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曜华 深圳报道

在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化解大背景下,城投公司融资渠道几乎已全部被堵上新增债务的“口子”。据了解,除了信托全面收紧城投融资以外,此前被城投公司作为应急渠道的融资租赁渠道也明显收紧。尽管目前无论发债还是非标融资成本均降至历史低位,然而在政策严控之下,城投却“找钱”难度越来越大。有些金融租赁公司跟城投公司谈好的业务也“告吹”

各融资渠道全面收缩

自去年年底以来,城投债每月偿还量大于融资额已成为常态。Wind数据显示,自去年11月份以来,wind口径城投债除了今年1月净融资为正以外,其他6个月份净融资全部为负。

今年前5个月城投债总发行量1.74万亿,总偿还量1.95万亿,还债额大于融资额,净融资额-2098.64亿元,相当于净流出2098.64亿元。而去年同期净融资额为5636.28亿元。今年前5个月城投债总偿还量比去年增加30%,而总发行量却比去年减少15.94%。

目前城投公司融资处于全面收紧的状态,名单内的城投公司不能新增负债,只能借新还旧,名单外的公司新增债务也比较难。”某城商行投行部人士告诉记者。

而此前作为城投公司融资“救急”的灵活渠道——金融租赁的“大门”近段时间也在徐徐关闭。“之前本来一家金融租赁公司答应给一个城投客户放款,结果在监管一些收紧的信号释放出来以后,金融租赁公司就说业务暂停了,做不了了。”某券商投行人士称。

5月9日,金融监管总局非银机构监管司党支部在中国银行保险报上发表了一篇标题为《推动非银机构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文章,其中提到推动金融租赁公司积极稳妥退出融资平台业务,严禁将不适格租赁物进行重组、续作。虽不是正式下发文件,但依然对金融租赁公司形成“震慑”。

城投公司的融资渠道包括发行债券、银行贷款、信托融资、金融租赁、境外发债等。其中发行债券融资成本最低,其次是银行贷款,而信托融资和金融租赁属于非标融资,融资成本相对较高,也是城投在其他渠道获取融资难后的现实选择。此前发债已受管控限制,银行贷款在城投项目减少、作为抵押物的土地价值下跌后,融资难度也加大。信托融资近年来也明显压缩,租赁融资收紧后,意味着城投公司融资渠道全面收紧。

部分城投转型产业机构

自资管新规实施以来,城投公司信托融资呈现锐减的趋势,2023年融资额接近“腰斩”,2024年前5个月进一步同比锐减6成。据企业预警通数据,2023年城投公司信托融资2688笔,相比2022年减少34.84%,合计融资超过2703亿元,同比减少44.04%。而2024年的前5个月城投公司信托融资仅485笔,相比2023年前5个月的1553笔,大幅减少68.77%,减少近7成。融资额592.35亿元,同比减少59.62%。

用益信托研究员喻智在分析5月数据时认为,基础产业类信托成立规模连续两个月下滑,与地方化债息息相关,底层资产供给减少和融资成本下行是主要原因。

重点省份城投已基本上不新增信托融资了, 2024年1-5月,仅重庆和天津两地仍有新增的信托融资,其中重庆的数量较2023年同期明显减少, 2023年1-5月数量还有112笔信托融资,但2024年仅有4笔。”华西证券研报分析称。

金融租赁这一融资渠道也自从上述重要文章发布后也明显减少。据企业预警通的数据(数据源为中登网),今年5月城投公司融资租赁共登记386笔(含金租和商租),同比减少40.34%,其中金融租赁仅136笔。

城投融资渠道全面收紧后,如何缓解依然不小的非标到期偿债压力成为摆在眼前的迫切难题。国金证券研报分析认为,“当前城投平台非标借新还旧尤其融资租赁业务存在续接困难的现象,需要关注后续若融资租赁压降城投类业务,存量非标规模较大城投公司的借新还旧风险及负面舆情风险”。

也有的城投公司为规避城投融资限制,加快打造产投平台。中证鹏元研报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截至2024年5月20日),各地新成立的400多家国有企业中,名字或业务涉及产业投资、产业发展的企业数量就达到75家。此外,还有部分城投通过更名的形式,转型为产业类国企。各地主要以发债城投内部整合、发债城投外打造全新产投平台等多种方式打造产投平台。

国金证券研报认为,部分城投平台公司或通过产业类国企及水电燃气热公用类公司进行融资,这部分融资或将满足城投到期融资租赁借新还旧部分需求,但需关注产业类及运营类国企“城投平台化”趋势及特征。

“多数产投平台定位为核心城投的产业类子公司,财务、资金、人员不独立,在建立与市场化经营相匹配的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有待突破,与城投实质转型尚存在差距,能否突破融资限制并新增发债面临不确定性。”中证鹏元研报认为。

融资持续收紧或加剧资产荒

近年来城投公司金融租赁这一融资渠道整体呈现出收紧的趋势。首先是严禁将构筑物作为租赁物。2022年2月11日,原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业务合规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2〕12号)》(以下简称“12号文”)提出,加强构筑物作为租赁物的适格性监管,严禁将道路、市政管道、水利管道、桥梁、坝、堰、水道、洞,非设备类在建工程、涉嫌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以及被处置后可能影响公共服务正常供应的构筑物作为租赁物。

2023年再次发文剑指类信贷业务。2023年发布的149号文监管重点指向“严禁开展非设备类售后回租”,核心监管目标是防控将售后回租业务异化为抵押贷款业务。

今年以来城投境内融资收紧后,部分城投公司一度转向境外发债融资,即使境外发债利率不低。但进入6月份后城投境外发债也在放缓,呈现收紧迹象。据DM数据,截至6月12日,6月份城投发行美元债金额仅4.9亿元,不及5月全月发行金额的15%,此前3、4、5月发行金额均超过30亿。

作为资管产品配置的重要投资标的,城投融资持续收紧后导致城投融资工具减少后,对资管机构而言则面临投资标的更稀缺的难题,尤其是高收益标的在到期后将再难寻。“城投各融资渠道基本都呈现收缩状态,信托和租赁更是在2024年以来大幅压降,而这些资金在到期后仍有配置需求。未来几个月城投各类型资产到期后的再投资压力较大。而负债端的增量资金还在不停地流入。以公募基金和理财产品为例,今年前5个月分别增加1.82万亿元和3.08万亿元。”华西证券研报认为,资管产品收益方面达到业绩基准要求的难度将越来越大。