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闲话漫谈历史系列的第二篇,主要是为大家讲述大文豪郭沫若的故事,通过详述他身上是非功过和人生结局,以此来希望读者朋友们能从中吸取到一些经验和教训。

提起郭沫若,大家的评价可谓是极端的两极分化,夸他的骂他的人都很多,但却很少有人能够公正地客观看待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尊敬他的人会竖起大拇指,会对他身上的头衔如数家珍:“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政治家”,并推崇此人是一位文化艺术领域的大师!

厌恶他的人,又会对他嗤之以鼻,批评此人是:“见风使舵、毫无立场,见利忘义、卖友求荣,破坏文物,对婚姻不忠等!”

甚至在很长一段的时间里,互联网上都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说在民国时期,鲁迅曾经这样骂过郭沫若:“远看是一条狗,近看是一条东洋狗,就在眼前,噢,原来是郭沫若先生!”

当然,后来经过若干名专家学者的考证,得出上述的段子为假。应该是有人很讨厌郭沫若,所以才假借鲁迅之口痛骂郭沫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我们就从事实出发,用史料为大家勾勒出一个真实而完整的郭沫若。

为了能够方便大家的阅读,本文将从以下几个部分来分别描述,分别是年少时期的郭沫若、在国民党政府中任职的郭沫若、在我党任职的郭沫若、他的几段婚姻、他的考古生涯、他和其他大文豪的骂战、作者的点评等。

反对包办婚姻,与日本女子结婚

1892年,郭沫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的一个破落地主家庭。

其祖父由于仗义疏财,好交朋友,把祖上的家产基本败了个精光。到了郭沫若父亲郭朝沛这一代时,家底已经是非常薄弱了,只能勉强让一大家子人吃饱肚子而已。

也因此,郭朝沛便早早地辍学回家,开始学习钻研各种技能,从酿酒、榨油,到兑换银钱,再到粜纳五谷。甚至连当时利润颇高的倒卖烟土行业,郭朝沛也有所涉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靠着这些五花八门的赚钱路子,郭朝沛积攒下了一大笔财富。再加上他还略懂一些医术,经常会给乡亲们免费赠药,赢得了大家的敬重。

在郭朝沛的苦心经营下,郭氏家族总算是又缓了过来,成为乐山县的一个名门望族。

就是在这种衣食无忧的家境下,郭沫若降生了。到了5岁后,他开始在郭氏家族的私塾“绥山山馆”读书,自幼熟读《唐诗三百首》、《诗经》等古代文学作品,也为他打下了良好的国学基础。

9岁时,又开始在新式学校读书,接触到了进步思想。

1910年,18岁的郭沫若通过家庭关系,插班进了四川官立高等分设中学堂读书。第二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郭沫若返回老家组织民团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3年,郭沫若考入成都四川官立高等学堂理科,但并未就学;同年夏天,又被天津军医学校录取,思虑再三后,也最终未入学。

长兄郭开文了解到郭沫若的想法后,觉得年轻人应该多出去见见世面,就主动出资让郭沫若去日本留学。

到了日本后,郭沫若先在预科学校学习日语,后来又就读于冈山第六高等学校、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

在留学期间,由于空闲时间太多,郭沫若得以广泛接触到国外文学名著,诸如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等人的诗歌、戏剧作品,给他的内心深处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受此影响,郭沫若的内心也萌生出创作的心思,并先后发表了《地球,我的母亲》、《女神》等作品,还翻译了歌德的著作《少年维特之烦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凭借这些作品,郭沫若逐渐在国内有了一些名气,算得上略有薄名了。

