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众多干部都被派去各地工作。其中浙江杭州是中国的重要宝地,有不少干部在此工作,毛主席也经常来到此地视察,顺便见见很多老朋友。

不过,有对老朋友很特殊。他们是革命伴侣,投身祖国建设,在杭州都身居要职,是典型的革命先驱。

毛主席每次来到杭州,都会见见他们,和他们聊天叙旧,从国家建设聊到生活家常。他们是谁呢?毛主席为何每次去杭州都要见他们?

这还要从一位井冈山的女兵说起。

吴仲廉是湖南人,从小天资聪颖,清秀恬静,写得一手娟秀的毛笔字。1926年的夏天,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席卷南方,她受到革命的洗礼,投身革命。在曾志的介绍下,她加入中国共产党。

碕(qí)石年关暴动后,她跟着部队陆续参加多次战斗,成为一名勇敢的女战士。后来她跟着部队,上了井冈山,被调到红四军政治部工作,在毛泽东身边担任书记员。那个时候很缺干部,她经常一个人干几个人的工作,从抄文件到印材料,样样都很出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吴仲廉

那段时间,她经常给毛泽东抄报告,听他讲话,增长不少见识,也明白了很多革命道理。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就是她亲自抄写出来的。随着中央根据地不断扩大,很多青年妇女要求加入红军。

经过中央军委协商,她被编入红军学校女子义勇队,成为义勇队的指导员。按照组织的安排,她经过半年的训练,才正式成为一名红军干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决定开始长征,她不畏艰难,成为为数不多走完长征的女战士之一。

长征结束后,她加入西路军,跟着部队西进。不幸的是,西路军失利后,她被马家军俘获了,历经磨难,被押送到西宁。最后在周恩来等人的帮助下,好不容易才将她救出来,回到延安。

在延安,她见到毛泽东和很多当年的老战友,心里十分高兴。当年和她一起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战友江华,已经担任军委四局局长,对吴仲廉关怀备至。吴仲廉向他讲述自己这些年艰苦战斗的经历,以及前夫不幸英勇牺牲,和留在河西走廊还不满周岁的儿子。

讲到这些,这位坚强的女战士,潸然泪下。看着她伤心的模样,江华的心情很沉重,安慰她:“等到革命胜利了,我们一起把孩子接回来,我们一起抚养他。”没想到,江华对她一往情深,吴仲廉十分感动,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

有这些感情基础,两人渐渐有了感情。不过不久,吴仲廉就被派往陕西。这时江华也被任命为山东纵队政治部主任,即将前往山东。临行前,他特意向毛泽东辞行。毛泽东给他分析山东的抗战形势,关心地询问:“这次去山东,还有什么困难吗?”

江华索性一吐为快:“我想和吴仲廉同志结婚。”毛泽东看着他,笑着说:“这很好嘛,你们曾经一起参加过学生运动,又都是井冈山人,我很同意你们结婚。不过,你们还要履行一下组织的手续才行。”

江华喜出望外,恨不得插上翅膀,立即告诉吴仲廉。看着毛泽东和蔼的面孔,他既感激又兴奋。从实际来说,他是在毛泽东身边成长起来的。

在他的记忆里,永远都记得第一次见到毛泽东的样子。

其实早在早年,他就一直很崇敬毛泽东。那年他被派去茶陵工作,需要上井冈山向毛泽东报到。见到毛泽东,他十分激动,详细向他汇报革命情况。本以为,毛泽东是一名有名气又担任重要职位的领导,可能会有架子,很难接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毛泽东

见面了,他才知道,毛泽东那么谦虚,平易近人,让他更加欣喜。没多久,他就去茶陵县委工作了。不久,蒋介石向茶陵一带发动围剿,他带领红军战士开展反围剿斗争。期间他受到毛泽东委托,千里迢迢给朱德等人送信,成功拯救数百名战士。

可惜敌我势力悬殊,茶陵一带还是被敌人占领了,又正逢上江华患上疟疾,只好暂时离开游击队伍,隐秘在百姓家里。一天,毛泽东率领部队到来,见江华没有出现,关切地询问他的情况。

毛泽东得知他患病,让人把江华护送到井冈山红光医院治疗。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江华很快康复出院,来到前委担任秘书,在毛泽东身边工作。

