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64年12月26日,钱学森受邀去参加一场私人宴会。

到达宴会所在地,他驻足四望,席间来宾除了国家领导人以外就是各科研界代表。

最让他惊讶的是,自己的座位竟和毛主席紧挨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人在放松的环境下开始交谈,毛主席拿出烟,递给了旁边并不抽烟的钱学森。

即便很疑惑,他还是伸出双手去接。

结果,毛主席收回递烟的手,并且意味深长的对他说:

“自力更生。”

面对这一幕,大家不明所以,不知该作何反应,本来热闹的气氛因此变得严肃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为什么要收回递出去的烟,对钱学森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原子弹”之父的诞生

1976年9月9日,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去世,举国同悲。

从广播电台听闻噩耗,钱学森愣在原地许久,不敢相信主席就这么离开了,非常难过。

对他来说,毛主席是自己人生中一位很重要的引领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4年10月16日,在中国西北部的荒凉戈壁中,一群人严阵以待,操作员在万众瞩目中准备按下发出最终指令的按钮。

伴随着机械声冰冷播报的倒计时,现场众人的心中却是热血沸腾。

“五,四,三,二,一,嘭!”

巨大的爆炸声冲击着人们的耳膜,一个巨大的金色火球从地面冲击而起,没入云层,又在云中翻滚着成为一朵巨型的蘑菇状黑云。

这朵巨型蘑菇云的现世,意味着中国原子弹研发成功。穿着厚重的防辐射服的研究员们激动不已,他们大笑着,欢呼着,拥抱着庆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钱学森立即将这一好消息报告给中央,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非常高兴。大家的努力和付出,有了回报。

自此,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等四个国家后,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也是整个亚洲地区首个有核国家,打破了西方的垄断。

我国的国防实力提升了很多,让其他国家不敢轻易来犯,科技实力同样得到了很大突破。

对于我国在军事上迈出的这一大步,毛主席开心不已。

不过,这份喜悦没有让他忘记更重要的事情。

生活上,他一直简朴节约。每年生日,他都是简单地吃一碗面,有时候连长寿面也没有,更别说举办什么宴会了。

但这一年,毛主席却破天荒地拿出一部分稿费,举办了一个小型宴会。

邀请的,大都是科研人员,钱学森也在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宴会前一天,他特意嘱托工作人员,把钱学森的位置安排在自己旁边,打算和对方好好聊一聊。

可见,毛主席对钱学森的重视和喜爱。

宴会开场,早已听闻钱学森事迹的众人,对他钦佩不已,感谢他带领科研人员一起,为国防事业立了大功。

钱学森很谦虚,急忙表示这是大家的功劳。

毛主席笑着说:

“你担得起,你是我们国家当之无愧的原子弹之父!”

他的一番话,将气氛推向高潮,众人从拘谨的情绪中放松下来,纷纷举杯庆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闲谈时,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除了毛主席本人和周总理外,其他人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会把烟递给钱学森,又把烟收回去。

正当大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望向毛主席和钱学森方向时,他捻着烟说道:

“以后还得是要自力更生啊,外人靠着不住啊!”
“自力更生”的始终贯彻

毛主席收回递给钱学森的烟说要自力更生,不仅仅是对他一个人讲的,更是要在场所有人明白这一点。

钱学森体察到言中深意,连连表明会将主席的谆谆教诲记在心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的确,毛主席的这一番举动,大有深意。

1960年,中国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拒绝向苏联屈服后,赫鲁晓夫企图控制中国的计划失败。

于是,恼羞成怒的赫鲁晓夫,下令召回全部在华工作的专家、带走全部相关资料,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的合同。

一时间,中苏关系急剧下降不说,中国的核计划陷入停滞,重新陷入独自摸索的阶段。

好在有钱学森等人的不懈努力,用极短的时间研发出了原子弹,令全世界刮目相看。

此时,毛主席强调要自力更生,是希望大家不要因为原子弹的成功爆炸而松懈,还要继续努力,进一步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提升整体的军事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这不是我党和他第一次提出要自力更生。

