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在国民党内部,有这样一个人。

身为临时政府国会议员,他信仰“三民主义”,反满清,斗军阀;身为国民党元老,他却处处与蒋介石作对,被内部戏称他有“反蒋癖”。

然而,任谁也没有想到,他的真实身份是我党隐蔽战线上的一名战士——李锡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国家内忧外患之际,他暗中潜伏五十余年,身份鲜为人知,直到1979年经邓颖超透露才为世人所知。

那么,李锡九是如何成为中共秘密党员的?双重身份的李锡九是如何顺利潜伏的?

潜伏要素:高调、人缘好

有一种潜伏,越低调,越普通,则越安全;而与之相反的另一种潜伏,越是高调越是难以让人分辨,李锡九就属于后者。

他的“高调”,从与蒋介石作对开始。

1927年1月3日,一场人为操控的会议——中央政治会议临时会议在南昌召开。

而这场会议的操控者,蒋介石,却显得心情极为压抑。

自孙中山先生逝世后,蒋介石在军界的权力逐渐增大,而权力集中没有给他带来期望中掌权者的快意,反而让他的心理时常处于压抑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把这一切都归于我党对于他的压迫和制约,与我党的矛盾成了他必须解决的问题。

他试图通过这场中央政治会议,来打破这份制约。

然而,在我党代表以及国民党左派人物的反对下,他的计划再次落空。

1927年初,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与此同时,出任武汉国民政府监察院委员兼军事裁判所所长的李锡九被蒋介石彻底记恨上了。

原因就在于他对于“迁都南昌”的坚决反对。

然而,李锡九与这位国民党最高统帅唱反调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李锡九及国民党左派对此表示强烈谴责。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李锡九积极奔走于各反蒋实力派之间,多方联络倒蒋,还加入了反蒋联盟。

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与蒋介石公开作对,在引来蒋介石不满的同时,很好的隐藏了自己的身份,毕竟,任谁也不会相信,一个潜伏的共产党会如此高调的与国民党当局对着干。

当然,李锡九顺利潜伏五十多年,光靠高调这一点是行不通的。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蒋介石之后,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也就在这个时候,武汉军警督查处的监室里羁押了一个国民党官员。

这个人就是李锡九。

其实,从潜伏开始,李锡九就预料到总会有这一天的到来,只是他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抓他的人是武汉国民政府代理主席徐谦,抓捕来的突然,以至于与汪精卫交好的他都没有听到一点的风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关押的李锡九不断地思考着两个问题:自己暴露了吗?他的暴露会不会给党造成影响?

李锡九很快否定了这个想法,党内知道他身份的人少之又少,即便受审,也不会指认出自己。

想到这里,李锡九突然放了心,既然身份没有暴露,那自己这一趟牢狱之灾想必和自己公开批评反革命政变有关,这样一来自己被抓就不会牵连其他人。

抱着牺牲准备的李锡九却没有想到,一个人的出现,让事情出现了转机。

被捕后,李锡九很快就被提审,他注意到主审对他的态度似乎有些奇怪。

仔细看向主审的脸,李锡九很快想起了几个月前的事情。

那时他还是武汉国民政府军事裁判所所长,胡汉民曾抓获过一个蒋介石的暗探交给他审理,他在审理过后,觉得裁判所判处此人死刑的刑罚过重,于是撤销了他的死刑。

这个提审他的人就是当初的暗探。

令李锡九意外的是,这个人很重情义,为了报答他当初的“救命之恩”,将他藏在了自己家中避风头。

之后,李锡九在国民党内部的一些老朋友为营救他积极奔走,汪精卫也致电汉口,要求释放李锡九,最终,李锡九重获自由。

离开汉口的李锡九回到了北平,并在那里继续高调反蒋,结交好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前排左一为李锡九

凭借着独特的潜伏方式,李锡九在国民党一待就是几十年,借着他的特殊身份,默默为我党做出贡献。

而说起李锡九入党一事,还颇有几分戏剧性。

救人、办学、促合作,与共产党的不解之缘

1922年,赴京参会的李锡九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人。

俄国十月革命后,国内进步人士纷纷转向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李锡九也对马克思主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作为一个信仰“三民主义”的民主主义者,即便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却也很难完成身份的转变。

就在这个前进方向的岔路口,李锡九遇到了李大钊先生,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先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认识让李锡九心中的天平开始倾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民党内部党派的倾轧,官员的腐败,让他对共产主义的向往与日俱增,最终,他蜕变成了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并在同年,由李大钊介绍入党。