那段时间,江华同样很繁忙,身兼数职。但他觉得忙得很舒畅,很有价值。和吴仲廉一样,他在毛泽东身边,同样增长见识,明白很多革命道理。

有一次,部队驻守大余,需要到附近地区开展工作。当时的百姓们不了解红军,害怕红军,根本不敢开门,让战士们很苦恼。毛泽东得知后,开导他们,百姓们是被反动军队吓怕了,对红军不了解,你们要换个态度,要诚恳,多尝试几次。

江华听后,深受启发,深入群众,耐心去做工作,终于成功完成任务。还有一次,红军大获全胜,击毙敌军旅长郭凤鸣。红军进城后,毛泽东让人抬着郭凤鸣的尸体游街示众。

江华不理解,抬着他干什么?毛泽东教导他,郭凤鸣作恶多端,鱼肉百姓,现在被红军击毙了,抬到城里游街,这个意义可大了!不一会儿,百姓们听说郭凤鸣被红军击毙了,纷纷兴高采烈,奔走相告,群众围了一圈又一圈。

江华看着这个热烈的场面,深刻地明白毛泽东这样做的意义。战斗之余,毛泽东还会和他谈论哲学,让他开了窍。后来他被调去闽西工作,因为不适应当地的工作情况,本想去苏联学习,可又患上疟疾,眼睛也不好,最后去了厦门治疗。

他不得不离开毛泽东了。临走前,毛泽东劝他:“你不要走,还是这里好。”多年的相处,江华和毛泽东都有深刻的感情,并且毛泽东觉得江华是个优秀的干部,不想让他离开。可江华也有自己的打算,只能离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吴仲廉和江华

离开毛泽东后,他先进入训练班学习,上了战场前线,历经几次反围剿战斗和艰苦卓绝的长征,屡建战功。再次见到毛泽东,是在长征结束后,他来到延安,进入延安机关工作。他和吴仲廉结下深厚感情,结为革命夫妻。按照组织安排,他们一起去山东敌后抗战。

离开延安前,毛泽东再次挽留他:“你就留在延安机关工作不好吗?”江华回答:“在延安这里做机关工作,要会写会说,我都不太擅长。主席,我还是去部队吧。”

虽然毛泽东舍不得,但是江华去意已决,便不再挽留,只是关切地问:“准备工作做得怎么样?东西准备好了吗?有的东西像地图,红蓝铅笔等东西都要带的,有的延安没有卖,就要去西安买一些。”

江华盯着挂在墙上的望远镜,欲言又止,犹豫了一下,向毛泽东借望远镜去山东抗战。毛泽东笑着说:“你想要望远镜?现在还不能给你,我还打算留着在陕北打游击用哩!”这话应验了。几年后,国民党大军进攻延安,望远镜派上用场。

“主席,我去敌后工作,用现在这个名字可能不太方便,请主席给我改一个名字吧。”江华说。

毛泽东想了想,询问江华的老家是哪里的?江华回答,他是湖南江华县的。毛泽东惊奇地说:“那个地方是个少数民族的地区嘛,那你会讲瑶话啦?”江华笑着点点头。

毛泽东想了想,就叫江华吧,用县名作人名,代表他永远不会忘记家乡,不忘家乡人民。江华自然没有意见,笑着点点头。

这次改名字,还引出一个小故事。那是在一次会议上,江华的名字报上去后,大家都很疑惑,江华是谁?怎么都没有听说过?

毛泽东故作神秘地告诉大家,其实他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人。看着大家着急的样子,毛泽东揭开谜底,原来江华就是黄春圃。此后江华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从未改变。

1943年的冬天,江华和吴仲廉从战场前线,回到延安,进入中央党校一部学习。一天,彭真找到江华和吴仲廉,神秘地说,有个老同事要见他们,让他们来他的办公室一下。江华夫妇很纳闷,这个老同事是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真没有说,神秘地笑了笑,等见面了你们就知道了。不一会儿,江华夫妇来到办公室。刚推开门,他们就惊喜地叫:“毛主席,你来了!”时隔五年,毛主席稍微胖了点,但是穿着依旧很朴素,精神很好,谈笑风生。

