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中央根据地的第五次反“围剿”以失败告终,红一方面军也被迫离开中央根据地,伟大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开始。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红军都离开了根据地,也有一部分红军选择留守苏区,坚持游击战争,这部分红军被称为南方八省留守红军,他们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改编为新四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也曾参加过红军,为中央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做了很多工作。不过,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此人并没有跟随红军参加长征,而是选择留守根据地,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保存了革命的火种,他的名字叫陈丕显。那么,陈丕显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陈丕显出生于1916年,福建人,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青少年时期,陈丕显就受进步思想指引,开始参加革命活动。大革命时期以及土地革命时期,福建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陈丕显也开始参加各种进步运动,并在1931年成为一名正式党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入党之后,陈丕显长期活跃在中央根据地,在中央根据地内宣传扩红运动,为红军的发展壮大做了很多工作。同时,陈丕显也参与了中央根据地的反“围剿”战斗。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陈丕显没有跟随红军参加长征,而是留守苏区,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

红军长征的条件极其艰苦,留守红军的条件也同样艰苦,他们同样面临着敌人的封锁。陈丕显等人依靠顽强的意志指挥留守红军坚持游击战争,他们率领队伍突出重围,进入赣粤边游击区,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减少了红军主力部队长征的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方八省的留守红军改编为新四军,陈丕显也加入了新四军,并且为新四军做了很多动员工作,鼓励南方的有志青年参军入伍。那段时期,陈丕显参与创建了苏中抗日根据地,包括后续的解放战争时期,陈丕显也持续活跃在华东地区,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国后,陈丕显留在华东地区工作。那段时期,他参与领导了华东地区的土地改革以及镇压反革命运动。因为地理位置原因,华东地区流窜了很多国民党特务,给当地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陈丕显很好地完成了镇压反革命的任务,肃清了当地的匪患,他也因此得到了毛主席的赞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表现优秀,1952年,陈丕显被调到上海工作,此后他陆续担任了上海市委第四书记以及上海市政协主席、上海市委第一书记等职务,全面主持上海市的日常工作,成为上海市的“一把手”。

时间很快就来到1967年,这年一月,上海市委被“造反派”夺权,陈丕显也受到冲击,并被关押起来,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在这之后,陈丕显长期被关押,直到1975年才重新复出,担任了上海市革委会的副主任。不过,那段时期,陈丕显在上海过得并不开心,他给上级写信,希望能离开上海,先到北京治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5年10月,陈丕显到达北京,住进中组部招待所,一直等待分配工作,直到粉碎“四人帮”后,他的境遇才逐渐改善。在这之后,陈丕显陆续在云南以及湖北等地工作,并在1978年被任命为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相当于今天的湖北省委书记),全面主持湖北的日常工作。晚年的陈丕显又回到北京工作,他还担任了中顾委常委等职务,于1995年因病去世,享年7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