被弹片射穿,刚紧急包扎完,敌军已攻略城池。

行动不便的他随即被城内一名名叫柴维仁的老百姓藏到了家中的夹墙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占领了高台的马家军在城内大肆搜捕的同时,还在城内对百姓烧杀劫掠,在搜捕的过程,共有超过2400名红5军伤员及群众被抓捕。

陷入绝境的,不仅是红军,还有无辜的百姓!

悲愤又负伤的张力雄一直被柴维仁藏身夹墙,这才免于一难。

数日后,马家军的搜捕已到尾声,张力雄被柴维仁安排在一辆运输猪、马粪便的牛车上,因车上满载的粪桶与恶臭的气味,敌军并未仔细检查,如此,二人顺利出了城。

逃出城后,伤势未愈的张力雄翻山越岭,终于在倪家营子与西路军总部汇合。

高台战役的残酷、董振堂与战士们的牺牲,让他即使过了数十年,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依然犹觉历历在目,也才有了那句——他们死得太惨烈了!

纵使他在长征路途上三过草地、险些被吃人的沼泽吞没、为了让战士有食物下肚,将一直珍视的皮带煮来吃,这一切,都没有高台战役来得更让他痛心难释怀!

张力雄从土地革命,走到抗日、解放战争,身边的战友先后牺牲,又有新的革命力量加入,唯有他与王扶之等少部分健在的同志在累积的功绩里一步步晋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张力雄从解放军西南军区炮兵部队政治部主任一路被提拔为云南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政治委员等要职,而后又在1955年与1961年,先后被授予解放军大校军衔与少将军衔。

如今的张力雄,已经110岁高龄,与王扶之成为了新中国唯一健在的开国将军。

那些从血河滚滚的战场上走出来的战士们,正在逐步老去并归于尘土,留下来的新生代当携手接过他们的担子,让我中国实现复兴!

参考文献:
《王扶之(1923-,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子洲县人民政府
《高台血战》——高台县人民政府网
《【家乡党史】血战高台》——甘肃路桥善建科技
《张力雄:“我们是打不烂的‘铁流后卫’(图)》——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