1924年,郭沫若再次回到日本,翻译了《社会组织和社会革命》这本书,从此与马克思主义结缘,人生观有所改变。

两次被授予中将军衔

1926年3月,郭沫若应邀来到广州,担任广东大学文科学长,和学校里的一些共产党员结识,并在相处中,成为了好朋友。

周恩来同志当时正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在他的邀请和推荐下,郭沫若出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并兼任国民政府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教官一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当时的黄埔军校中,有很多教官和领导岗位都是由共产党员担任的,比较有名的除了有周恩来以外,还有叶剑英、恽代英、萧楚女、毛泽覃、包惠僧、阳瀚笙、李达、张申府、董必武、项英、陈毅、陈潭秋等人。

同年7月,郭沫若跟着国民革命军北伐,担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兼宣传科长。

自此,郭沫若成为了一名职业军人,成功完成了从一个文人到军人身份的转变。

1926年9月19日,北伐军攻克了江西省会南昌,扫除了扩大势力,取得了一定的胜利成果。为了鼓舞激励人心,国民政府军事委员在第二天举行了盛大的授衔仪式。

郭沫若虽然成为军人的时间并不长,却因为职务颇高,而被授予了陆军中将军衔,同时还兼任北伐军总政治部驻赣办事处主任。

授衔仪式完毕后,郭沫若和林伯渠、李富春等共产党好友在南昌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时期的郭沫若,在国内军界是陆军中将军衔,在文学领域是小有名气的诗人和文学家,本身又是出身富贵之家,可谓是风光无二,令人称羡!

可对于这些名头和光环,郭沫若似乎并不在意,他心中有着革命信仰,多次当面向周恩来同志提出了加入共产党的申请。

在经过仔细考虑后,周恩来同志一开始并没有批准郭沫若的入党请求,反倒是认为郭沫若以无党派人士的身份更能方便为我党做事。

老蒋也很看重郭沫若的才学,为了进行拉拢,又授予郭沫若“总司令⾏营政治部主任”的职务,每月津贴额外加三百大洋。

除此之外,一向很少对下属迎来送往的老蒋,竟然在郭沫若每次前来拜访时,都主动起身相迎。等到郭沫若离开时,老蒋又把他送到大门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为了让郭沫若能为自己所用,老蒋是又给钱又给职位,还给予了足够的人格尊重,可谓是诚意满满了。

甚至根据老蒋侍卫长王世和回忆,老蒋曾对郭沫若许诺道:“跟我一起回南京,只需假以时日,我就让你负责长江以南6个省的政务!”

面对老蒋的拉拢,郭沫若却只是拒绝道:“蒋先生,我搞政治是外行,只能这些文章,做一些宣传工作。”

老蒋无奈,只能作罢,又见郭沫若和我党来往甚密,于是逐渐疏远了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进入到1927年初,正在北伐军势如破竹,一路横扫旧军阀势力的时候。老蒋却投靠了大地主阶级和英美帝国主义,还不断地迫害进步的工人阶级。

郭沫若见状,深感道不同不相为谋,就写了一篇檄文《请看今⽇之蒋介⽯》,来痛斥老蒋的胡作非为。

1927年4月12日,老蒋悍然发动了“四一二政变”。郭沫若终于下定决心和老蒋决裂。他果断放弃了高官厚禄,决定投向我党的温暖怀抱。

为了行动方便和避人耳目,他化名为“⾼浩然”,并假装成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的参谋,一路化装潜行。

当时朱德也在南京,正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军党代表,郭沫若索性就住在了朱德的家中,在朱德的庇护下继续声讨老蒋。

不久,毛主席也看到了郭沫若的这篇讨蒋檄文,并大为赞赏道:“中国最有骨气的文人,该《讨蒋檄文》,比之三国陈琳所作《讨曹檄文》,更加令人振聋发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说,毛主席才是公开夸赞郭沫若有骨气的第一人。

老蒋在得知郭沫若弃官出逃后,十分恼怒,再加上之前的那篇檄文,更让他怒上加怒,立刻让侍卫处发布通缉令:

“电令所属⼀体严密缉拿郭沫若⼀名,务获归案惩办!”