早在1941年,由于国民党和日寇大规模扫荡,且对我党进行经济封锁、军事包围,我党的处境非常艰难。

战士们没有吃的、穿的,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等人看到后非常心疼。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主席认为得自给自足。所以,他和其他领导人带头在延安发起大生产运动。

紧接着,王震根据中央的指示,率领八路军120师359旅开发南泥湾,大大缓解了我军吃穿难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国后,我党明白只有当自身真正掌握理论技术,国家才能做到真正的强大,才不会受制于人。

伟大的民族并不会轻易的认输,中国人民不会放弃。

1956年2月16日,周总理和陈毅听闻钱学森访问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消息后,一同接见了他,三人就核计划的未来构想相谈甚欢。

两人了解了钱学森过硬的实力,便将导弹研制的方案委托给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才刚回国不久,但对国家基本情况了然于胸的钱学森干劲十足,很快起草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

这份意见书将中国核武器从构想到实现的过程一一囊括,其中也提到了要自力更生。

他吸取苏联突然撤走的教训,靠着储备丰富的理论实践知识,带领着我国的科研团队,脱离仪器精良的各种设备,扎根在艰苦卓绝的西北环境中,独立自主的研制出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后来,得到毛主席的提示,钱学森等人更是将“自力更生”这一信条运用到整个研究生涯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6年10月27日,一条巨龙托举着核弹头拔地而起,我国首枚导弹核武器在西北导弹发射基地上空,距离地面几百米的预定高度成功爆炸!

这是钱学森提出的导弹与原子弹结合的设想,为了这次实验,全体实验人员可谓是“锱铢必较”。他们多次反复测验导弹的飞行试验,为了一点数据偏差而彻夜攻克。

终于,实验的成功让我国的军事实力再次跨出一大步。

而我国在物质条件称得上差的局面下,取得如此喜人的科研成绩,更是进一步表明了我国实力不容小觑,也为我国稳坐世界大国行列增添筹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0年4月24日,再次由钱学森作为负责人的牵头项目——人造卫星项目公布于世。

长征一号”托举着“东方红一号”缓缓升空,在《东方红》的动人音弦中,中国普天同庆。

最让人骄傲的,是这些研究成果全由中国人自主研发创造。科研人员始终将毛主席叮嘱的“自力更生”放在心间,努力实现,填补了我国多处空白。

一生只为国

钱学森不止践行自力更生,还将一生献给了国家和人民,且不求名利。

他曾说在美国学习和工作,是为报效祖国、为人民做点事做准备,从没有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因为自己是中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5年,在美国获得的各种地位和财富的他回国,从此开启了中国属于“核”的时代。

大家热烈欢迎他,知道这位高端人才曾参与美国第一枚卫星的研制,对他充满了期待。

毛主席等人,更是亲切接见了钱学森,交于他重任。

而他,没有让所有人失望。

他始终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和科技进步,奔波劳累。

这样一个在中国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之人,晚年却丝毫不愿意因私事麻烦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7年,已经86岁的钱学森身体抱恙。

年轻时,他工作的西北研究基地条件差、气候恶劣。加上物资匮乏,寒冷的冬天他只穿一条裤子。

留下隐患的身体在年老后露出端倪,他双腿得了严重的风寒。经过检查后,医生告知他之后很难独立行走,必须长期卧床好好静养,再也不能过于劳累。

听完,钱学森非常失落。他难过的不是自己无法行走,而是不能再为人民服务了。

他最不能接受的是,还需要国家花钱来照顾自己,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了。

蒋英再清楚不过丈夫的拳拳爱国心,她列举多位退休名人的巨大贡献,不断鼓励,这才让他重振乐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钱老依然关心国家大事。不方便和国家、军队、各方面的专家见面,他就用写信的方式,和对方探讨中国的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

2009年10月31日,钱老逝世。三军仪仗队抬棺,他担得起这份荣誉。

纵观他荡气回肠的一生,淡泊名利,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只为了忠于国家和人民。

向钱老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