毛主席关切地问起他们在山东敌后,以及回延安途中的所见所闻,特别是百姓们的生活状况。江华告诉毛主席,最苦的就是太行山区的百姓,老百姓们都面黄肌瘦,衣衫褴褛。还有邯郸地区,百姓们的粮食都被鬼子抢走了,只能吃枣子。

毛主席又问:“那各个地区的生产地区怎么样?”这是毛主席多年来的习惯,每到一个地方,他总要了解百姓们的生活,各地的生产情况。他将百姓们的生活放在心上,真正关心百姓。

江华一路上没有留心各地的生产情况,只好如实向毛主席检讨。毛主席也没有批评江华,而是耐心教导:“我们每一个干部,到每一个地方,都要善于察言观色,就是说,要看百姓们吃什么,穿什么,脸色怎么样,情绪怎么样,才能了解到群众的生活基本情况。当然这还不够,但是这也是察言观色的第一步。”

这些教导,都让江华夫妇受益良多。接下来将近两年时间,他们都生活在延安,当面聆听毛主席的教诲,让他们懂得察言观色的奥秘,更好为人民服务。

1949年8月,江华担任杭州市委书记兼市长等职务,满怀壮志豪情地投入祖国建设。为了了解国情,毛主席每次都会来杭州视察。只要来杭州,毛主席总会来找他们,和他们叙旧聊聊天。

有一天,江华突然接到罗瑞卿的电话:“江华,你是怎么回事,主席都来了好几天了,你怎么连个人影都没有出现?”

江华很疑惑,他确实没有接到主席到来的通知,真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罗瑞卿也很疑惑,江华怎么会不知道呢?主席到杭州没有告诉你吗?

罗瑞卿催促:“先不要管了,你现在赶紧来刘庄吧,主席特意让我叫你来打麻将。”江华感到很温暖,主席一直都记得自己。

一来到刘庄,毛泽东站起身来,风趣地说:“江华啊,江华,你好大的架子哟!”江华很委屈,主席啊主席,以前我们要见您多么容易,现在见您一面可不容易。现在您来杭州,我都不知道,冤枉好人了。

毛主席没有过多辩论什么,迅速和江华搓起麻将。毛主席是个麻将高手,技术高超。在延安,江华就不止一次领教过毛主席的牌技。那天,江华和毛主席打麻将,他偷看了一眼下家的牌,发现再有一张红中,就是混一色一条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恰好有一张没用的红中,可就是摸不出来。后来,还是罗瑞卿先和了。推倒牌时,毛主席发现江华的小心思,喊道:“好你个江华,活活扼杀我一条大红龙。”大家哈哈大笑。

1958年1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江华一大早就来到毛泽东的办公室。毛泽东感动很突然,询问江华,有什么事情吗?江华向主席汇报,关于主席每年来杭州的安全保卫工作,几条原则。

一是保密,在毛主席经常居住的几个地方,不管您在不在都开灯,避免引起怀疑;二是您叫省委领导谁去,谁才能去,您不叫,谁都不能去,向您汇报的时间也不能太长;三是您经常提醒我们的,不管是中央领导下来还是外省市领导来杭州,全部不接不送。

毛主席觉得这几条规定很好,表示赞许。此后浙江省委领导人,一直严格认真执行这些规定,保证毛主席的安全。但有时认真执行起来,也是比较残酷的。这意味着,他能见到毛主席的机会更少了。

有一次,江华得知毛主席早上要来杭州。他很希望见到毛主席,但碍于规定,不能违背,让他苦恼不已。他灵机一动,早早起床穿上一件运动衣,跑步去火车站。他算着时间,准时到达车站迎接毛主席。

毛主席一看到大汗淋漓的江华,就问:“江华啊,江华,不是不要来接,怎么又来接站?”江华抹了抹汗,回答:“不是接站,主席,你瞧,我这是早起锻炼身体,恰好跑步经过这里。”毛主席哈哈大笑。

他早就看出江华的花招儿,知道他是想见自己一面,担心自己,也没有过多怪罪。下午,江华和毛主席告别后,他还是依依不舍。罗瑞卿看出江华想送毛主席去车站的心思,说:“到此为止吧,江华,我代表你去送主席啦!”毛主席赞同。江华无可奈何,只能站在草坪上和主席挥手告别。