一时间,大街小巷军警密布,郭沫若的处境十分地危险。不过幸好有朱德同志的掩护,他才得以安然无恙。

参加南昌起义,加入中国共产党

郭沫若在南京和朱德等人相处时,得知了我党准备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的消息,随即欣然前往参加了起义军。

之后,在随起义军大部队撤退的途中,经过老熟人周恩来和李一氓的介绍,郭沫若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51年的党员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国民党方面正在严密追捕,郭沫若只能搭船前往日本避祸。

从1928年2月,到1937年8月,郭沫若足足在日本待了9年多。期间,由于他的特殊身份,日本当局一直对他实行监视居住。

在日本的九年时间里,郭沫若主要从事文学创作,主要的原创作品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两周金文辞大系》。

此外,郭沫若另有翻译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战争与和平》、《生命之科学》等等。

可以说,在这几年里,郭沫若也没有虚度年华,确实也发表了很多佳作,为文艺界添砖加瓦,贡献不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七事变后,在国共两党组成统一战线的情形下,郭沫若从日本返回国内参加抗战。

由于郭沫若曾经担任过北伐军政治部副主任,有一定的经验。所以在1938年4月,郭沫若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军衔为中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后两次被授予中将军衔,不得不说郭沫若的革命资历不但比较早,更是有些耀眼!

1944年,郭沫若完成论著《甲申三百年祭》,作品被中共中央定为整风学习文件。

1945年,郭沫若前往南京参加了国共和谈。

1948年末,在东北地区被解放后,郭沫若前往当地参加了新政协会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先后当选为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郭沫若还连续担任了全国文联一、二、三届主席,是文艺界的掌舵人。

郭沫若的几段婚姻

第一任妻子:张琼华。

张琼华出生于1890年,比郭沫若大两岁,乃是四川省乐山苏稽镇张沟人。

她的父亲是当地的团总,因为是武官家庭,张琼华虽然会做家务活,却从小就没读过书,基本上属于文盲。

从这一点来说,熟读诗书的郭沫若和她确实不太搭。

1911年9月,在父母的媒妁之言下,张琼华和郭沫若订了婚。当时的郭沫若还正在外地求学,虽然心中不愿意,但为了成全父母的心意,只得接受这一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次年春天,两人正式成婚。可惜的是,由于是包办婚姻,两人心中都不太情愿。所以仅仅在结婚5天后,郭沫若就离开了乐山市。

郭沫若虽然离开了老家,却并未与原配离婚,因此张琼华只能一直独守在郭家。

直到1939年,郭沫若回老家为父亲奔丧时,才再次见到了张琼华,深感愧疚的郭沫若向她鞠了一个躬,道歉道:“对不住你了,我的一生如果有应该要忏悔的事,这要算是最大的一件!”

1980年,张琼华去世,享年90岁,两人无子女。

第二任妻子:佐藤富子。

1916年,郭沫若在东京求学时,和圣路迦医院护士佐藤富子相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后,两人相知相爱,成为了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佐藤富子的父母很反对这段恋情。而佐藤富子为了继续和郭沫若在一起,竟然和父母断绝了关系。

郭沫若得知此事后,心中大为感动,为圣佐藤富子改名为安娜,并把她接到了冈山同居。

从1916年到1937年,郭沫若在日本和安娜生活了21年,两人一起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人生育有四子一女,安娜则于1994年去世,享年101岁。

于立群:郭沫若的第三任妻子。

于立群是广西贺县人,生于1916年,比郭沫若小24岁。

她出生于名门世家、书香门第,祖父是同治年间的殿试第二名,即榜眼,后来做过从一品的满清高官。

生活在这样的官宦世家中,于立群从小就熟读唐诗宋词,又能写得一手好字。

到了30年代时,于立群家道衰落,不得不走出闺阁谋生,先后从事歌舞及电影表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立群有一姐姐叫于立忱,曾于1934年在日本治病时和郭沫若相爱,却由于现实的原因两人无法在一起。