但由于李锡九此时双重身份的特殊性,组织决定由李锡九秘密入党,保留其国民党党员身份,从此李锡九就成为了我党潜伏在敌人心脏的一把利剑。

身份的转变,让李锡九与我党之间更为亲密,他作为秘密党员完成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

邓颖超曾表示,李永声对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有贡献的。

这个李永声就是李锡九。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李锡九作为国民党直隶省代表出席会议。

会场气氛略显紧张,在座的代表对《中国国民党章程》的通过与否出现了分歧,国民党右派分子坚决反对这一议案的通过,反对国共合作,这种行为一度让会议陷入停滞。

面对这种情况,李锡九在会场慷慨陈词,对右派分子的反共言论进行有力的驳斥。

最终,在李锡九与国民党左派成员的坚持下,议案成功通过,第一次国共合作达成。

根据会议要求,同年2月,李锡九、江浩等人在天津建立了国民党直隶省党部以及天津市党部。

就是这个时期,任组织部长的李锡九与任妇女部长的邓颖超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李锡九继续为党的民族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1924年10月22日,以往平静的北京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天夜里,一大批军队从城外进京,然后迅速行军,包围了总统府,并囚禁了曹锟,这就是著名的北京政变。

而这场政变的指挥官就是直系冯玉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冯玉祥之所以有这样的举动,和李锡九的努力分不开。

为了推进统一战线的建立,李锡九不断接触冯玉祥及其下属的众多高级将领和幕僚,并与之交好。

随后,李锡九对冯玉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细致分析了冯玉祥目前所面临的局势,最终使得冯玉祥脱离了曹锟以及吴佩孚,站到了国民党一边。

这场政变使得直系军阀势力被瓦解,极大的促进了统一战线的建立。

在李锡九潜伏的五十多年中,创办女校和农民夜校、解救五卅运动被捕同志、购买枪支弹药组建别动队、促进全国解放……这些行动中都有他的身影。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李锡九依然坚持不懈地为国家建设奉献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排左三为李锡九

无怨无悔跟党走

新中国成立后,李锡九曾担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副主席,任职期间他始终以人民为中心。

1951年,河北省政府召开了一次讨论全省预算的会议。

会议进行很顺利,直到有人提出,省内应该多向中央要钱,以便省内开展工作。

这个提议一出,立即受到了李锡九的反对,李锡九表示和中央多拿钱,那中央又该拿什么来建设国防?

提议的人被李锡九的问题问的哑口无言。

李锡九接着说到,新中国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好不容易结束了改变了国民党领导下的分裂状态,政府工作人员应该全心全意地拥护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这样才能建设国家。

李锡九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关心群众,为人民谋福利。

1952年3月,正在和往常一样工作的河北省政府主席杨秀峰收到了一封信。

看完信的杨秀峰满是感慨。

来信的是李锡九,此时的他已经病重住院多时,而即便如此,他仍然放不下工作,在给杨秀峰的信中,通篇都是对河北省发生的春疫和防病工作的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2年3月10日,李锡九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

全面抗战爆发前,李锡九动身前往延安,见到了他心之所向的革命圣地。

而十几年后,这个为革命奋斗一生的老人在新中国的首都安详离世。

李锡九一生生活简朴,对吃穿的要求不高,只求温饱,而不追求奢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尽管他年事高、职务高,但从不特殊,而且总是谢绝各种特殊照顾,并常常教育身边工作人员和子女勤俭节约,廉洁奉公。

然而,李锡九中共秘密党员的身份却始终未能公开。

直到1979年,邓颖超在核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送审的周恩来关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关系的文稿时,才向众人透露,李锡九是中共秘密党员,一直以秘密党员的身份从事工作。

这样,李锡九潜伏国军五十余年,为中国革命无私奉献的事迹才为众人所知。

2018年3月10日,李锡九同志逝世66周年纪念活动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隆重举行,近百人参加活动。

默默为国家奉献一生的李锡九,将始终被国家和后人铭记。

参考文献:
《被孙中山和周恩来赞为谋国之士的李锡九》——党史博采(上),作者冯晓蔚 2023-08-05 期刊
《李锡九:双重身份的传奇人生》——文史春秋,作者叶介甫 2015-05-10 期刊
《双重身份演绎传奇人生》——党史纵横,作者田野 2015-04-01 期刊
《“革命使者”李锡九》——乡音,作者香茵 2013-08-10 期刊
《蒋介石与1927年“迁都”之争》——南京社会科学,作者李玉 2010-10-15 期刊
【红色记忆】李锡九传略
衡水籍第一名共产党员:为革命漂泊一生的李锡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