这年春节前夕,江华陪伴毛主席去杭州饭店,会见周谷城等人。一路上,他们亲切交谈,笑声不断。看着外面张灯结彩的场景,毛泽东问江华:“快要过年了,你给家里寄钱了吗?”江华怎么都没想到,毛主席怎么这么关心自己,一时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对于江华老家湖南生活的困难,毛主席是知道的。当年江华跋山涉水,走了400多里路,来到衡阳报考。经过两次严格的考试,他考上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可却因为家里拿不出30元的押金和童子军制服费,不能进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华不甘心,直到开学一个月,他才向老乡借到钱上学。可过了一个月,江华的大哥却专程过来,给他送来钱和被子,蚊帐,叮嘱他尽快把钱还给老乡。江华很清楚,家里太穷,无论怎么样都拿不出这笔钱的,立即追问大哥,这个钱怎么来的?

大哥支支吾吾,没有回答。寒假放假回家,他才知道,原来二哥生病,因为没钱治病病死了,二嫂也改嫁了。这个钱就是二嫂改嫁的彩礼钱。她本来不愿意改嫁的,但是江华的学费怎么办呢?没办法啊!

想到这些,江华沉默了。毛主席见他不出声,亲切地说:“我最近写了几本书,有点稿费,你拿去寄回家里吧。”虽然江华确实没有多余的钱寄回老家,但是他还是赶紧推辞,他已经寄过了,有钱的。

毛主席亲切地说:“那好吧,以后有什么经济上的困难,尽管和我说。我比你强一些,有些稿费收入嘛,太客气了,这可不像你江华啊!”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是江华怎么能麻烦毛主席,要他支援呢?实际上,毛主席的一生拿稿费资助过不少人,但是要拿钱帮助一位高级领导干部却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对于这些,江华总是心怀感激的。

1974年底的一天,江华接到毛主席接见的电话。他迫不及待来到毛主席驻地,走上前紧紧握住毛主席的手,刚说了句主席好,就哽咽着说不下去了。毛主席看着江华这个老朋友,用手轻轻示意让他坐下。

“你今年快70了吧?”毛主席关切地问。

江华回答:“是的,主席,我已经68岁了。”

毛主席感慨地念了一段词,表达时光逝去的无奈。江华正想申请工作,毛主席让他去法院工作。可江华没有学过法律,也没有在法院工作的经历,难免有点踌躇。毛主席说:“你掌握政策就可以了。”

江华心里犹豫,掌握政策倒是不难,但是对法律终究还是不懂啊!看江华犹豫不决,毛主席吃力地摆摆手,就这样吧。这时主席的身体,已经有点吃力。

不久,江华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成为第五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为新中国的法律事业奉献余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江华和吴仲廉

江华的妻子吴仲廉,和丈夫走出的道路很相似。当年全国解放后,吴仲廉跟着江华来到浙江,担任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在如此高的职位上,她是第一位女性,但是妇女也能顶起半边天。

一来到杭州,她带着同志们,立即投入建设。他们一边作战,一边建军,清理数万件旧案,成为有名的人民法官。她认为司法工作不是审理案件那么简单,最关键的是国家的民主。她率先提出建立律师协会,允许律师为被告申诉辩护。

另外她也很看重百姓的声音,查看百姓的来信。对于那些来访的百姓,她向来不敷衍,认真对待。她认为这是一条和人民沟通的通道,一条能让百姓发言的渠道。有了这条道,浙江省较早建立人民信息登记措施。

有一年,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清查案件发现,各地上报的死刑犯达到854人。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稳定的情况下,怎么会有如此多的人死亡呢?为了查清事实,稳定社会,她亲自查阅案件,一一核对事实,每天工作到半夜。

初步完成工作后,她还组织一支队伍,去往各地核实情况。她始终保持依法办案的工作作风,丝毫不徇私,不枉法,被百姓们称为女包公。多年来,她和江华在杭州工作,也能见到毛主席,聊天叙旧。

他们相识得较早,是有过一起工作经历的好战友,好朋友。多年后,江华出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他接替妻子的担子,继续前进。1999年12月24日,江华在杭州去世。对于他来说,杭州这个地方,藏着他太多回忆,不仅有多年的工作经历,更有和毛主席相处的经历,那份情谊让他难以忘怀。

一直以来,毛主席就像一个家长,又像一个朋友,给予他们生活和工作上诸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