无奈之下,于立忱不得不返回国内。

1937年5月,于立忱在病痛和忧郁中自尽。

因为有这一层因素在,郭沫若后来在与于立群结识后,对她十分地关照。渐渐地,两人日久生情,成为了恋人,并最终于1938年结为夫妻。

郭沫若和于立群共生育有四子二女,分为为儿子郭汉英、郭世英、郭民英、郭建英女儿郭庶英、郭平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郭民英和郭世英都英年早逝。两个儿子的不幸死亡,让于立群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

1978年,郭沫若去世后,于立群为了纪念他,编选了一部郭沫若的诗集《东风第一枝》。

1979年,于立群在北京故居自尽,时年63岁。

郭沫若被诟病的考古生涯

明定陵是明朝万历皇帝的陵墓,也是唯一一座被发掘的明代皇家陵墓,而负责人正是郭沫若和吴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6年,在郭沫若的主持下,我国组成了考古队开始对明定陵进行挖掘。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当时的考古队并不专业。很多设备都没有,一些保护措施也没有跟上。

首先,考古队的很多成员是当地的农民百姓,用的工具就是最简单的锄头和铁锹。

其次,对于里面的文物,考古队员们都是直接用手拿,丝绸锦缎的文物直接氧化破碎。而金银制作的文物,要么是氧化,要么是被人私藏盗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明定陵很多文物都是直接被丢入库房中,一点也没有进行保护措施。

根据统计,明定陵出土的3000多件文物中,除了有小部分保存完整外,有些是氧化破碎了,有的是被队员们私藏了,有些则是被人从库房中盗走了。

很多陵墓的古书,都被村民们拿回家烧火了。包括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楠木棺材,也是被随意地丢在一旁,最终也成为了烧火的木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关键的是,发掘完明定陵后,专业的挖掘报告一直没有写出来。

直到1990年,即郭沫若离世12年后, 定陵的挖掘报告才终于出炉,这也为我国考古业提供了帝陵挖掘的经验,也给保护性发掘提供了很多的借鉴作用。

因此,考古学家郑振铎和夏鼐上书国务院,表示以当时的技术根本不足以保护文物,挖掘陵墓就是破坏陵墓。

周总理得知此事后,也非常地重视,便下了一个命令,即“十年不开帝王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虽然郭沫若还多次提出要求,想要开挖乾陵和秦陵,都被周总理给拒绝了。

所谓乾陵,就是唐高宗李治的陵墓,秦陵则是秦始皇陵。

郭沫若和鲁迅的骂战

郭沫若和鲁迅都是赫赫有名的大文豪,并且两人都是世家子弟,出身名门。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两人由于创作方面的认识分歧,多次展开了公开的“骂战”。

先是鲁迅发表了《呐喊》,郭沫若感觉不对自己的口味,再加上他当时刚和郁达夫等人成立了创造社,急需造势,便写了一篇批评《呐喊》的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快,创造社就靠着批评《呐喊》而出名,也吸引了很多日本留学归来的年轻学子们。

这一番举动让鲁迅很不快,就回击道:“做了这许多作品的如创造社诸君子,也不过印过很小的一张三人的合照。”

1925年,在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大背景下,两人也冰释前嫌。鲁迅还夸奖道:“似只有创造、未名、沉钟三社,这三社若沉默,中国全国真成沙漠了!”

1927年12月,创作社的几位年轻的主笔人决定拿鲁迅开刀“破四旧”,将鲁迅和他的文章大肆批判,并说鲁迅是“常从幽暗的酒家的楼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郭沫若已经身在日本,此事本和他无关。

不过,当他看到鲁迅驳斥创造社文章后,以为鲁迅是奔着他来的,所以郭沫若也下场发动骂战。

郭沫若开口道:“鲁迅的文章我很少拜读,提倡趣味文学的《语丝》更和我无缘。”

并且,郭沫若还批评鲁迅:“封建余孽”、“法西斯”。

而鲁迅作为进步文人,一向是对这种词语很排斥的,没想到竟然被一个年轻人扣在了自己的头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此之后,鲁迅彻底地和郭沫若划开了界限,公开表示道:“我近来太看不起郭沫若、田汉之流。”

此外鲁迅还对郭沫若将原配妻子留在老家几十年不管不顾的行为,十分地鄙视。鲁迅虽然也有一个原配妻子朱安,但却一直供养她,给她比较好的生活待遇。

而且,郭沫若从日本回国后,对第二任妻子安娜和五个孩子不管不顾,不但很少邮寄生活费,连一封信都没有写过。

由此,鲁迅给郭沫若的评语是五个字:“才子加流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位大文豪的骂战持续了很久,直到鲁迅先生去世后才烟消云散。

根据史料记载,鲁迅先生去世后,郭沫若还特意上门祭拜,也许在他的心中对鲁迅的才学也是非常地佩服的!

总结

根据以上文字的详解,我们可以看出郭沫若先生的人生履历是非常地丰富,

第一:郭沫若确实有才学。

他自幼熟读儒家经典书籍,又上过新式学堂,去日本留过学,肚子里的墨水挺多!

他的文学作品有《抱和儿浴博多湾中》、《凤凰涅槃》、《女神》、《卓文君》、《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甲申三百年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郭沫若的革命资历挺深!

早在1911年宣统皇帝退位后,他就从学校回到老家组织民团,响应辛亥革命。

1918年,他在日本留学期间,和同学们罢课抵制签订“二十一条”的签订,次年又积极响应五四运动,组建了爱国社团。

二十年代时,又是在周恩来同志的推荐下,郭沫若担任了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郭沫若先后两次被授予中将军衔,并于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成功加入了我党,入党介绍人则是周恩来同志!

所以说,郭沫若的党内资历是比较高的!

第三:郭沫若对前两任妻子有亏欠。

郭沫若是一位大才子,自古才子配佳人,再加上他又出身名门,更是惹来了女孩们的爱恋。

根据史料记载,郭沫若共有五段恋情,三段婚姻。

其中原配妻子张琼华一直独守老家空房,一待就是68年,期间郭沫若几乎对她是不闻不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任妻子安娜来自日本东京,为了和郭沫若在一起,不惜和父母断绝了关系。两人共生育有五个孩子。

郭沫若从日本回国后,此生没有再回去过,也基本没有寄过生活费和书信给安娜。而且,在此期间,安娜还受到了过日本当局的严刑拷打,日子过得很艰辛。

直到1948年,安娜才凑齐费用从日本到中国,带着五个孩子前来寻找郭沫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安娜得知郭沫若已经娶妻生子后,不禁一阵心酸,再加上郭沫若的回避态度,她决定离开,被其他人拦下。

1949年,在周总理的关照下,安娜和五个孩子都获得了中国国籍,安娜的名字也改为郭安娜,和其他人一起参加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

可以说,对于前两任妻子,郭沫若是有些亏欠的!

第四:郭沫若对鲁迅的批评有些出格!

其实,两人的这场论战,也是从郭沫若等人的批评鲁迅的文章先开始的。本来也只是对文章的批评而已,没有上升到人身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中间有一段时间,鲁迅和郭沫若的关系略有缓和,两人还成为了朋友。

只不过到了后来,随着形势的变化,郭沫若批评鲁迅是:“封建余孽和法西斯蒂”,这才让这场骂战升级的。

作者的点评

总结一下就是,郭沫若先生的身上有很多闪光点,对中国的革命道路的建设有很大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与此同时,正如文中所说的那样,他的身上也存在着一些缺点。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谈论一个人的时候,一定要全面看待,公正地去评说哦!

那么,读者朋友们,你们认为郭沫若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